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朱元璋为何将祖宗葬于水中,最后结局令人叹息不已!

 等待MYLOVE 2017-01-01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欢迎您关注我们,为您带来新视角新体验。

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是2017年的第一天,子渊在此祝大家元旦快乐,谢谢大家的支持!之前我们讲过了不少特别陵墓,不过那些都是地上的,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葬在水下的陵墓——明祖陵。

揭秘朱元璋为何将祖宗葬于水中,最后结局令人叹息不已!

▲明祖陵正门

这座位于江苏盱眙的明代陵墓,埋葬着朱元璋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和他们的配偶,从它面世之初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在1963年,突如其来的严重干旱使洪泽湖水位大幅降低,这时候一大批东倒西歪的石像露出水面,人们仔细一看,发现竟然是麒麟、狮子、文臣和武将的形象。闻讯赶来的专家进行仔细考证,确定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明祖陵。

大家都知道古人对于陵墓选址特别看重风水,尤其是皇家墓葬。然而这座明祖陵的位置却实在不太理想,它并不在高山大河之侧,而是在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根据堪舆术的要求,一块宝穴应当有“山、水、案”这三奇,还应当有左右护砂和群山拱卫的地形。然而这座祖陵的四周却都是水乡泽国,并无多少贵处可言。

▲明祖陵神道

明知道这地方风水欠佳,为什么朱元璋不进行迁葬呢?朱元璋或许也想迁葬,但他实在是不敢动,因为这里埋葬着老朱家的祖宗,迁坟的话势必会导致王气泄漏,大明的江山社稷说不定就不安稳了,因此只能在这里修建祖陵。不过别忘了,朱元璋此时可是大权在握的开国皇帝。随着他的一声令下,筑陵工人们对这一区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先是填埋低洼之处,随后又人工积土成山、挖渠成河,清醒制造出了符合标准的“风水宝地”。

揭秘朱元璋为何将祖宗葬于水中,最后结局令人叹息不已!

▲明祖陵局部

既然在人工操作下已经成为了“风水宝地”,为什么明祖陵还会遭受着被水淹300多年的厄运呢?到底是先天风水不足还是人为因素的后果呢?倘若我们仔细查阅史书,就会发现明祖陵被淹一事,三分天注定,剩下七分全是人祸。到底是谁敢在明朝皇帝的祖陵头上动土?且听子渊慢慢道来。

时光推移,到了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弘治三君子”之一的刘大夏主持修建了截断黄河北支的太行堤,结果黄河的大量水流顺着南支汇入淮河,沿途诸多河道从此饱受水患之苦。面对这一情况,大名鼎鼎的潘季驯提出了一个名为“蓄淮刷黄”的治水策略,核心就是以水攻水。这一省钱省力又省心的主张赢得了诸多大臣大臣的支持,最后获得了明神宗的肯定。

揭秘朱元璋为何将祖宗葬于水中,最后结局令人叹息不已!

▲潘季驯画像

这一主张看上去挺美,然而无论人们怎么汇集淮河水流,也无法抵挡汹涌的黄河水,清澈的河口泥沙淤积,淮河的河床反倒被抬高,这样一来淮河水既无力抵挡黄河水倒灌,又无法奔流入海,水位渐渐升高,最后是水淹八方,祖陵也未能幸免。潘季驯的治水方案就这样在实践中被“检验”得头破血流,不过要是他们及时改变策略,也还来得及。

揭秘朱元璋为何将祖宗葬于水中,最后结局令人叹息不已!

▲万历皇帝朱翊钧画像

可惜的是,这个治水方案此时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治理水患,更是成为了大臣们相互攻讦的利器、维护自身权力的法宝。支持潘季驯的大臣门不仅不采纳反对派的意见,还编造谎言说祖陵一带松柏翠绿,实在是风水宝地。到了万历二十年,这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和地位还在睁眼说瞎话,公然将分流的建议称之为妖言,丝毫不管淮河一带水患频发已是不争事实。

要是朱元璋的祖宗们泉下有知,在水中煎熬的时候眼睁睁看着这些大臣们的胡作非为恐怕是要气得跳脚。时光荏苒,纵然是皇帝的祖陵,也不过是换得一声后人的嗟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