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MIT共同开发新冠检测用口罩

 翻来译去默磨语 2021-11-10




读日本,看世界

跟随翻译人,接近更原味
获取原文,请查文后链接







▼编译按▼

       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得到完全的控制,武汉检测大会战按计划部署的那样,10天圆满完成任务,传来的是“绝对的好消息”……
       对新冠病毒的检测手段的研发,全球各国应该还在继续之中,哈佛&MIT正在共同开发能用于新冠病毒检测的
“荧光口罩”,并希望这个口罩能在夏天投入使用,看看日本人怎么评论的。


     

哈佛&MIT共同开发“荧光口罩”

用于新冠病毒检测


只要戴上口罩就能知道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检测方法或许很快就能实用化。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的联合研发团队在从事的一个研究项目,他们利用曾经成功地检测出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和济卡热病毒的传感器构造,在口罩内部装上该传感器。

传感器对呼吸、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唾液和鼻涕作出反应,感染者的口罩则发出荧光信号,如果感染了的话,就会像圣诞节的驯鹿那样,口罩的鼻子部分会发光。

毕业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作家左门新(原WHO专业委员)解释说,“这个荧光口罩的原理是将历来的'LAMP法’与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查法合为一体,将传感器做成像纸一样薄的形状,并与合为口罩一体,这是非常划时代的。”

“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在口罩里呼吸或打喷嚏时,病毒的基因会因口罩内湿度而放大。利用这个原理,让只附着于新型病毒的特异抗体去结合这个被放大了的基因,那个特异抗体与释放荧光的另一个抗体构成一对。所以,戴上口罩1~3小时就能识别病毒,但是,肉眼是看不到荧光信号的,只有用放射出特殊光的灯去照射,才能辨别出病毒,这个特殊光得光物发的光戴着口罩,只要从外面用灯照射,或许就可以让其发光。

工学博士(化学)的秋元格说:“这灯不是我们平时使用的手电筒,手电筒是不行的,因为识别荧光需要紫外光。在工厂为了发现罐或管道上的裂缝,往往会涂上荧光涂料,然后用紫外灯进行照射,使裂缝浮现,荧光口罩应该也会使用这种特殊的灯吧。

MIT的研究人员表示,希望能在今年夏天结束之前就开始生产这种“荧光口罩”,愿这一天早日到来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