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陵墓惹人关注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上下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世界上曾经有着四个闻名世界的古老文明,但是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三个文明古国都在战乱或是灾难之中毁灭了,而其中我们的国家中国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在此之前,我国的历史上也是有着众多的帝王将相,他们作为古时候的君主帝王,名利和财富自然是应有尽有,他们在生前都会有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财宝,而到了死后,他们也会在自己的墓葬之中放置很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所以古代帝王的陵墓也是会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因为有一些人对帝王陵墓中的那些奇珍异宝非常的感兴趣,于是他们就会选择做一名盗墓贼窃取那皇陵之中的稀世珍宝。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曾经的那些封建王朝们都已经消失,如今也只存在于史料记载以及影视作品当中了,而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也已经覆灭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封建王朝 想要让社会发展得更快,那就要兴建建筑,而建造建筑物那就免不了要使用土地,在这些年中,出现了很多施工队在施工时发现古代墓葬的事情,而在这些墓葬之中,最受广大群众们关注的就要数皇室陵墓莫属了,皇室作为古代最高的统治者皇帝的家族,必然在其中也有非常多的奇异珍宝,而在我国多年以来发现的各种古墓中,不论是皇室成员或者是皇帝,他们的墓葬通常都是建造在地面之上,就算建有地宫也只会在地下,但是却有这么一座皇室陵墓,它既不是建在地上,也没有建在地下,而它的建造位置则是在水底,那么这座隐藏在水面之下足足三百多年历史的皇室陵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呢?而他又为何会在水下打造自己的陵墓,这皇陵之中又会存在着怎么样的玄机?接下来我们便来一起了解一下这座独特的水下皇陵。 长江中下游的洪泽湖在二零一一年春季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遇到了一次堪称百年都没有发生过的重大旱灾,而处于这一带地区的江苏淮安盱眙县附近的洪泽湖,也受到了这次重大干旱的影响,作为我国最为有名的淡水湖之一,它的湖面水位也下降到了历史记载中的最低数值,也正是因为湖水水位降到最低的原因,这才让当地的渔民在洪泽湖上作业时,发现了在洪泽湖的西岸裸露出了一些非常奇特的建筑,在渔民发现了这个情况以后,也是立马向当地的相关部门报告了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得到这一情况后很重视这件事情,立马派出了相关调查人员前往调查,在经过初步的查探之后,调查人员根据裸露出的建筑从而断定这是一座明朝时期的陵墓,并且规模应该还不小,之后洪泽湖发现明朝古墓的消息也很快就在考古界传播开来,一时间也是吸引了全国各地非常多相关的专家和学者来到洪泽湖进行实地探查。 明祖陵 考古专家胡汉生当时有一名考古专家叫做胡汉生,他是专门研究明朝的皇帝陵墓的专家,在此之前胡汉生用了很长的时间,一直用来探寻一座明朝十分神秘的皇室陵墓,这座陵墓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祖坟,明祖陵,而记载着明祖陵的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盱眙县洪泽湖地区,但是他经过多年时间的调查和勘测,并没有在这里发现传说中明祖陵的一丝踪迹,那么此次渔民在洪泽湖作业时无意间发现的这座水下陵墓,会不会就是考古专家胡汉生多年以来耗费精力所寻找的明祖陵呢?为了能够清楚地判断这座水下陵墓的真实身份,胡汉生带着一个考察小队驱车前往了洪泽湖,希望能够揭开这座陵墓的真面目。盱眙县地处于淮河的下游地带,它的北面则紧挨着洪泽湖,这次从水中冒出来的古代陵墓,就是在距离着盱眙县二十多公里处的洪泽湖西岸地区。 