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年表【31岁-40岁】

 谢老师工作室 2021-11-10

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了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

颜真卿革故鼎新,融会秦汉的郁勃神韵、两晋的古朴优美、北朝的雄浑气质、唐初的秀逸风雅、中唐的肥劲宏博,转益多师,博取众长,祛尽虞、褚娟娟之习,一改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的圣教书风,创造出大气磅礴、雄强博大、丰伟遒劲、浑厚朴茂的“颜体”,把楷书书法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颜体”最终集魏晋以来诸家之大成。

今天,一尘继续为朋友们分享颜真卿的年表。


   颜真卿年表(31岁-40岁)    


公元739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31岁


    服勤于长安。

公元741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33岁


    服除,待职长安。应徐峤之请,书《唐故赵郡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

公元742年    唐玄宗天宝元年        34岁


    九月十八日,参加“博学文词秀逸科”考试,及第。

    十月,依资授京兆醴(lǐ)泉县尉。弟允臧入仕任太康县尉。

公元743年    唐玄宗天宝二年        35岁


    醴泉县尉任上。

公元744年    唐玄宗天宝三年        36岁


    醴泉县尉任上。

公元745年    唐玄宗天宝四年        37岁


    醴泉县尉任上。内弟殷寅举进士第。

公元746年    唐玄宗天宝五年        38岁


    四月,由醴泉县尉升任长安县尉,散官加通直郎。本年,长子颇生。

公元747年    唐玄宗天宝六年        39岁


    以长安县尉迁监察御史,与鲜于忠通为同僚,始结游。巡复诸陵。秋,充河东、朔方军试覆屯交兵使。

公元748年    唐玄宗天宝七年        40岁


    监察御史任上。秋,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


官衔称谓注释    


通直郎

① “通直散骑侍郎”简称。②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谒者台置,员三十人,从六品,据事大小出使。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置为从六品下文散官。宋初因之。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文散官,遂用为新寄禄官,正八品,取代旧寄禄官太子中允、赞善大夫、中舍、洗马。

监察御史

官名。亦称监察侍御史,简称御史、侍御。秦、汉有监御史、监郡御史,东晋、北朝有检校御史,皆掌出巡郡县,监察地方行政。隋初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置十二员,掌出使巡察州县,从八品上,隶御史台; 炀帝大业三年(607)增至十六员,从七品。唐朝置于御史台下属之察院,正员十人,正八品下,及诸御史中品秩最低,然为士林清选,多以新进为之,常从京畿县尉中选任,颇为朝官所惮。职掌分察百官,肃正朝仪,分道巡按州县,巡查馆驿,奉命出使,监督祭祀、库藏、军旅等。又有内供奉、里行、员外、试等名目,皆非正员,俸禄稍减,职事略同。后又分察尚书省六部,号六察官。中唐以后,亦常作为外官所带宪衔。北宋初常用作加官; 御史台亦置,正八品,然常奉遣外出领州县之政,留在台内者或兼领他职;亦有六察,皆临时差遣,事毕即罢。太平兴国三年(978)以张巽任之,始正其名。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置为正员职事官,从七品,员六人,分察六部、百司政务,纠其谬误,监祠祭、定谥之事,官卑而为之者,称里行。其考绩归尚书省都司御史房。后又许兼谏诤言事。南宋改置三员。西夏亦置,掌外出纠察①铸监等。金朝置十二员,正七品,直隶御史台,职掌略同。元朝复隶御史台察院,正七品。世祖至元五年(1268)置十二员,全用汉人,八年增六员,十九年减二员,后又增十六员,始参用蒙古人,二十二年参用南儒二人,定员三十二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置二十八员,其中蒙古人十四员,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置二十员。明初为御史台属官,正九品,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废御史台,十五年置都察院,诸侍御史、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等悉罢,唯置监察御史为其属官,十七年升正七品。初分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各置数员,后或有增减,宣宗宣德十年(1435)罢北京(北平),增云南、贵州,定为十三道,置官一百一十员。各道分任本省纠察,兼察内府监局、南北两京直属诸官署,弹劾官吏,整肃政纲,河南道参与内外官员考察,职守尤重。诸道御史在京有查核诸司档案,巡视京营、内库、仓场、皇城、五城,监临乡、会试及武举等差遣; 在外有巡按京畿、边防、各省,清军,提督学校,巡盐,茶马,巡漕,巡关,儧运,印马,屯田,监军等差遣。其外出巡按者号为代天子巡狩,考察藩服大臣、府州县官,举劾之权尤重,大事奏议,小事立断。诸道监察之职责虽有地域、官署范围之划分,实际上纠弹并无限制。其差遣分三等:两京畿道、提学道,巡按顺天、真定、应天、苏松、淮扬与各省及巡视京营为大差,巡按辽东、宣大、甘肃及清军、印马、屯田、巡盐等为中差,巡视皇城、马房、十库、卢沟桥、五城等为小差。清朝大体沿置,增京畿、江南为十五道,各设掌印监察御史,亦有单设掌印监察御史者。员额屡有增减,后定员五十六人,满、汉员各半。初定满、汉军正三品,顺治十六年(1659)改正七品,后屡有升降,乾隆十七年(1752)定为皆从五品。分核各省刑名,弹纠官吏,稽察在京各衙门政事,有建言之责。朝会纠仪,祭祀监礼。遇有监临乡、会、殿试及巡视京营、巡盐、巡漕、巡仓等差,与六科给事中并得列名,由皇帝点选,与给事中合称科道官。盐初犹有巡按等差,后省,职权较明为轻。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十五道为二十道,改设掌道御史、协道御史,其名遂废。参见“御史台”、“察院”、“都察院”及诸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