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O尺度在哪?股份支付差错调整金额巨大,成功过会!

 CPA研习社 2021-11-09

科创板唯捷创芯于6月21日受理,10月28日过会,其首发申报时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不符合《财政部股份支付五项应用案例》之案例五、以首发成功为可行权条件的处理规定,因此做了会计差错更正,涉及金额虽然巨大,但未影响其成功过会。对此,C社颇有微词,对交易所IPO审核尺度,也对现今会计准则。

一、本案例处理及差错调整

协议约定再首发前离职的,股份要由大股东回购,没有明确约定服务期限。

该公司首次申报时,在授予日即一次性确认了股份支付并计入了非经常损益,具体如下: 

根据财政部案例要求,应当合理估计首发时间,在授予日于首发时间期间作为等待期,分摊股份支付费用,并记入经常性损益,公司合理估计了首发时间,并做了会计差错调整:

调整后,对报表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报告期最近一期,2021年1-6月的利润总额由此前的2.2亿元变为400多块,扣非归母净利润由此前的盈利2亿余元变为亏损1650.4元!

二、有感而发

这样的处理真的很妖,其实不涉及现金流,也不涉及企业经营,只是会计报表的数据处理,就导致利润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这势必会让广大报表使用者,尤其是非专业人士很困惑。会计准则的目的是反应出企业的真实信息,但这样的利润显然不能反映企业真正的经营情况。

以前科创板审核问答中有关于会计差错调整影响不得超过20%的红线要求,后来取消了。取消是明智的,尤其是对于此类股份支付的调整,不调则已,调整就是大金额,但其对企业经营以及现金流并无实质影响,就这样否掉一个企业,确实很冤。

会计准则为了反应所谓的真实性,不断的修订变化,导致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试图将各种经营中的信息反应到报表中,不免带来了许多冗余信息,这些信息对报表使用者其实并无参考价值,比如这里的股份支付处理,比如此前的小米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都对利润产生巨额影响,甚至是扭盈为亏,但对企业经营、现金流都不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试问反应出来的意义在哪里?

反观IPO审核,对于股份支付,既然允许其这么大额的调整,对财务数据产生巨额影响,却丝毫不影响其过会,是否可以理解为,只要企业质地好,股份支付、公允价值调整之类的单纯的财务数据调整问题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调那么大,利润都扭转了,还敢说并非重大会计核算疏漏?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