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小盆地

 zqbxi 2021-11-10

一个美丽的小盆地山村—-夏家山

夏家山是个小山村。叫山的村庄肯定山多田少,然夏家山是个小盆地,四面环山,当中一个小平原。记得我小时候小学老师说夏家山是全国第五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加上夏家山盆地就五大了),“中国第五盆地”也因此戏称的。

夏家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西北部的山福镇,地处瓯江中上游的南岸,温州西部低丘陵夏家山山腰处,是四面环山的小盆地,村因山而得名。夏家山村,明清时属永嘉县临江乡二十六都,民国时属永嘉县永临区临福乡,解放后属永嘉县山福乡、温州市山福乡,1950年复属永嘉县潮埠乡,1952年属永嘉县双潮乡。1958年属永嘉县藤桥人民公社双潮管理区,同年划归温州市管辖。1961年改属温州市双潮人民公社。1981年改划瓯海县管辖,1983年属瓯海县双潮乡。2001年后属鹿城区双潮乡,2011年属鹿城区藤桥镇,2016年又划属鹿城区山福镇。

夏家山村距山福镇政府驻地横山12公里,东与下冯山村山地接壤,西与青田石小村、寺下村山地连接,南与黄茅坪村山地接壤,北与下垟自然村毗邻。原夏家山自然村,户籍数244户、890余人,其中旅居国外华侨150余户,计350多人,是山福镇侨村之一,也是温州市著名侨村之一。夏家山自然村所辖面积230公顷,耕地面积1040亩(其中水田240亩、旱地800亩),林地2480亩,主种水稻、番薯,另有红豆杉基地、沟田养鱼基地、冬枣及杨梅等特色农产业。夏家山共十二姓氏:夏氏、程氏、徐氏、应氏、陈氏、周氏、叶氏、王氏、郑氏、林氏、王氏、阮氏,和睦相处、同居于此!

据夏家山旅居西班牙华侨夏朝旭考证:

夏家山夏氏始迁祖(濬元)公,系宋初大理寺评事--(讳:旦,字万年,号振旸)之次子。因金人作乱,权奸舞弊,国步艰难,舍簪笏而东游浙水。抵括苍而家处芝田,卜筑于小溪之驿川庄(今丽水市青田县仁宫乡小奕村)。

旦公四子,长曰漕元,开基驿川;次曰濬元,隐居夏家山;三子湛元,迁居青邑大安;四子露元,迁居平阳金乡。

今“夏家山”之“夏”,皆濬元之世系也。

濬元公自括苍芝田驿川始迁夏家山距今约有九百多年历史,夏氏子孙繁衍已有数千人口,分支分别派分:临江前盈、邻村小旦、青田港头、兰溪毛竹园等。第一世至三十四世取名行辈为:元廷庵汉,以世邦一,存嘉光永,必思成德,景作继昌,大学有庆,普天正祝,祖国荣强。现辈分最高者为“成”字辈,辈分最小者为“昌”字辈。(小旦,前盈,港头的最小辈分已到“学”字辈)。

夏家山这个好地方,不仅四面环山,山青水秀,并有“中华第五盆地”之戏称,更重要的是历史悠久,文化深远!看了我家夏氏大哥夏景耀先生写的夏家山村名的历史,让我对自己家乡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现摘录如下:

夏家山村名怎来是有其历史渊源的。这可追溯到夏氏第一户人家迁入时,可能是很早的事了,起码有上千年的历史。第一户人家姓夏是毫无疑问的,但一定是一个“草棚人家”,这就是我们夏氏第一个落户这小盆地的祖先。后来流传的“门前坦师”,已经是盖木房定居了,遗址就是今天的“凤凰山庄”。朱元宗先生盖“凤凰山庄”时还挖出了遗物“梢齿”,即房木柱的基石。可惜的是没有取出来实物保存为证,而是被掩埋在地基下了,证犹在,但不可见之也!

上世纪人民公社化时,整个小盆地称夏家山,分底垟、外垟两个大队。八十年代撤销公社、大队改设乡、村之后,底垟恢复为夏家山村,外垟因为与藤桥那边的一个外垟同名而易名为“下垟”,至今不过30多年时间。

另外,据传,为夏家山之事,夏姓与阮姓曾有过一场大官司,这场官司直打到省政府,时任省长夏超(夏定侯)。当然这已是100多年的事了。夏家山人杰地灵,人丁兴旺,历史脉络清晰。

一个地方的历史,就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没有了历史也就没有了文化。国家也是如此,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不管国家怎么改朝换代,但“中华”是不能更改的!“夏家山”现在已闻名神州乃至世界,查百度、谷歌等诸多网站都能找到“浙江省夏家山村”! ......

