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茂林之家 2022-01-11

1941年11月5日,位于沂蒙山区的八路军115师在政委罗荣桓的指挥下,巧妙突破了5万多日伪军的围剿,并且无一人伤亡。

一篇由笔名为亚细亚人写的文章《无声的战斗》刊印在了《战士报》上,这篇文章大力夸赞八路军的突围指挥“神奇”同时又嘲讽日军司令官畑俊六是个吹牛皮的“饭桶”,晚上吃饭肯定要加一道好菜——大鸭蛋!

这篇文章充满激情但又不失诙谐幽默,极大地鼓舞了八路军战士们的抗战士气。而日军司令官畑俊六看到这篇文章后,气得是火冒三丈。

他本以为5万多人的铁壁合围扫荡足以让八路军插翅难逃,没想到竟无一人伤亡地从他眼皮底下逃跑了,更可气的是这个叫亚西亚人还写报羞辱他。畑俊六对手下咆哮道:“又是这个亚细亚人,一定要找到这个人,抓住他。”

这个“亚西亚人”是谁?为何让日军如此恼怒?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

这个“亚西亚人”其实不是中国人,他是德国人,原籍奥地利,名叫汉斯·希伯。1897年出生后就一直在德国上学,在大学期间,希伯参加过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战期间还当过医生。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让希伯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他加入了德国共产党。后来希伯来到共产国际,他听过列宁的演讲了解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现状,而中国的革命让他产生了兴趣。他决定亲自前往中国一探究竟。

1925年5月,希伯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上海。刚到这里他就目睹了西方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无辜的百姓纷纷倒在血泊中,这是一场屠杀,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

可西方势力却将这件事的真实情况进行了封锁,并捏造虚假事实。作为知道实情的亲历者,希伯看清了西方列强的丑恶嘴脸,同时他也看到了中国的反帝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觉醒,他决定要记录并参与中国的革命历程。

1926年12月,希伯来到广州参加了北伐军,在总政治部从事编译工作,他还成为了《中国通讯》的编辑,向世界宣传北伐军的革命主张。

然而5个月后,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逮捕杀害。希伯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背叛,他愤怒地离开了国民党,并拿起笔杆子讨伐蒋介石。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希伯在报刊上面对世界人民,大骂蒋介石:“叛变将是你身上永远的印记,你的血腥镇压无法阻止中国的革命,你所犯下的罪恶终将被革命审判。”

此时,中国的革命进入了低谷,离开国民党的希伯又回到了德国。心念中国革命的他决定将他所经历的中国革命写下来,让世界看到中国。

1928年,希伯用德文写下了《从广州到上海(1926-1927)》,并署名亚西亚人。在这篇文章里,他说:“中国的革命在继续,人民在战斗,属于人民的胜利不会因短暂的挫折而逆转,中国的革命终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希伯对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提供的强力支持。

到了1932年,在宋庆龄的邀请下,希伯再一次来到了中国,他与史沫特莱、马海德、艾黎等人建立了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希伯经常用亚细亚人这个笔名撰写文章,报道中国的革命、斥责日本入侵中国的罪恶,亚西亚人这个笔名成为了日本一直想除掉的对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全国军民开始团结抗战。为了能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希伯决定前往延安进行深入的调查。

在1938年春天,希伯辗转多地来到了延安。当时他刚在延安落脚,毛主席就亲自找上了门,要见一见这个外国记者希伯。这让希伯有些惊讶,毛主席亲切的问候让希伯也不再拘束,他也有许多问题想要知道答案。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希伯与毛主席

二人在聊到国外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时,毛主席突然说起希伯曾写过的一篇文章。希伯认为斯诺的《西行漫记》有些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表达并不准确。

不过毛主席却十分赞扬斯诺的《西行漫记》:“斯诺又不是共产党人,当然不能要求他的观点都是无产阶级。他向世界报道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和红军的英勇奋战,让世界正确的了解了我们,又为何要批评他呢。”希伯听后茅塞顿开,毛主席的几句话让他受益匪浅,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记录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在延安收集采访了许多资料后,希伯突然意识到自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斗争的第一手材料,自己的记录是不完整的。于是希伯申请前往深入敌腹的皖南新四军中进行采访。

