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总督地盘人口都要优于唐代节度使,为啥却造不了反?

 炫叶楓雪 2021-11-10

很多人纳闷,清朝的总督无论是统治的地盘大小还是人口的数量多少,都要远超唐代的节度使,为什么他们不造反?原因很简单,枪杆子里出政权,清朝总督的实际权力远比唐代节度使要小,并且小的可怜,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唐朝节度使最初形成于唐睿宗时期,就是朝廷出让兵权给比较彪悍的具有少数民族血统的将领带兵镇守边疆,他们刚开始只有兵权,没有财权和人事任免权,但随着边疆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朝廷又为了保证边兵后勤供应,又将财政大权下放给了节度使,很多节度使居然把握了盐池这一重要战略资源。

点击加载图片

有了钱袋子就有了造反的资本,可以招兵买马,可以肆无忌惮,原先唐朝中央还派出巡抚使、安抚使、采访使等对这些地方节度使进行监视。但后面随着战事的吃紧,节度使兼任了采访使,自己干活自己监督,节度使手脚全放开了,完全没有了背后的那双眼睛。节度使慢慢成为了集军事、财政、人事、行政各大权于一身的土皇帝。唐玄宗之前还将节度使来回调度,之后就懒得调了,对节度使的代表安禄山尤其好,让他们十几年经营自己的地盘,造成尾大不掉之势。安禄山居然成为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里兵马超过了10万,而中央军只有区区8万人。

点击加载图片

节度使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想不造反都难。反观清朝的总督,权力就小的可怜了。清朝地方总督名义上是集军事、行政、财政大权于一身,但他们的权利并不是绝对权力,是需要跟别人分享的,还受到别人的掣肘。总督在军权上受到提督的限制,提督控制着一省的绿营兵,有统兵权,总督想要调动绿营兵必须得到皇帝的调令才能如愿。总督手里面掌握的军队称之为督标,只有区区几千人,根本成不了大事。每个省基本上都有一个巡抚,巡抚虽然跟总督在品级上有高有低,但是它并不是总督的下级,它起到了日常监督总督的作用,总督如果有不轨之举,巡抚随时可以上奏。

点击加载图片

另外,总督和节度使的成长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总督基本上都是饱读四书五经、参加科考出来的文官来担任,他们忠君献身观念很深,想让他们造反比登天还难。当曾国藩灭掉太平天国时,权力达到了巅峰,有汉人劝他造反,吓得他惊慌失措。清朝皇帝对于总督造反早有防备,八旗兵遍布于全国的重要城市,就是为了监督这帮汉人总督和巡抚,一旦有风吹草动,八旗兵会率先出动镇压。八旗将军的地位比地方总督更高。另外地方的财政都是掌握在布政使手中,布政使是由皇帝亲自任命,总督想要造反,布政使不给钱,他也是成不了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