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夫妻棺

 诗文书画汇 2021-11-09

本文为《民间故事》之947章,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末,在北方有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不算很大,住户约有两百人。在村子的南北面各有两条大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盛产水稻和银鱼,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村里的人们朴实、善良,踏踏实实地料理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邻里乡亲也十分和睦。

在村庄的东西两面各有两条进村的道路,道路不算太宽,勉强能通过一辆卡车。路面不是柏油路,而是用灰渣简单铺成的,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

后来,村里的汽车越来越多,这两条小路被压得坑坑洼洼。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这两条小路实在无法使用。

于是,在村民的多次请求之下,村长向乡里提了修建新路的申请。两个月后,村长老李得到修路批复的通知。村民们得知修建新路的喜讯后都高兴不已。


村民张有宝是个买卖人,在镇上开了一家店铺,主卖米和面。等到村里粮食丰收了,他就挨家挨户收米收面,之后先屯在家里的粮仓里,随后再用车运到镇上的店铺里卖。

可出村的两条道路已经坑坑洼洼,遇到雨雪天气时,车辆根本无法通行。

张有宝是做买卖的,这米面要是拉不出去,指着啥养家糊口呢?急得张福山的嘴角处都出了火燎泡。

他一听村长说要修建新路了,高兴得不得了。而且为了庆祝这个喜事,张有宝还特意炖了一锅肉,招呼着村长老李和左邻右舍在家里喝了一顿酒。

张有宝一边喝酒一边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说得真没毛病。我说村长,就咱村头的那两条破道早就应该修了,你看看咱村里的粮食和蔬菜,碰到破天了都拉不出去,人家做买卖的想来咱村里收货,可货车进不来呀!您说这多耽误事啊!”

“小宝啊!这事我早就知道,之前申请过多次一直批不下来,本想着各家各户都捐点钱,咱们自己修,可修路的钱那不是小数目啊!这回乡里总算批下来了,解了大伙的燃眉之急了。”村长老李抿了一口酒,淡淡地说道。


“啥也不说了,李村长,过两天咱就开工修吧!这事赶早别赶晚啊!”张有宝端起酒杯说道。

“三天后乡里就来工程队,到时候咱们在旁也帮着干点!”李村长说道。

“应该的,这杯酒咱干了!”张有宝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其他人也都跟着喝了。

看来村里修新路确实是个造福百姓的事,不仅买卖人张有宝高兴,全村人也都高兴!

正如李村长所说,三天后工程队拉着修路的装备来到了村子里。村民们热情地迎接了工程队,在这炎炎夏日里,倒是给工人们带来了一丝清爽。

很快,修建新路的工程就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工程队先是用了两天时间推平了坑坑洼洼的路面,随后开始往地面之下深挖,埋入碎石以夯实地基。

可就在深挖村西头的那条道路时,发生了一件离奇怪事,这件事很快就在附近的几个村子传开了。

正如题目所说,工人们挖到的正是两口夫妻棺。咱接着讲:

挖掘机司机王师傅很从容地操作机器,朝着前方的道路开始深挖。可挖掘机似乎挖到了坚硬的东西,卡在那里不动了。王师傅又拨了一下档杆,机器还是不往下去。


他察觉有异,随即跳下了车。走到大坑旁边一看,顿时是吃惊不已。因为他挖到的正是一口黑棺。

王师傅经常在工地上干活,啥事都遇见过,可挖到黑棺还是头一次,他哪里还敢轻举妄动?赶忙大声嚷道:“老郑!你赶紧过来!”

老郑是施工现场的一位小领导,听见喊声后赶忙跑了过去:“咋了?出啥事了?”

“您看看坑里是啥东西?”王师傅一脸严肃,同时用手指了指坑里。

老郑顺着手指一看,也是大吃一惊:“黑棺?你别挖了,我这就去找人!”

要说长期在工地上干活的人,啥稀奇古怪的事都能碰上,别的事都好说,可要是碰见棺椁那就不同寻常了,起码棺椁这东西给人的感觉就是晦气,谁都不敢轻举妄动,老郑也不例外。

因为是要先挖深坑才能埋入碎石打地基,王师傅一停下来,后面的工程也要停。可眼下挖到了黑棺,一时没有办法,工程只得先暂停下来。

“大伙都停手吧,我去问问老乡!”老郑朝着工人们喊道。有些工人不知真相,都询问遇到啥事了,王师傅指了指坑里的黑棺,其他工人们就都围了过来,众人一看,这才恍然大悟。

“这是啥年代的?看样子跟现在老百姓使用的不一样啊!你们看两头一般大!”


“还真不一样,这可就奇怪了,难道这是古墓不成?”

对于黑棺在场的工人们是各有说辞,可到底啥来历,没有人知道。他们远远地看着,没有人敢上前。

再说领导老郑,找到村长就将这件事说了。村长老李正喝茶水呢,一听这话喷了一地。

“不是吧?没听村里人说过那下面有那东西啊!走,现场看看去!”老李一听这事也慌了,跟着老郑去了现场,到那一看,他是满脸的诧异啊!

