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小明:揭秘!你的孩子最不想让你知道的“潜意识”是什么?

 思明居士 2021-11-10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编辑排版:驽马 崔贯利

文章图片1

小明语录:

每代孩子都有每代孩子的责任与使命。


1.深度解析“潜意识”这个概念

大家都知道,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流派主要谈论潜意识。

但是到了阿德勒这里,虽然阿德勒仍然在谈论潜意识,他也使用潜意识这个术语,但他已经从精神分析潜意识,过渡到现象学的心理治疗流派。

比如我们前面给大家说的完形流派等,过渡到现象学的这些流派中间的一个过渡桥梁了。

文章图片2

也就是说阿德勒虽然还在使用潜意识这个概念,但是他的思想里面,他的心理治疗的一些理论里面已经有了一些后现代主义。

特别是建构主义哲学的一些影子和思想,所以他相当于是一个从传统精神分析到现代的一些心理治疗疗法中间的一个桥梁。

文章图片3

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是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来看待病人的神经症,这个生物学的视角主要就指的是生物学的本能

而这个生物学的本能最主要就是我们人的生存本能和性本能

生存本能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谈的并不多,但弗洛伊德谈的比较多的是性本能

而阿德勒认为人的很多问题,他说并不都是由生物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来驱动和影响和决定的。

文章图片4

2.阿德勒看问题的角度

他说人的很多问题,阿德勒更多的是从自卑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

当然,自卑只是阿德勒抓住的一个抓手,更主要的是,

阿德勒认为,人所产生的很多问题的原因,并不像弗洛伊德认为的是一个压抑的性的驱动力。

文章图片5

阿德勒认为导致很多人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青春期的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人和人的社会比较中。

我们必然就会产生一些由于社会比较而导致的一些自卑,包括我们想防御、想逃避这种自卑感。

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创造出一种虚假的心理状态,这种虚假的心理状态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心理中。

文章图片6

这种安全的心理其实也是人的一种补偿。

人们用这一种创造出来的虚假的情绪状态、心理状态是为了能够远离让他们产生恐惧的那些自卑。

所以,我们在夏令营里面见到的有些孩子,他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他们的表现就是尽量不去尝试很多新鲜的事物

文章图片7

因为这些新鲜的事物是他们不擅长的。

他们通过不去尝试表现出一种冷漠,甚至是一种低欲望的状态,这样可以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不会从这些新鲜的活动中得到一种自卑,这种自卑的背后隐藏着他们的无能。


小明语录:

死亡、自杀、厌学、退学、游戏、精神病...低欲望才是这代孩子最严重的问题。


文章图片8

3.精致的养育方式失败在哪儿?

所以很多包括在家里面被宠坏的孩子,就是被一些非常精致的养育方式,养育长大的这些孩子。

他们实际上在生活中多数环境下,是处于一种无能的状态。

为了防御自己的这种无能的状态,保护自己,他们就会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虚假的一种精神和心理状态。

文章图片9

这种虚假的状态在夏令营里面的表现是——他们对很多新的事物、新的活动表现出不去尝试。

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更加安全地维护自己内心的一种安全感,保护自己不受这种自卑和无能感的折磨。

但是他们越是躲避这种尝试,他们的能力就越无法得到塑造和提升,就更导致他们持续地处于一种自卑和无能的恐惧之中。

文章图片10

阿德勒放弃了弗洛伊德的,关于人们的性本能被压抑所产生的很多问题,这样的一种对心理问题的解释。

而使用的是另外一种解释系统,很像是皮亚杰所说的心理图式,也就是知觉的一种模式。

文章图片11

那么阿德勒使用这样的模式来理解孩子的问题,这一点和皮亚杰就非常像。

阿德勒说,这些孩子们都有一种知觉的图式,这种知觉的图式其实就是孩子们通过一种认知的模板来去认识这个世界。

但是孩子们的知觉图式常常是不完备的,是有缺陷的,因为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本身就是不完备的。

文章图片12

他们这些知觉的图式包含着,他们的一种单一的或者说是不完备的某种看待世界的观点。

因为孩子们的知觉图式是不完备的,他是有一定缺陷的,所以就要去发展他们更加完备的一种知觉的图式。

文章图片13

小明语录:

一个人对自己的文化不认同,那么,他在精神上就始终没有归属感。


(未完待续)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