夏家山是个好玩的地方,人称“桃源村”。但夏家山不仅山青水秀,更是人杰地灵。据考,夏氏族谱上的清中末期的几位先贤其中一位叫夏士登,庠名:森槐,系嘉庆乙亥年庠生,即嘉庆二十年(1815)。这就是我们上五代的直系先祖。“永”字辈。

近水者智,靠山者仁。夏家山这个小山村的确出了不少的能人志士!历史上有“辟山开路,除暴安良”的“夏家山师”(当地人称“门前坦师”),还有不畏强暴、不怕艰险而打赢“十堂官司”的夏族公们!

夏家山本身是个好地方,所以夏氏先祖才会看中这块风水宝地而迁居于此地。但毕竟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从夏家山这个小盆地出入的路可谓“四通八达”,但一出门就要走崎岖山路。东走下冯山经潮埠可走水路,或爬金岙后山山洲岭往南到藤桥再翻山路到下河乡:南走黄岭根往仙人坦-横坑-利八坑-十里隆,到岙底乡小岙再翻山到藤桥,或经黄茅平-西坑施姑基到五凤垟八岙、白脚坳;西走石井、小坳,翻山到青田港头小寺;北走沈岙、渡船头过江到青田温溪或转水路可至温州,或经小旦经水路可到温州或步行到潮埠横山“小镇”。往南走这条山路是夏家山求知学子们的求学之路,可到藤桥中学、瞿溪中学,还有梧埏勤俭中学。这是夏家山人的“仕途”,在这条路上的确走出了不少仁人志士。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后,在这条路上走出来的吃官粮的“知识人”达上百人!特别是当教师的就近五十人。

穷则思变。夏家山人多奔波谋生、背井离乡,因此让这个总人口不到800的小小山村,竟有300多人旅居海外,成为了温州著名的侨乡村!如今的夏家山不再是一个被人遗忘的温州西部的一个小盆地小山村小旮旯了,而是世界村国际村地球村了!

夏家山的所有地名都很有趣!为此夏家山人我编写了一首《夏家山地名快板诗》。诗中不仅把夏家山许多妇孺老少皆知的地名写了进去,而且把原温州市藤桥区双潮乡(今鹿城区山福镇双潮社区)的所有村及经过夏家山的地方都基本编了进去。供夏家山乡亲及其亲友参阅!

瓯居海中孵温诞,天造地就夏家山!

神州盆地她居五,先人误入桃花源。

枫为桅杆松作桨,四面环山形如船!

云梯永悬天门坳,老寨脑顶入云端。

黄岭根植仙人坦,炮岭头入水龙潭。

水碓潭头鱼龙背,大坑边上五角田。

石岙山下井工坑,平头瓶垟粪桶冈。

茶饭小憩端磨头,饮水思源水井湾!

村西尽头是岙底,村东隔岸门前坦!

谈天说地外垟头,凉亭里面话宅园!

小凹石井洗沙坑,东潮朱茅下冯山。

三坑一平涨坑底,沈渡旦溪路亭湾。

禹王后裔子孙旺,门前坦师千秋传!

一村多姓连襟亲,同乡同音同情缘。

今借欧洲乡亲会,共促家乡快发展!

如今的夏家山不管山外天有多灰地有多霾,这个小盆地,海拔百来米,四面环山把外面的脏东西远远挡在外面,使小山村仍然保持着山青水秀,空气新鲜,天蓝白云飘,地绿无霾扰!原本山上小盆地,道路崎岖,无电无网,现在真的四通八达,实属宜居养老的好地方!而今的夏家山村早就旧貌换新颜了,在外发展的夏家山人纷纷回到故乡翻建新房,大巴和大卡都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囗了,乡亲们都过了城里人羡慕不已的田园生活!为此夏家山人我又编了一首快板打油诗(温州话):

夏家山村大发展

夏家山村大发展,村容村貌大变脸:

夏家山村大改变,大拆大整更大建。

溪坑变水库,荒地种花菜;

田埂成步道,栏杆护塘溪。

电柱大显大,高空架电线。

外墙统统白,道路清边沿;

马路通公交,柏油盖水泥。

山顶环山游步道,绕村一圈六公里。

凤凰山庄孵出大凤卵,东瓯药王速成谷神仙!

年内攻坚两三月,明年开春眙大戏。

夏家山村改叫夏嘉村,第五盆地将成旅游地!

乡村乡愁乡情浓浓蜜,在外乡亲纷纷返乡来!

眼下政府正在牵头引资将夏家山打造“东瓯药王谷”,不久将成为远近唯一的药材开发和民宿农家乐相结合的旅游基地,环山游步道基本完成,整个村庄将变得更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涣然一新!夏家山(现叫夏嘉村)虽坐落在温州市鹿城区的最西端,但距市区不到50公里,海拔仅百来米的小盆地,将真正成为了温州市民想往的桃源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注:本文资料来源夏景耀 夏朝旭,编写夏凯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