1939年初,希伯先是返回上海,又辗转来到了皖南泾县的新四军军部驻地。在这里,希伯见到了叶挺、项英、陈毅等人,他还深入军队基层采访了当地百姓。

3个月过后,希伯已经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材料。3月14日,周恩来到新四军传达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希伯有幸完整地记录了周恩来的报告,在匆匆返回上海后,他写下了一篇《长江三角洲的游击战》。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希伯在聆听周恩来报告

在此文中,希伯极度称赞新四军:“这是一支纪律严明、忠诚抗战的军队。他们用的游击战术让日军无可奈何,只能被迫离开据点,日军侵占的土地不少都已被新四军收复了。这充分说明了共产党的军队并不是游而不击,他们在敌后战场作用巨大。”

然而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了,蒋介石向世界隐瞒了真相。希伯在满腔愤慨中写下了《叶挺将军传》和《中国的内战摩擦有助于日本》等文章,向世界人民报道“皖南事变”的真相,揭露蒋介石的谎言。

当新四军在苏北重建后,希伯带着夫人第一时间赶到苏北抗日根据地看望。他和妻子假扮医生、护士,偷偷地为新四军带来了一些急缺的药品,同时希伯还采访了刘少奇、陈毅、粟裕等新四军的领导人,他们的精神面貌让希伯很是震惊。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从左起为希伯、陈毅、琼·尤恩、粟裕、史沫特莱

“当我即将见到他们之前,我还在酝酿如何安慰他们的话语,在我真正见到他们后,我很是吃惊。虽然新四军经历了皖南事变,但他们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这里的军民对抗战的热情更高,我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军队,我已经能看到他们胜利时的景象。”

这段话是希伯在采访完新四军领导人的当天晚上写下的,在那昏暗的油灯前,希伯停下笔,回想起白天那群可爱的人,他被这里的氛围感染了。希伯转身对妻子秋迪说道:“我要留下来,这里的一切都值得被记录下来。”面对这个决定,秋迪同意了,并且她也要和希伯一起留在这里。

从1941年5月开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老百姓每天都能看见一对外国夫妇,跟随新四军战士一起劳作。耕田、种地、挖水渠;他们都能做。到了晚上,希伯便在油灯下整理收集的资料,他们夫妻俩在这里住下了。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右一为希伯

根据地的生活并不都是劳作,有时候还要面临日军的扫荡。新四军本意是将希伯夫妇送回上海躲避日军的扫荡,但希伯坚持留下与新四军一起渡过难关,最后新四军只能先将希伯夫人秋迪送到了上海,希伯则留了下来。

在新四军中,希伯同战士们一起经历了50多天的反扫荡战斗,他用战斗之间的间歇时间,写下了一篇约8万字的书稿——《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1941年9月,他还在美国报刊《美亚评论》上投稿了一篇《重访新四军占领区》。

希伯在此文中是这样描述重生的新四军:“这支被重庆政府'解散’的军队,正控制着江苏、河南、安徽、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他们带领着6300多万人口同日军和南京的伪军战斗。”这篇文章将国外传播“新四军已经消失”的谣言,狠狠地击碎,也让新四军在世界上正了名。

希伯在苏北一直待到了9月中旬,这四个多月的苏北生活,让他对中国军民如何在敌后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希伯觉得是时候离开了,不过希伯并没有返回上海回到德国,他决定继续向北到山东抗日根据地采访。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希伯在苏北留影

为何要去山东抗日根据地?其实是因为希伯在整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资料时,发现自己的资料始终有些欠缺。而他也发现在山东还有一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但在国际上却没有任何的资料采访希伯意识到,山东抗日根据地一直不曾有外国记者采访过,他决定补全这方面的资料。

于是希伯告别新四军,踏上北上的路途。不过在希伯临走时被新四军拦了下来,原来这里北上山东的道路崎岖难行,而日军的大扫荡也将要开始,现在去山东敌后根据地是十分危险的。希伯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定:“正是因为危险,我才更要去,他们的战斗从不被外人报道,那里需要我。”

面对希伯的坚持,新四军只能尊重他的选择。为了能让希伯顺利进入山东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派了一个小分队保卫他的安全,并提前与山东的115师联系,做好接应工作。

1941年9月12日,希伯穿过了日军严防死守的陇海铁路线,到达了山东临沂八路军115师的师部。在这里,罗荣桓、黎玉等八路军首长为希伯摆好了接待仪式,对于第一个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外国记者,这次的欢迎仪式是热烈非凡。希伯在这次欢迎大会上说:“这一次来到山东的敌后根据地,是我生平最好的一次旅行,我要将这里的一切都真实的报道给全世界,让他们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战的事实。”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罗荣桓

