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田突围:罗荣桓的传奇故事

 铁血老枪 2021-11-10

1941年冬天,日军侵华总司令畑俊六派山东日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亲自督战,调动了第五、六、七、十混成旅团全部,二十一师团和十七师团的主力,三十二和三十三师团各一部分,加上各据点的守备队和伪军,共5万人向我发起了重兵围攻,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在艰苦卓绝的50天反“扫荡”中,“留田突围”是最惊险的一幕。

11月4日,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115师师部从沂南县青驼寺转移到留田一带。留田村86岁的村民徐祝三当时12岁,部队进村时他印象非常深刻。他说:“那些战士非常艰苦,大部分穿着草鞋,有的还赤着脚。”

11月5日凌晨,从临沂、费县、蒙阴、沂水、莒县等地出动的3万多日伪军,在飞机、坦克、重炮的配合下,分11路向留田一带合围而来,并以重兵由北向南进攻。

日军根据以往“扫荡”时八路军多向滨海地区转移的规律,在沂河沿岸的河阳、葛沟一带预伏重兵,布成口袋,企图在八路军东移时予以围歼。

黄国忠当时是115师特务营营级干部,他在回忆文章里写道:“我营四个连,分别坚守在留田四周的山头和隘口。我跟随二连守在留田东北五里多地的司马。从五日清晨,一直打到中午,仍不见行动的命令。举目望去,路上、山谷、田野,到处是黄皮鬼子兵,在飞机掩护下,步步紧缩着包围圈。”

5日黄昏,留田村附近已发现敌人2万以上,距离最近的仅两三公里,最远的也不过七八公里。为实现其聚歼阴谋,日本驻中国侵略军司令官畑俊六的指挥所已前进到临沂以北、距留田只有不足30公里的汤头。

敌人占据周围各个山头,准备于6日拂晓发起攻击。115师等机关人员2000余人完全处于日军的所谓“铁筒包围阵”中,而战斗部队仅有115师一个特务营和山东分局的一个特务连,形势万分危急。

115师政委罗荣桓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欧阳文同志当时任115师政治部秘书长,曾参与“留田突围”。他在回忆录中记述:我记得参加会议的有,朱瑞、陈光、萧华、陈士榘,以及司令部、政治部各部门的负责干部和师特务营的领导人,会议主要研究突围方案。

大家围着地图,紧张地讨论着突围方案。长时间倾听没有发言的罗荣桓,突然来到地图前说:“现在我们不应该单纯考虑如何突围、保存自己,而应该考虑怎样才能既保存了自己,又能打破敌人的'扫荡’,保住我们的根据地。”说到这里,他伸手向南一指,斩钉截铁地说:“我的意见应该向南突围。”

“向南突围?”听到这个出乎意料的决定,大家都露出了惊异的神情,因为南面是日军最早重兵驻守的大本营临沂。“是的,向南!向敌人的心脏临沂方向挺进!”罗荣桓重复了一句。他分析:东面的沂河、沭河和台潍公路,都被敌人严密地封锁着,并布置了一个口袋阵。北面敌人正疯狂地向南压来,顽军又与山东纵队对峙着,北上定受日、顽夹击。西有津浦铁路,敌人碉堡、据点林立,戒备森严,不易通过。

罗荣桓声音洪亮地说:“敌人正集中兵力向我中心区合围,后方必定空虚,这就给我们闪出了突围的空隙。我们趁机插到他们大本营临沂,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待敌人回师后,牵着他们的鼻子,彻底粉碎他们的'扫荡’。”

这个出人意料的决策,很快得到大家的赞同。罗荣桓用蓝铅笔在地图上画出三道弧形的蓝线,标明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又用红铅笔先画了一个红圈,引出一道红线,穿过那三道弧形的蓝线,由南转向西停下来,说:“这条红线是我们的行军路线,从留田穿过张庄,绕过高里,转向西南,越过临蒙公路,插向诸满以南,在这个地方——— 埠山庄汪沟一带停下来。这一带离敌人的心脏临沂不过五十里,是日军两个师团的接合部,也是敌人空虚的后方。那里群众基础好,又有山区可以依托。”

晚上7点多钟,几千名机关人员和战士都集合在一块平地上,静静地等侯着出发的命令。“这天晚上,雾气与月亮的银辉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山野大地变得迷迷茫茫,好像为我们突围施放的烟幕。”欧阳文在回忆录中写道,“透过烟雾弥漫的夜幕,我能看到不远处的山头,燃起了点点火堆,不时还传来阵阵马嘶声、嚎叫声。那是包围我们的敌人,正在烤火取暖、嬉笑打骂,只等天亮后向我们发起总攻。”

出发命令悄悄地传过来了,几千人的队伍一个紧跟一个,静悄悄地从一里多路的空隙中间向南插去,不久部队便接近了台潍公路。战士们在公路右侧的小路上向南前进,鬼子大队人马在公路上向北急进。

队伍涉过汶河,来到日军第一道封锁线张庄,罗荣桓吩咐向后传令:成三路纵队快速前进。敌人的后方果然空虚,戒备不严,队伍在敌人的缝隙中宛如一条游龙,腾挪闪避,迂回穿插,神不知鬼不觉地连续穿过敌人三道封锁线,

6日凌晨5点多钟,部队便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就这样,没费一枪一弹,无一伤亡,安全地突破了5万敌寇的包围。而敌人却还在继续向留田方向开去。

“留田突围”,在罗荣桓的周密部署和英明指挥下,零消耗,零伤亡,山东党政军机关数千人胜利突出日军的重兵合围,由被动转为主动,扭转了极为危险的局面。此后,部队重新杀回沂蒙山区,隐蔽在日军部队间的接合部,寻找战机,并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当时随军一起突围的美国太平洋记者、德国共产党员汉斯·希伯,亲眼目睹了八路军突出重围,心情十分激动,第二天写了一篇报道《无声的战斗》刊登在《战士报》上,称赞留田突围的指挥是神奇的。

欧阳文在回忆文章写道,“时至今日,我们这些曾经参加当年沂蒙山区反'扫荡’战斗的老战士谈到留田突围,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如果没有罗荣桓同志的料敌如神,决策英明,指挥若定,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