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沂蒙山留田突围——一场“无声的战斗”

 微湖渔夫 2022-01-16

1941年11月,正值我敌后抗战最困难、鲁中根据地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旱灾之际,日军为达到其“剿灭沂蒙地区的共军,消灭其根据地”的目的,对鲁中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

文章图片1

罗荣桓

11月2日,敌人开始“扫荡”。这次“扫荡”由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亲自指挥,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一次调集第十七、第二十一、第三十二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五、第六、第七、第十旅团主力及第三十六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旅团各一部,加之配属的空军部队,共五万多人,方式是“铁壁合围”,合围的目标是鲁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沂蒙山区。

文章图片2

此时,山东分局、第一一五师师部机关驻沂南县青驼寺一带,山东纵队机关驻沂南县马牧池。

11月2日,山东军政委员会针对敌情做出决定: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直属队适时转移至鲁南地区;山东纵队直属队转移至泰山区;山东纵队第一旅转向敌合击圈的外围,待机作战;抗大第一分校转向泰安、泗水、宁阳地区;鲁中军区及其所属军分区和县武装则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斗争。

山东纵队机关遭袭突围

11月2日,日军开始向沂蒙山区合围,并派出小股兵力袭击费县西北地区,企图吸引八路军注意力。4日拂晓,日军主力一部突然长途奔袭驻沂南县马牧池的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在警卫部队的奋力掩护下,山东纵队机关分散突围至马牧池东北的南墙峪。

文章图片3

敌人又集中兵力合围南墙峪。山东纵队青年团在南墙峪西山与敌激战一天,掩护山东纵队机关于夜晚安全突出重围,转至芦山。敌人尾追不舍。山东纵队机关及警卫部队当晚向南经过蒙山,穿过敌人的滋(阳)临(沂)公路封锁线,到达鲁南的天宝山区,稍事休息后,又再次穿过滋(阳)临(沂)公路,插人新泰县南部石莱一带休整,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

罗荣桓指挥留田突围

山东纵队机关遭敌袭击后,山东分局和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第一一五师师部即从沂南县青驼寺转移至留田、钮家沟一带。

文章图片4

11月5日,日军集中两万余人,分11路向留田(今属沂南县张庄镇)一带发动合击,并于黄昏前形成合围圈。敌人还在沂河边的河阳、葛沟一带预伏强大兵力。当时被围的党、政、军机关人员有数千人,但战斗部队只有第一一五师特务营和山东分局警卫连,兵力悬殊,形势十分危急。

当日下午,罗荣桓在留田附近钮家沟一间小屋里,召开有陈光(从滨海医院养病刚回来)、朱瑞、陈士榘、萧华以及司、政等所属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决定出敌不意地向敌人指挥机关所在的侧后西南方向突围。

文章图片5

陈光

人夜,罗荣桓和第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亲自率领师侦察连和特务营一个连为先导,侦察敌情开辟突围路线。侦察科副科长周云带侦察员走在最前面,不时派人回来报告敌情。当突围部队到达高里附近时,又转向西方,从留田西南铁子山附近东西不过三里的敌军间隙中悄然通过,接着又在一个五里的间隙中穿过了敌第二道合围圈。这次突围,没费一枪一弹。

文章图片6

6日拂晓,当敌人重兵扑向留田村时,山东分局、省战工会机关和第一一五师师部等数千人已安全到达100里以外的费县东汪沟一带(蒙山东南端),继而向西彻底跳出合围圈。

留田突围的成功,粉碎了敌人一举摧毁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的阴谋,使反“扫荡”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内线变为外线,改变了不利态势。

文章图片7

汉斯·希伯:“无声的战斗”

当时随队突围的还有一位德国友人,他就是世界知名的记者、政论家、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他是从新四军军部出发,于1941年9月12日到达山东滨海地区蛟龙湾第一一五师师部的。随他前来的还有两名新四军的干部。一位是翻译名叫方练伯,另一位是副官,牵着一只奶羊,还有一名勤务员小李。

汉斯·希伯初来时随师政治部行动,到达青驼寺后,住在山东分局机关。留田突围时,领导安排他随后梯队行动,较为安全。他坚决不同意,表示“一定要和战士们在一起,向全世界报导山东战场的情况”。领导只好同意。

文章图片8

为确保突围安全,陈士榘参谋长命令四科负责汉斯·希伯的生活,五科负责汉斯·希伯的安全,由参谋训练队的5名学员具体执行。鉴于汉斯·希伯的骑术不好,还专门给他找了一匹性情温和的马。

留田成功突围后,汉斯·希伯热情赞颂这次突围是“无声的战斗”,对突围指挥的神奇大加称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