胡汉生 当胡汉生带着自己的考察小分队来到了洪泽湖之后,马上对洪泽湖的西岸进行了观察,他们在观察中看到了此时裸露在湖面之上的八九个拱门和横梁,之后胡汉生又组织人手对这些露出湖面的一部分建筑物进行了非常仔细地观察和研究,在经过众人的仔细观察之后,他们发现这些裸露出湖面的部分建筑物,全部都是由汉白玉打造的,所谓的汉白玉其实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玉石,而它只是一种变质岩,但是因为这种岩石的颜色白皙,并且非常细腻坚硬,所以也是一种在建筑方面和雕刻方面中的上等材料。 汉白玉材质 墓主人身份不一般而对于汉白玉的使用,至少也是从唐朝时期便已经存在了,甚至还会更为久远,在当时主要也是用汉白玉来建造一些宫殿和庙宇这类的建筑物,所以古时候的陵墓如果有大量汉白玉的成分,那墓主人的身份必然是十分高贵的,当胡汉生等人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全都十分的惊喜,如此规模的建筑都是采用汉白玉的话,那可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了。胡汉生他们又在之后的研究观察中有了新的发现,这些裸露的建筑物材料样式和手法,全都和明朝的皇室陵墓规模以及设计手法如出一辙,除此之外,这座陵墓的地理位置也和历史资料中所记录的朱元璋祖坟,明祖陵的位置非常的接近。 汉白玉石桥 此陵墓或许是明祖陵对于这座陵墓在历史的记载中也有比较清晰的描述,当年在朱元璋逐鹿群雄最终统一天下建立了大明,当时正是大明朝建立的初期,有一天,开国皇帝朱元璋要为自己的祖辈建立一座陵园,于是他就让明朝的太子朱标亲自监督明祖陵的建造,这座陵园整体是一座南北走向的陵园,在陵园外围一共修建了三堵城墙,其中最外面的一层是土墙,中间的一层是砖墙,最里面的则是由汉白玉制成的墙,在明祖陵的通道两旁摆放着四十二座石像,它们彼此之间对立相望,就像是守卫在皇陵里的卫士一样,这些石像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开来,其长度有八百多米,这样的规模如果在现场看起来也必定也是非常壮观的。在经过胡汉生等人对此处的调查和对比之后也是终于敲定了结论。这座在洪泽湖中发现的水下陵墓不是其它的陵墓,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祖坟,也就是胡汉生走遍大江南北,苦寻多年的明祖陵。 明祖陵石像 朱元璋建立明祖陵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他之后作为皇帝整日忙于朝政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辈,朱元璋想着自己已经成为了皇帝,那必然是要光宗耀祖的,于是他便将家里的祖坟重建了,而后来的这座明祖陵就是朱元璋重修的祖坟,在这座祖坟中朱元璋重新安葬了他的祖父朱初一,还有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对于他的曾祖和高祖因为时间已经太长,所以只能找寻其衣服或物品来做衣冠冢,而他的祖父朱初一则是将其尸骨迁了过来,在我国古代的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他们对于自己祖辈的坟墓都会十分的注重,其中的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一国皇帝,掌握这天下的大权,全都是依靠着自己的祖辈保佑才得以实现,所以朱元璋也是对自己的祖上十分的感恩,而在明祖陵建成之后,也一直被当时的人们为是一处风水宝地,每天都会有不少的人来这里对明祖陵进行焚香祷告。 朱元璋影视形象 陵墓确定系明祖陵在确定了这座古墓就是明祖陵之后,相关的考古专家们很快就来到这里对明祖陵进行了考古挖掘,当时明祖陵因为在水下待了几百年的时间,所以整个陵墓的大部分结构还处于洪泽湖下面的淤泥之中,这对于挖掘工作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考古人员们一开始用了很多种办法来清理掩埋在明祖陵上的淤泥,但是这里面存在着非常多大小不一的石块, 而这些石块也都被下面的淤泥包裹得非常紧实,所以想要用一般的挖掘工具是根本没有办法来清理掉这些淤泥和石块的,一时间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对明祖陵的挖掘工作也只能被迫的暂时停止了,虽然这次没有机会能够看到明祖陵整体的样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座建造规模宏伟大气的明祖陵在当初建造的时候肯定不是在水下,而是在陆地上建造的,那么这座陵墓为何又会出现在洪泽湖西岸的水底之下呢?