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山石的皴法

 蜀山玉 2021-11-10

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

图片

【国画用各种皴法表现山石】

画师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这样的绘画方法也被运用到瓷器的制作之中。从明末到清代,山石纹样经常作为主题纹样在瓷器上出现,而山石的各种皴法也为瓷器的断代提供了依据。

【徐鸿老师讲解山石的皴法】

图片

【上图两个盘子的山水 就代表了不同的皴法】图片

图片

【清早期】

图片

【清中期】

上图盘子的皴法,从明末开始一直到清早期,不管是大片的山石还是小的山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像虚线一样,一点一点、断断续续的。清早期的虚线线条细而密、密而不乱;清中期乾隆以后,这种虚线线条会变粗、变长,在山石上的走势也变得简单。

图片

这件盘子的皴法叫小披麻皴,线条比较短、比较弯曲,在山石上比较密集,但也要密而不乱;小披麻皴一般都是在顺治到康熙早期比较流行的画法,特别是在康熙时期。国画在绘画山石的时候,周边会装饰苔点,大家可以看到上图盘子在山石周边和口沿处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圆点,这样的苔点经常可以在清代的瓷器上见到,特别是青花瓷器。清代早期的苔点一定要大小参差不匀、颜色浓淡深浅不一;到了清代中期以后,苔点的大小和颜色就会相对一致了(见下图)。

图片

【清早期苔点大小和颜色都参差不匀】

图片

【清晚期苔点大小和颜色相对均匀】

除此之外,山石上常见的皴法还有大披麻皴、斧劈皴、钉头皴等。

图片

【大披麻皴 流行于清代早期】

图片

【斧劈皴 康熙时期流行】

图片

【钉头皴 雍正开始有 特别流行于乾隆时期】

瓷器上的纹饰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一个时期生产工具、生产材料、思想水平等的综合反映。掌握了山石上不同的皴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断代辨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