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嘛就随嘛性:从流行餐饮看地方文化

 大宛文谈 2021-11-10


吃嘛就随嘛性:从流行餐饮看地方文化

餐饮业是一个城市的商业文化,再穷的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餐饮文化,只有消费档次上的不同。大而化之,一个省份也有自己独特的餐饮性格。甚至从餐饮的特色小吃都能看出各个省份的人文化性格的差异。中原文化厚重博大,尤其在黄河流域。体现在餐饮上都是面食为主,同样是吃面,吃法各有不同,其实和饮食习惯有点关联,但饮食的流行绝对也和文化性格有关。有什么样的文化性格就有什么样的流行选择。

咱是河南人,先说河南。河南人勤俭吃苦,外表平凡诚实,心里做事狡猾。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说河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老妈实在不为过。作家二月河说,河南人在国内的形象就是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这是有道理的。中国文化精髓是中庸之道,河南人深谙此道,不管事情是否做得漂亮,特别会研究人事,讲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在河南面条是要烩着吃的,郑州烩面全国有名,洛阳以西流行烩菜,但是有一样全省都流行,那就是烩汤——就是糊辣汤,这实际上就是烩菜的一个变种,多加水而已,全靠调料,这和洛阳水席之水,开封灌汤包之汤一个道理。所以唯一能够代表河南人文化性格的就是糊辣汤。

山西人,最出名的是刀削面,能代表山西人的也就是刀削面。山西人也有很多名扬天下的人事,最厉害的是历史上的晋商,商遍天下在电视剧《乔家大院》里有生动体现。过去商人的成功必然是注重信誉的,所以山西人做的面要用刀来削,而且有点表演性质,意思是让食客看到面很实在,绝不掺和别的,不像包子面和油条一定要软软的,小心掂着才能下锅。

山东人,个子大,饭量自然就大,过去在冷兵器时代,自然是孔武有力占了优势,所以山东人要流行吃大饼,吃大饼显得自己有力气,而且完全是大男人做派,由大饼而炒饼,讲究点的做成春卷。能代表山东人的一定得是大饼,这是个比较有源头的食品,而且山东人没有菜的时候要用大饼拿一根武松哨棒一样的大葱,蘸点酱也就凑合了。说到这里答案出来了,代表山东人文化性格的食品就是大饼卷葱。


陕西人,比较喜欢的流行的食品有肉夹馍、酸汤水饺、羊肉泡馍,名气最大的就是羊肉泡馍。听听这些名字,全是和肉沾着边,可以知道历史上的陕西人还是很富有的。羊肉泡摸靠手掰,以便加工一边吃,说明陕西人勤奋,简单,注重效率,也能说明特别爱面子的狷狂。秦帝国和唐帝国都是兴与此发展与此,世界人民都知道,西安人有时对北京人的文化不屑一顾也是有道理的。有证据表明唐帝国李氏一脉系少数民族,这就和羊肉也扯上了关系。不过有人说,馍同音摸,过去的一般百姓人家和地主老财不一样,蒸一锅馒头也得搁的高高的,一怕老鼠,二怕小孩。过去陕西人都有把馍筐吊的高高的习惯,吃的时候要用手去往外摸,而一般老百姓呢,家里大抵是不会有很多肉的,那就喝点肉汤吧,羊肉泡馍就流行起来。所以我认为代表陕西人的应该是羊肉泡馍。


河北人,似乎仍有燕赵遗风,性格坚韧,嗓门粗大,办事有条不紊。河北人也吃肉,肉在中国老百姓的称谓里,猪为大,牛羊次之,而河北人的特色是加上驴,很多特色食品和驴有关。驴文化的盛行,从历史的纷纭变化中也可看出点端倪,河北人的地盘除了战国的赵,从来都不是中心,不像河南有开封、洛阳的国都的自大,陕西有西安都城的霸气,山东有孔子的文气和好汉武松的底气,就是现在挨着北京也显不出河北来。所以河北人是很看重驴的,也以驴的精神自许,这和河南人注重黄牛精神是一个道理。所以用驴肉火烧代表河北人的饮食文化性格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其他各省不再一个个列举,比如四川为麻辣烫,新疆是囊包肉,甘肃是牛肉拉面,东北是杀猪菜,广东是肠粉,湖南是泡椒,等等。

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能会有不同,这是正常的,文化本来就是不断解构的规范,不同省份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理解会有分别,甚至具体到地市,不同的地方流行食品,也一定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深蕴其中,有兴趣的朋友无妨留心来体会下。

作者简介:二水崔,70后,爱好文字,对历史、文学、经济多有涉猎,在《中外管理导报》、《管理现代化》等国家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曾受邀参加中国管理创新大会,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等约40万字。组织策划出版了《南阳五圣》《纸糊的民国》《行者文集》《古村妖物志》等当地作家图书的出版并发行全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