当时的朱元璋在修建这座陵墓时,难道就没有考虑过如果将明祖陵修建在洪泽湖的旁边,将来会出现什么隐患吗? 明祖陵 洪泽湖存在时间不算长在古时候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陵墓的选择都会十分的慎重,并且他们最为看重的就是一座陵墓所要建造的地方,而且还会经过仔细的观察才会最终决定陵墓的地点所在,根据相关的历史记载中写到,清朝的雍正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后选择自己的陵墓,他最初选在了如今的清东陵作为陵墓的位置,但是在建造的过程当中发现此处地下的泥土之中有很多的砂石,而有砂石存在的地方就有很大的几率会渗进去水,这对于要在地下修建的地宫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雍正皇帝便放弃了这个地方,随后又选择在了如今的清西陵,雍正皇帝并不是唯一一个在建造陵墓时中途更改陵墓位置的皇帝,像这样的事情还有着不少,但是为什么朱元璋却坚持选择了在洪泽湖的旁边修建明祖陵,为了得到这其中隐藏着的答案,相关的专家学者又对这座洪泽湖展开了非常仔细的调查,在经过专家的一番调查之后果然有了发现,洪泽湖虽然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同时还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其中的一员,但是究其根本,洪泽湖存在的时间其实并没有太长的时间,在当年朱元璋命人修建明祖陵的时候,洪泽湖还并不是如今的模样,当时的洪泽湖只是淮河两侧的一些水塘水洼的总称,到了每年的下雨季节时,淮河就会上涨,而它的湖水也会涌入洪泽湖里面。 洪泽湖 洪泽湖的由来等到淮河的水位退下去的时候,洪泽湖的水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那个时候的洪泽湖与其称之为湖,倒不如叫作一个季节性的水塘更为确切,所以在明成祖朱元璋修建明祖陵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这洪泽湖会对这巨大的明祖陵造成什么威胁,但是他却没有想到,之后的洪泽湖不仅对明祖陵造成了威胁,甚至将整座陵园也吞没在了其中,如今洪泽湖水的主要来源还是淮河,所以专家学者们又对淮河进行了一番研究和调查,淮河的总长有着将近一千千米左右,在对它进行相关的探查时,专家们也在相关的历史资料中发现了淮河其实是一条年代较为久远的河流,在最初的时候淮河与我国的长江黄河一样,全是向着大海里面流入的,但是如今的淮河却只成为了长江流域的一支分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早在公元一一二八年的南宋时期,当时为了能够抵挡南下的金兵,南宋的将军杜允挖开了黄河的大堤,让黄河改变了方向,之后大量的黄河水朝着南面奔涌而下, 流到了当时洪泽湖下面的淮河河段,因此将淮河流入大海的通道也给占领了,所以淮河也只能被迫的向南流下。 淮河全貌 夺淮入海一直到了大清的咸丰皇帝年间,黄河才再次的从山东省流入大海,而这个变化的时间维度也足足跨越了将近七百年左右的时间,这件事情也被称为夺淮入海,而正是因为这件事情,黄河水地下的泥沙也开始逐渐变得多了起来,到了明朝的中段时期,这时黄河夺淮入海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的时间,淮河流域的河道也已经受到了黄河的影响,被黄河的淤泥抬得更高了,为了抵御洪水的发生,当时住在附近的人们也只能在淮河流域的两岸修筑起大坝来,也正是因为当时修筑了大坝,淮河的水位也被再次的抬高了,这也导致了位于淮河上游的洪泽湖水位也随之跟着往上涨了不少。原本只是一些水塘水洼组成的洪泽湖也慢慢地被水所连接,慢慢成为了一大片湖区,也就是后来的洪泽湖,而面积突然变大的洪泽湖很快便漫到了朱元璋的祖坟明祖陵的旁边,最终由于明祖陵的规模太过庞大无法迁移,所以这座宏伟壮观的皇室陵墓,没有躲过洪泽湖水的吞噬,被洪泽湖吞没在了湖水之中。 ![]() 被吞没的明祖陵 在明祖陵外修建防水工事在当时其实也有人对洪泽湖的情况进行过治理,但是效果并不太明显,到了明朝的末年期间,明祖陵也已经被洪泽湖水来回的淹没过两次了,那么明祖陵到底是在什么时候,被洪泽湖水彻底的吞没在湖底的呢?