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七堇年说:“年华里,我们失却的是一种心情。” 时间追赶着每一个人,越长大越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压力比自由多,是非比肯定多。 每份工作都并非容易,都需要高强度的投入,还不得不压抑着情绪。 一整天下来,身心紧张疲惫的我们,都希望可以在24小时的余额里,得到放松和休息。 不妨,去做喜欢的事儿,放松心情,哄自己开心。 同事小雨,女儿出生后,她们一家三口就搬到父母家一起生活。 很多人都担心她家里人多、矛盾多,可小雨却乐得开心,她说: “每天下班,我一开门就能闻出老妈的锅里煮着什么菜,一路小跑到厨房,随手拿起一块烫手的肉放到嘴里,这是我每天最幸福的时候。” 听着排烟机声声作响,看着锅里冒出的腾腾热气,一家人围坐桌边,说笑、吐槽、聊家常。 这份热闹劲儿,是生活给予的温柔,疗愈着每一颗惆怅而奔忙的心。 看到小雨眼里的光,我们才知道,人间烟火的温暖之于一个人会有多大的意义。 赶完一天的报告,吃上一口爱人煮好的热汤面;见完难搞的客户,喝上一口温度刚好的小酒;报完手头的文案,咬上一口沾着醋的韭菜饺子。 这些看似最简单的一汤一饭,却是日常生活里最踏实的存在。比起那些方便的快餐和外卖,厨房里的一抹葱香才更让人舒服和心安。 那一句“开饭啦”,就好像是“疲惫”的解药,足以赶走一整天的乏累和紧张。 这一瞬间,好像业务报告和销售数据都已经与我无关,所有的烦恼也都在这熟悉的味道中烟消云散。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而这人间烟火,便是酱醋茶酒、柴米油盐,拥有抵消世俗清冷的力量,更不吝把生活的偏爱和热情归还于我们。 治愈了慌张,抚慰了忧伤。 网友@翘囤奶爸曾分享过自己的心情: “没孩子时,想到工作一天回到家还得应付孩子,感觉简直人生灰暗;但有了孩子之后,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交流发现,不管再累,看到孩子都能满血复活。 我们谁都说不清楚这是哪股神秘的力量,让我们在面对孩子时能有如此的耐心和精力。” 我们常常以为,和孩子在一起,都是父母在陪伴、在付出; 可有些时候,是孩子在陪伴我们,用他们的天真治愈着我们的烦躁和难过。
孩子的这种爱,我们无法抵挡,也接受得热泪盈眶。 哪怕经历了客户的刁难,同事的诋毁,在工作中尝尽苦头,孩子奔来的一个拥抱,便会立刻让我们忘记所有烦恼,把愁眉换成笑。 然后,把电脑放在一边,重新拾起好久没有折过的纸飞机、很多年没有玩的跳棋,还有那些几乎忘记名字的小游戏。 有人说:“每一个成年人,也不过是长大了的孩子。” 下班回家,就跟孩子一起疯、一起闹吧,不用在乎形象更不用担心对错。 那毫无顾忌地嘻嘻哈哈,就是自然而然的幸福,一点都不必刻意。 而孩子给予的这份小确幸,便是忙碌生活里最轻松的释放,无比治愈和开心。 一次瑜伽课结束,和老师闲谈才发现,看起来只有30几岁的她已经50岁了。 求教起原因,她告诉我们: “除了运动之外,独处是我坚持了很久的习惯。 不管在工作中遇到怎样难缠的人、烦心的事,回到家,忙完家务和孩子,睡前都会找个时间让自己静下来。 喝点喜欢的东西,读几页书或者就冥想一会儿。 缓解下身体上的酸痛,也能消化下负面的情绪。 没有乱事扰心,一个人的状态就会好起来。”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总是忙着维护关系、提升业绩,加班熬夜成了常事,应酬聚会也成了难免的差事。 没有与自己相处的时间,被一件件琐碎的事情推着向前。 有人说,“忙”字拆开来看就是“亡心”,人一忙,心就没了。 也有人说,忙就是盲,忙起来,眼睛就看不见了。 工作时,我们有太多无法言说的身不由已,回家,就留出一点时间,和自己诉诉衷肠,聊聊愿望,给情绪找个出口,也给爱好腾一寸空间。 《百年孤独》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的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回归一个真实的自己。” 独处,就像是一个“养心”的过程,随万事变化,任世事纷扰,只愿借着时间的剩余,顾一顾自己。 找回对生活的热情,也更有机会在理想的清单上多画上一笔。 心中有一份笃定,就会获得安宁。 林清玄说:“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上班时,我们为了生活奔波,工作之余,不妨放慢脚步,享受时光。 和爱人一起做顿饭,和孩子一起撒个娇,再找个空闲和自己聊聊天。 当我们真正轻松下来,所见之处便都是喜悦的姿态,无味的生活也会随之起舞。 作者 | 刘小畅,热爱文字和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