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兄弟分家

 新用户0932pQwC 2021-11-10

兄弟好几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家,衣服就撕破。这是小时候,我们猜的谜语。那时候猜的纯粹是谜语,年纪大了,再看到这个谜语,想的却是它里面饱含的深意。

我好友的母亲姓董,这位阿姨七十多岁了,思路清晰,说话诙谐有趣,我特别喜欢跟她聊天。下面这个故事,就是董姨讲给我的。

董阿姨的祖上,清朝时曾是我们这边有名的商家,做丝绸生意。他们家的丝绸都是自己亲自去南方,精挑细选批发来的。因为资金雄厚,店里丝绸品种繁多,花色多样,在我们当地,一直占据着龙头老大的位置。

董姨的老祖叫董良才,膝下只有董鑫、董鉴两个儿子。董鑫喜欢在外面闯荡,年纪不大就跟着父亲奔波南北做生意。多年的经验,让他对绸缎的品级和优劣,只一眼就能看出来。

早些年,董良才的妻子为了贴补家用,开了间绣花作坊。因为她的绣工好,家里有儿女嫁娶的,都喜欢去她那里订绣品。即便后来日子富庶,绣房也一直没关。董鉴的性子特别安静,自小就喜欢跟着娘在绣房里一坐半天不动。在绣房里呆得久了,耳濡目染,董鉴竟也绣得一手好绣活。

董良才很讨厌小儿子的性格,说他一个大男人,学着女人绣花,一看就是个没出息的样。可妻子却不这样想,她说:“裁缝都是男人,男孩子为啥不能学绣花?只要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做啥都不重要。”

娘手把手地董鉴绣花,董鉴学得很快,没出几年,就把娘所有的技能都学到手,能独挡绣房一面了。虽然绣房钱赚的不如绸缎铺多,但一家人吃喝用度却也没问题。

董良才五十岁时,突暴急症去世,届时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但一家人都在一起生活。董良才去世后,董鑫和妻子心理慢慢失衡。他们觉得绸缎铺都是他们经营,比兄弟吃苦受累多,但利益却是均分。

心里有这种想法,言谈举止便时时露出心里的不满。终于,兄弟俩因为一件小事,爆发了冲突。董鑫恼怒的指责兄弟,并怒喊:“分家!单过!”老太太年纪大了,劝不住两个儿子,便叫上族人给两个儿子分家。

董鉴性格木讷,平日里跟族人们来往少,而董鑫常在生意场上混,心眼活,八面玲珑,哪里都看得到,跟族人关系处的好。分家时,董鑫搬出绸缎铺子的账单,三算两算,竟然还有不少外债。族长说:“我看这样吧,虽然绸缎铺子赚钱多,但外债也多,这么一算扯平了。董鑫一直经营绸缎,这绸缎铺就归董鑫。董鉴一直在绣房,虽然小,但没外债啊,我觉得绣房归董鉴,这么很公平。”族长说完,其他族人都附和。董鉴不爱说话,可也不是傻子,他知道哥哥早就贿赂了族人。心里有气,但他不想在族人面前跟哥哥翻脸,反正一家人的吃喝用度,绣房的收入也足够了,董鉴咬了咬牙一口答应下来。

这家就这么分了,董鉴虽然面上不说,心里也恨哥哥认钱不认人,自此对面走过,连话都不懒得跟董鑫说。董鑫赚了便宜卖乖,处处说自己让着弟弟,这话说多了,连他自己也相信了。总在外人面前说弟弟不懂事,他让着弟弟,人家还不领情。他这么一做,兄弟俩、妯娌俩,谁见了谁不指鸡骂狗就算客气了,更别说嘘寒问暖了。两家之间互相更加厌烦,大有老死不相来往的势头。

儿大不由爷娘管,老娘看着两个儿子,为了分家闹得鸡犬不宁,心里难受,却也无可奈何。

不论大人怎么闹,可小孩子心底单纯,这哥俩家里各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小在一块玩习惯了,感情很好。这两边大人一闹,俩孩子也不能在一块玩了。小孩人小鬼大,当着爹娘的面互不来往,背地里却相约去奶奶那里玩。

老太太看着俩孙子这么要好,想起俩儿子闹得跟仇人似的,不由流下了眼泪。“兄弟好几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家,衣服就撕破。老太太抹着眼泪说。奶奶,你怎么了?两个孙子看到奶奶抹眼,都跑过去问奶奶。

老太太看孙子过来,赶紧抹了把泪,换上笑脸说。孩子毕竟太小,不懂奶奶的心思。董鑫的儿子说:“奶奶,你说的是个谜语,我娘给我说过。董鉴的儿子也说:我娘也给我说过。老人拉着两个孙子,笑着说:都是好孩子,那你们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吗?”“知道,是蒜!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说。你俩说得很对,就是蒜!娘三个开心地笑了。