这时当地的渔民则给了前来调查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条非常关键的线索,在位于明祖陵东面大约两百多米的地方,在湖面上裸露着一段类似城墙一样的建筑,调查人员们在明祖陵东边的湖面上远远地就看到了城墙之上的一些砖块,隐隐约约在湖面之上裸露着,而且这一部分城砖也只是一少部分,之后渔民们又告诉专家,在水下十多米的地方,还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城砖,但是在调查人员的眼中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这其实是古时候用来防水的一道大坝,并不是明祖陵的一部分城墙。古时候在陵墓外围修筑防水堤坝是非常罕见的事,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工程,在专家们经过检测之后,他们发现,这些疑似用来防水的堤坝,修建的时间大约是在明朝时期的一六二八年到一六四四年,也就是明思宗朱由检在位的崇祯年间修筑而成的,而明思宗朱由检已经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所以也就是明朝末年。 ![]() 明祖陵防水大坝 明祖陵被洪泽湖吞没当时既然明朝已经开始这样进行了大范围修筑堤坝的工作,所以这也可以说明,明祖陵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受到了洪泽湖较为严重的影响,虽然洪泽湖水在那个时候已经相当的泛滥了,但是因为朱元璋当时认为明祖陵的所在之地就是他们朱家的气运之地所在,所以便下令不让他的后代们移动这朱家祖坟的所在之地,因此在朱元璋之后的历代皇帝们也都没有对明祖陵进行过迁移,只是不断地对明祖陵进行维护,但是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无论如何也抵抗不过大自然的力量,虽然明祖陵作为一座皇室陵园,并且还在周边修建了用来防水的堤坝,但是最终却还是被逐渐扩大的洪泽湖所吞没了。而在明思宗朱由检之后,明朝也由此灭亡,这个时候对于明祖陵的维护也就失去了后续的来源,由于年久失修,这座曾经宏伟大气的皇室陵园也就从而变得更加的破败了。 ![]() 朱由检影视形象 工作人员修复部分明祖陵时间来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在公元一六八零年的时候,黄河与淮河的水位又一同增涨了不少,洪泽湖面的水位也随之再次大幅增加,而在这个时候,常年经受洪泽湖影响的明祖陵也就彻底地消失在了陆地之上,成为了一座水下陵墓,如果不是因为遇到这次百年难遇的干旱,那这座曾经宏伟壮观的皇室陵墓也许还会隐藏在这片湖面之下更长的时间,之后相关人员又对明祖陵进行了整体的修复工作,在这明祖陵中最为神秘的就是还在水底的明祖陵地宫了,当时的专家和附近的渔民都对这个地宫十分感兴趣,但是因为当时的各项技术都不是特别的完善,并且这座陵墓还是在水里面,而此前我国并没有对水下陵墓的挖掘工作有过相关的案例,所以国家的相关部门最后也没有对明祖陵的挖掘申请进行批准,所以明祖陵到现在还依然保持着它原本的样子,经过十余年工作人员的辛苦和努力,终于是将明祖陵裸露出来的地方进行了修复。 ![]() 明祖陵部分 明祖陵的秘密虽然明祖陵原本的建筑物,因为长时间经受洪泽湖水的冲刷和浸泡已经有不少都不见了踪影,但是从这些还依然存在的一些建筑上面,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曾经的明祖陵是有多么的宏伟和大气,在陵墓通道的尽头,也就是整个明祖陵最为核心的位置,也是地宫之上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湖面前方的石壁上那凸起的九个圆形拱门,它们只有一部分露出了水面,而在这些圆形的下方,就是那九个对应着的由汉白玉制成的大门,因为无法对明祖陵进行挖掘,所以我们也并不知道在这明祖陵中究竟会埋藏着什么样的奇珍异宝,如果在将来有朝一日有机会,能让这座昔日的水下皇陵重见天日,那么我们便会得知这座陵墓中隐藏着的秘密和各种珍宝,相信这其中的发现也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感叹。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感兴趣的话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里留言评论哦!你的点赞和关注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