当欢迎大会结束后,希伯与罗荣桓交流了好一段时间,罗荣桓将挨着自己的两间屋子给希伯住,并给他配了警卫员和一支防身手枪。不过这支手枪希伯并没有接受,他说:“我是一名记者,不带枪就不属于交战双方,日军并不会对我怎么样,而且我手中的笔就是我的枪。”

此后,希伯开始在山东根据地上四处采访,为了能让希伯更加轻松,罗荣桓还为他配了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希伯第一次骑马的时候,被马甩了下来,他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哈哈大笑:“这马第一次见外国人,肯定被我吓着了。”希伯的这番自我调侃,让人们感觉他并不是书呆子的那种古板,反而充满幽默风趣。

为了能够更好地采访百姓,希伯干脆换上了八路军的服装,手里拿着本和笔在费东县的许多村庄里穿梭,当地的村民基本都被希伯采访过了。每见到一个老乡,希伯总是热情地迎上去跟他打招呼,他的中国话很不标准,这也让许多小孩经常好奇地围着他转,他们给希伯起了个外号——外国八路。

希伯还十分认同这个外号,而对于大家的关注他也并不觉得反感。他对翻译说道:“这么多人都围着我看,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大明星,而且他们的眼神是如此的友善,我在这里感觉到家一般的亲切。”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

一个月后,希伯写出了他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第一篇文章《在日本占领区的旅行》。当时中国的抗战情况不容乐观,日军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土地,外界普遍认为山东地区已经被日军完全占领,希伯的这篇文章却将山东地区的真实情况展示给外界。

不久之后,希伯又写了一篇《八路军在山东》,文中写到:“日军并没有征服中国,即使在国民党完全放弃的地方,仍然有一支军队深入敌腹同日军侵略者做斗争,它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同时在这篇文章中,希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中华民族的前途是乐观的,即使国民党大搞反共摩擦、制造分裂、破坏抗战,但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坚持抗战取得的结果是不容置疑的,这种艰辛是不可想象的。”

希伯的文章一篇一篇地向外界传达着山东抗日根据地真实的情况,国际上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让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大为恼怒。

于是在1941年11月初,畑俊六调动5.3万日伪军,分11路从四面八方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妄图以“铁壁合围”战术,包围消灭沂蒙山区的115师的师部。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八路军115师

115师师部此时只有5000余人,一部分还是文职人员。敌众我寡,罗荣桓立即下令撤退。当天夜晚,希伯就跟随师部一起转移,在黑夜中顶着冷风,趟过沂河。

11月4日的清晨,他们来到了沂南留田一带休整。日军的包围网越来越小了,大批的日军开始向留田方向收缩,妄图一举消灭115师的指挥机关。5日下午,罗荣桓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希伯也参加了此次会议的商讨。

八路军干部们围坐在地图前,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争取最优的突围方案。就在大家争议不休的时候,罗荣桓开口了:“我们向南突围!”在大家惊诧不已的时候,罗荣桓又解释道:“留田的西面,虽然群众基础好但靠近津浦铁路,敌人防守森严;北面的日军众多,不易硬碰;东面虽说兵力最少,但靠近海边,日军容易埋伏;南面虽然是敌人的老巢,但这边的敌人相对较少,又是山区地带,打起来我们的把握也更大。”

罗荣桓的一番分析过后,大家都同意了向南面突围的决定。5日夜晚,沂蒙山区起了薄雾,更加利于八路军的突围,希伯跟在大部队里,悄悄地向南方突围。

不多时,希伯就看见前面的山头亮起一处处火光,看来已经到了日军包围圈的边界。

那一处处的火光就是日军驻守的地方,现在起了雾,正是悄悄突围的好时机。希伯学着战士们压低身体,尽量不发出一点响声。当希伯从两处火光中间穿过时,他可以清楚的感知到日军就在几百米以外的地方,他甚至能听见日军马匹的嘶鸣。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留田突围中的日军

日军的第一道防线惊险的通过后,依旧还有两道防线摆在八路军的面前。当八路军想要悄悄地从缝隙中穿过时,意外发生了。没想到日军竟在两处防守之间安排了伪军,115师的侦察部队直接撞了进去,不过好在伪军人数不多,侦察部队瞬间就解决了他们,没有发出响声。