老太太跟孙子说的话,刚好被董鑫、董鉴哥俩听到。这兄弟俩本来都是到老娘这里找孩子,在院门外遇到,谁也没理谁,走到老娘的屋门口,正听到老娘和两个孩子说话。董鉴心里难受,打了个转就走出了老娘的院子。董鑫挠着头在娘屋门口转了几个圈,最后也走出了老娘的院子。

董鑫的儿子叫小山,特别聪明、懂事,是两口子的眼珠子。这孩子从小身体弱,时不时的就会发热生病。这一年,小山突然高热不退,最后昏睡不醒。这可急坏了董鑫两口子,请了不少郎中,买了不少名贵的药,可这孩子就是昏睡不醒。董鑫店铺也不管了,跟媳妇带着孩子四处寻医问药。就这样过了一年,手里的积蓄差不多都花光了,绸缎铺也因为董鑫两口子打理不上,亏得一摊糊涂。

为了赚钱给儿子治病,董鑫只好先顾绸缎铺的生意。一年没有进货,店铺里的货色寥寥无几,老主顾因为货色不全,也都转去了别处。为了店铺的生意好转,董鑫把家底抖搂抖搂,去南方进货。

心里惦记儿子,董鑫在常去的几家绸缎铺子选好货物,便急匆匆赶回。也是他时运不济,刚走了一天,天就开始下雨,而且那雨淅淅沥沥下了半个月还不停。马车上虽然遮着雨布,可架不住雨大,车上的货还是湿了不少。

尽管董鑫在旅店又凉又烤,不少绸缎上还是长了霉点。

生意折本本也很正常,但屋漏恰逢连阴雨,董鑫的儿子病情加重,浑身抽搐。因为把所有的钱都进了货,实在拿不出钱给孩子看病了,董鑫便想把店铺兑出去换些钱,可这店也不是想兑就一下子兑出去的。

这天晚上,两口子正对着孩子抹泪。房门一响,董鉴和媳妇抱着个包裹走了进来。媳妇把包裹拿到董鑫媳妇面前,说:“嫂子,我跟你兄弟这些年也没存多少钱,家里就这点家当,拿去给孩子看病吧。董鉴也说:哥,绸缎铺子不能卖,卖了再起就难了。

董鑫两口子一看兄弟两口子这么做,心里感激,董鑫含着泪说:“兄弟,哥是亏了心遭报应了!听哥这么一说,董鉴摸着头嗫嚅半天,才说:哥,你别这么说。咱们一块想,办法总会有的。”

董鉴的绣房和董鑫的绸缎铺子并排朝街,董鉴跟董鑫商量,暂且把自己的绣房门堵上,跟大哥的铺子相通,以后去绣房的人,先进绸缎铺,这样一来,来看绣品的人,就可能在绸缎铺子先选上绸缎。大哥大嫂带孩子寻医,董鉴媳妇负责帮他们看店,顾客多了,董鉴帮着照应也方便,这么一来还少了店铺伙计的支出。

砸断骨头连着筋,到底是自家人啊。董鑫媳妇说不出话来,只抱着弟妹大哭。此后,董鑫把绸缎铺子交给董鉴两口子,自己跟媳妇又踏上了给儿子寻医的征途。终于,他们在泰山脚下找到一位老郎中,那老郎中给小山开了几副草药,这孩子喝下去,竟然醒了过来。这可把董鑫两口子高兴坏了,他们在老郎中住的附近找了间客栈住下,以便随时带着小山去看病。二个月后,小山的病竟然彻底好了。

再说董鉴的媳妇,也是个手巧勤快的人,她看到董鑫那些局部长了霉点的绸缎,便拿出一些洗过之后,裁成袄裙,利用霉点大小,绣上了一些花鸟,以低价贱卖,没想到挂出去就被人哄抢一空。

这可把董鉴两口子高兴坏了,他两人又把剩下的那些霉点不太多的绸缎,拿出来,做了不少衣服,卖掉了。待董鑫夫妻回来,看那些本来都是废料的绸缎,不仅没折本,还赚了,拉着兄弟直流泪。

董鑫说:“兄弟,哥这些年,对你们亏心啊!董鉴笑道:哥,砸断骨头连着筋,本来咱们就是一家,是分不出你我的。

董鑫跟媳妇商量再把家合起来,经过这些事,媳妇也很感激董鉴两口子,说:“只要他们不嫌弃,咱们就把家再合起来。两人跟董鉴夫妻一说,他们也很高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我们听你们的。

绣房跟绸缎铺子合了起来,店铺的门上新做了一块招牌:董家绸缎绣房裁缝铺。

董鉴依旧打理绣房生意,绸缎铺子由董鉴打理,妯娌俩则在绸缎铺隔开一小间,做了裁缝铺。三个铺子相通,忙时,互相搭把手,伙计都省了。兄弟两家劲往一块使,店铺生意越来越红火,把老娘高兴地不得了。

董姨讲完这个故事,说:“都说亲兄弟明算账,要我说啊,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兄弟之间就是砸断骨头连着筋的事儿,只要互相大度谦让,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