分享

两张校园对比照刺痛父母的心:孩子,我为什么要逼你考名校?

 优家教育 2021-11-09
文丨 优宝

这个世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近期,有人在朋友圈看到了别人发布的两张图片,巧合的是,发布者都是在校的大学生,都发了一张自己校园的日常。
                           


左手这张图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只见晚上八点半,食堂里依然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到处都是学生。
 
然而他们并不是在吃夜宵,而是专注学习,并且在热烈讨论、认真背书,把食堂上出了“图书馆”的味道。
 
这不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也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大家的常态化操作,很多人已经把“在食堂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学校甚至为此新增多项服务,安排保安保障学生安全;延长食堂就餐时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右手这张图来自一所大专院校:教室里,只有寥落的几个人,很多人都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他们也没什么着急的事情,不过是回宿舍打游戏。


也许有人觉得不管在哪里,都有要强、自觉的学生,而且你看那北大毕业的还有卖猪肉的,清华毕业的还当保安,985大学的高材生第一份工作不还是从打杂开始干。
 
还有人说,你看那些当年的高考状元,哪个成为行业领袖了?应试教育不行,净教出一些死读书的书呆子。
 
更会有人说,我们公司一招聘,投简历的都是211、985,来了也没发现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专生可能还更踏实肯干一点。
 
这些是事实,但也只是个案,为什么那么多父母都逼着孩子好好学习,逼着孩子考名校?
 
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
 

名校给的不止是一张文凭
 
“我目前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考上名校。”曾经爆出过无数金句的李诞,在参加《十三邀》节目时说出了这句心里话。


他在节目上讲述,初中毕业时自己考了全校第一名,按理说,如果高中不出大的差错,进入一所有名的大学也是情理之中。
 
可没想到,上了高中的自己竟然“飘了”,他开始叛逆、疯玩,在学业的轨迹上渐渐偏离,最终在高考中错失了考入名校的机会。
 
李诞坦言,如果当初考入一所名校,自己的人生轨迹真的会不一样。在之后的很多很多年里,他会少走许多弯路,会得到更多机会,会有更宽广的视野。
 
而总被我们津津乐道的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子,20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卖猪肉,但不同的是,他已经成了一个身价过亿的老板。


他和学长一起创立了自己的生鲜品牌,去年他们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18个亿。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生涯,陆步轩每每感慨,自己给母校抹黑了,可即便再多人嘲笑他、不懂他,他的同学、老师也没有说过他半句。
 
北大这所名校所给予他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问题的格局和胸怀。从这里毕业,是他的幸运。
 
当你读了名校以后就会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得更大。
 
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也不应该被周遭的看法所限制,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名校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清华大学每年的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上都会上演一幕“神仙打架”。


想拿这项奖学金,必须得是本科生中的佼佼者,能站上最后答辩台的学生,不仅仅是学霸,而且还必须全方位发展,在社会实践、论文发布、技能训练等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三周造台计算机,四月肝出路由器,大二时即修读研究生研讨课,在牛津大学交换时过半课程A或A+……
 
15位候选人先后分享各自在清华园的成长经历,过程可谓精彩纷呈。
 
他们的一些言论甚至会让你感觉到凡尔赛,可对他们而言,只是普通的日常。


他们就像你常听到的别人家的孩子,背诵课文很快,做作业专注,业余爱好广泛,临场反应快,学习成绩还特别好。
 
他们通常被人称为学霸,被夸奖“有天赋、是学习的料”,可这种能力真的是天生的吗?不,很多时候是得益于他接受的教育理念。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在厌学的话题中谈论:
 
很多孩子厌学的背后,是缺爱,是厌世。
 
好奇,是孩子的本能,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感到厌恶,对现实中的人与物不感兴趣,对自己麻木,这就是缺爱导致的厌世。
 
如果我们总是关注生活中的负面,抱怨生活的苦,就会越来越觉得生活是苦的。即便带着孩子去游山玩水,也无法激发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如果我们能够坦然接受生活的真相并热爱生活,即便条件苦点,生活难些,也依然能够点燃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你不经意间学到的一个知识点,可能没有办法帮你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
 
但是它可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情趣,让你的生活更加的充满诗意,或者说是可以让生活更加"上档次"。
 
多读一首诗,多掌握一门语言,多学一个数学公式都有可能在生活中让你活得比别人更高级。
 
而这就是那些名校都会灌输给学生们的一种思想: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仅仅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找份好工作。
 
上学,是一段提升自己能力和格局的旅程。
 

那里有更高级的快乐
 
余自幼尚古,颇好吟诗作赋,虽有些附庸风雅之嫌,却也总忍不住感慨,圈子太小同道难寻。
 
然而在北大上学表妹却告诉我,在她们那里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她喜欢化学,热衷于在实验室鼓捣那些个瓶瓶罐罐,曾经她也是朋友中的异类。
 
朋友们总说她太无趣了,既不追剧也不化妆,怪不得没有男生追她,可她就是不懂那些人所谓的快乐。
 
直到她考上了北大,那些同学平时讨论的话题是专业课、学外语、做社会实践,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变更好,同时也带有怕被甩掉的危机感。
 
她终于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快乐有很多种形式,跟朋友们疯玩是一种快乐,参加一场明星演唱会也是一种快乐,沉浸于自己热爱的事情、为了解决一道难题而熬夜同样是一种快乐。
 
快乐本无对错之分,但那些纯感官的快乐,总是因为太容易得到,也就很容易被遗忘。
 
更高级的快乐是思想上的宣泄,是灵魂上的共鸣,快乐与苦学并不冲突。
 
时代已经变了,学霸也不再是我们印象中带着厚厚的眼镜、捧着一大摞书本。
 
当你走进北京大学,会看到北大的风雷街舞社,他们的社员与专业团队PK,依然能够取得全国前八名的成绩;
 
学霸也会玩攀岩,北大有登山爱好者组成的山鹰社,社员们先后登上过十几座高海拔山峰。
 
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并不是他们经受了多么专业的训练,只是来自于从小到大教育的锤炼:在一个目标之下,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积极态度。
 
在曾经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早起晚睡、苦苦坚持的过程中,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力……
 
这些并不会随着一次考试就结束,而是会渐渐融入血脉,成为受益终身的本能,这些本能,会持续不断地在一个人的身体中发酵,营造出高级的快乐。
 
考上名校,不为虚荣,不为炫耀,只为了让你的人生不错过任何一处风景。
 
与其说考上名校是一种结局,不如说它是一个努力的过程,一个让自己变好的过程。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