“这是哪辈的东西?我们村这些年来就没人说过这事,村里老人们也不少,也没听他们说过啊!这可咋整!”村长也不知所措了。

遇到困难就要解决困难,干瞅着也不是个事,挖掘机还等着干活呢,老李一拍大腿,说道:“领导啊!您跟我去村里老人家里打听一下,这要是哪家祖上的坟,让他家迁走就是了,要不是,咱们再想办法!”

老郑一听觉得这办法好,于是跟着老李挨家挨户打听。可全村人都问了一遍,没人知道这黑棺的事。

“咋整?要不咱们别管了,直接在上面铺路吧!”

“那可不行,咱哪能在先人头上动土呢?这是大不敬!”

“那就挖出来再找个地方埋了不就行了?”

“咱们都不懂,这里面恐怕有规矩,不能轻举妄动。”老郑说完后眼光一亮,朝着李村长问道:“你们村附近有懂行的人吗?”

村长老李低下头想了想,说道:“东边的村子里有一位姓吴的老头,早年间倒是经常给人家选黄道吉日,负责上梁啥的,但他后来不出门了,不知道他肯不肯帮忙。”

“您带我拜访他一下,咱试试去!”老郑说完后,村长老李就带着他去了邻村。

吴老汉正在院子里给菜浇水,眼见李村长带着一个陌生人来了,就从菜地里走了出来。李村长赶忙上前热情打招呼:“老哥的身子骨真好,真是闲不住啊!”


吴老汉看了看他,说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有啥事?”这位吴姓老者性子古怪,说话耿直,乡亲们也都习惯了,李村长也没介意,便将村里修路挖到黑棺的事说给了他。

吴老汉一听,眉头紧锁,想了想说道:“你也知道,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给人家看过事了。不过,修路是为民造福的好事,这事我不得不管,那我就破例一次,跟你们走一趟吧!”

李村长闻言后是吃惊不已,他哪里想到吴老汉居然痛快答应了!

“吴老哥,您可真是一位大善人!那就劳烦你走一趟。”老郑说道。

“他们村的那两条破路提了多次乡里都没有批下来,这次终于同意了,岂能耽搁?不然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和蔬菜都拉不出去,亏的还是老百姓,这事我岂能袖手旁观?走吧!”

吴老汉的这番话说得接地气,把老郑和老李感动坏了,随后带着吴老汉就回了村。

吴老汉走到深坑那里看了看,随后说道:“按摆放和大小来看,旁边应该还有一口,你们挖挖试试吧!”

老郑闻言后带头跳入深坑里,领着工人们朝着左右两旁挖。挖了半晌,果然在右侧五尺左右的地方挖到了一口黑棺。


这口黑棺尺寸很大,表面的黑漆已经褪色,板子也腐朽破烂了,吴老汉看了看说道:“这是夫妻棺,距离现在应该有几百年了。今日修路惊扰到他们,实在是个意外。不过咱老祖宗讲究入土为安,你们要将他们厚葬!”

“老哥,我们听你的,你说咋办?”村长老李说道。

“他们是先人,我们应当尊敬才是。虽然修路是造福一方的好事,但你们毕竟占了他们的地方,几百年后还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不敬之为。稍后将他们挖出来,拉到你们村墓地里厚葬,再堆个大坟头,这样就算是道歉了。他们若是明白人,也应该懂得宽容,毕竟修路也是在惠及他们的后人。”吴老汉说道。

众人一听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在大家的合力之下,那两口夫妻棺被抬了出来,用车拉到村西头的墓地里,后将棺椁厚葬了。

按照吴老汉的嘱咐,村民们特意堆起了很高的坟头。

对于吴老汉的出手相助,领导老郑和村长老李都十分感激,两人一商量就要请吴老汉吃个饭。吴老汉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道:“这是我应该做的,老李你记住,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帮全村老百姓,所以这顿饭不用你们请,不说了,家里的辣椒还没浇水呢!”吴老汉说完后背着手离开了。


吴老汉的这番话说到在场人们心坎里了,过去很多人对他有偏见,认为他是个倔老头,不好相处。今日一听这话,那些人对他的看法变了,都称赞吴老汉是个实打实的好人。

随后,老郑吩咐司机王师傅继续挖掘。王师傅跳上机器开始挖,还好一切顺利,他没有再挖到过怪东西。

两条路很快就修好了,村民们看着两条新路是兴奋不已。村民出行不再是难题,村里的粮食和蔬菜能够得到及时运输,村里的买卖人也多了,老百姓手里的钱也越来越富足,果真是“要想富,先修路”呀!

村民张有宝嘴上乐开了花,他的生意比之前好了许多,货物进出再也不成问题。可他经常打理镇上的店铺,后来才得知吴老汉出手帮助修路的事。

张有宝当天买了两瓶好酒,准备了一百块钱就上门拜访吴老汉去了。结果张福山的酒和钱都被吴老汉给拒收了。

可那张福山也是个倔脾气的人,他非要感谢吴老汉,不然不走。吴老汉这位倔老头在他的死缠烂打之下,终于败下阵来。

张有宝赢了,随后接连三天来给吴老汉的菜园子浇水,以表他对吴老汉的感激之情。而他们俩后来也成为了好朋友。


唉!小编不禁感叹: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倔”啊!

声明:民间故事意在向世人阐述道理,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