当大部队悄无声息地向最后一道防线冲去时,远处的天空炸起绿色的信号弹,驻守在其他山头的日军也开始向天空发射绿色信号弹,原来这是日军用来表示没有异常。眼看着信号的发射越来越近,部队行进就要暴露之时,一颗绿色信号弹从队伍中冲天而起炸裂开来,骗过了其他的日军。

部队有惊无险的度过这次危机后,继续向第三道防线前进。而这最后一道防线就十分轻松的过去了,没有损失一兵一卒,5000人的部队就突破了5万人的包围,这在希伯看来就是一个奇迹。而当队伍行进到安全区域后,希伯大口的喘着粗气,如此惊心动魄的突围,希伯对八路军的指挥称赞“神奇”。

他连夜赶稿,将这次惊险的突围行动写了下来。第二天清晨,他写的这篇文章就刊登在《战士报》的头版,就是开头那篇让日军司令畑俊六愤怒的《无声的战斗》。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希伯雕像

这次突围战虽然很成功,但是敌人的扫荡并没有结束,为了彻底粉碎日军的扫荡,八路军师部开始分散到各地,领导群众展开游击战。希伯就跟随山东分局机关向大青山前进。

1941年11月29日,希伯跟随山东分局一起来到了大青山,到这之后才发现,这里竟然还有山东省战工会的文职人员以及抗大一分校的老师和学生,再加上山东分局,这里足足有3000多人,一个几百人的侦察连就是仅有的战斗力。

如此多的文职人员在此聚集,这让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察觉到了危险,他立即下令让所有人转移。希伯刚到此处就要转移,他来不及采访,拿起自己的东西便跟着一同撤退。夜晚,希伯他们来到了沂南县西梭庄住下。

30日清晨,突然东面传来了一阵枪声。大家意识到不好,周纯全急忙组织战斗。希伯了解到他们现在的处境,一个日军的混成旅团已经将他们包围,现在部队正在分成3个梯队突围。

希伯被分在第二梯队和抗大一分校一起突围 ,然而他们这些人基本都是文职人员没有战斗力,枪支也少的可怜,面对装备优良的日军,无疑是羊入虎口。现在趁着日军还未合拢,第一梯队率先突围了出去,抓紧时间第二梯队接上,希伯也在其中。

在要突围时他留了下来,希伯对周纯全说道:“我也是共产党战士,我决定战斗到底。”说完他拿起了以前拒绝拿起的枪,跟着第三梯队向前冲锋。这场敌我悬殊的突围战注定是悲壮的,虽然大青山突围战最终胜利了,但八路军依旧牺牲了1000多人。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大青山突围纪念碑

当战斗结束后,泥土里净是鲜红的血水。日军撤离后,附近村庄的不少村民都前来为这些牺牲的八路军收拾遗骨。一个村民发现了一具不一样的八路军遗体,他穿着八路军的衣服,却长着金色头发,看面相就不是中国人,这人正是希伯。

他本来是有机会突围出去的,可他却选择战斗,生命永远定格在44岁。生命虽短,但他的精神和信念永存,这是一位拥有着崇高理想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

1944年,为了纪念这个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牺牲的外国人,山东军民为他建造了一座白色圆锥形纪念碑,上面清楚地篆刻着罗荣桓元帅的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1963年,希伯的遗骨被迁移到临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并与新四军罗炳辉军长并列。在后来的日子里,希伯慢慢不被人所提及,有些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位国际友人。而在1978年,中国作家王火在烈士陵园吊唁时,看到了希伯的墓碑,他对此产生了兴趣。但在他回去后,却没有查到关于他的任何记录。

王火觉得不应该让他为中国做出的贡献被时间埋没,于是他开始调查希伯的事情。经过4年多的走访调查,王火整理清楚了希伯的故事。1982年,王火以希伯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外国八路》,王火在说起他到沂南县走访,向当地百姓打听希伯时,这些村民依旧记得那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都称他为外国八路。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汉斯·希伯的事情开始重回大家的视线,1989年,山东省还为希伯树立了雕像,现在依旧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雕像上,希伯一手拿笔一手拿本,凝视着远方,这是他对理想的展望。在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希伯便在其中。

德国人在中国抗日,加入八路军见过毛主席,写文章痛骂日军司令

为支持中国抗战而牺牲的外国友人很多,但以八路军的身份,拿起枪同法西斯斗争到底的外国人,他是第一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