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精英教育会摧毁孩子的自信?

 新师道 2021-08-20

小明语录:

年轻的时候,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犯错,因为我们有犯错的资本。年纪渐大以后,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犯错,因为这时错误犹如生活本身。人生就是一个错误,接一个错误的修行, 一路错下去,也就对了。

本文节选自小明微课《第七年微学大》

01

传统精神分析到现代心理治疗的桥梁

大家都知道,精神分析流派主要谈论潜意识,但是到了阿德勒这里的时候,虽然阿德勒仍然在谈论潜意识,他也使用潜意识这个术语,但他已经是精神分析从潜意识过渡到现象学的这些心理治疗流派中间的一个过渡桥梁了。

比如说我们前面给大家说的像完形流派等等,也就是说阿德勒虽然还在使用潜意识这个概念,但是他的思想里面,他的心理治疗的一些理论里面已经有了一些后现代主义,特别是建构主义哲学的一些影子和思想。

所以他相当于是一个从传统精神分析到现代的一些心理治疗疗法中间的一个桥梁。

02

阿德勒的自卑理论

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是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来看待病人的神经症,这个生物学的视角主要就指的是生物学的本能,而这个生物学的本能最主要就是我们人的生存本能和性本能。

生存本能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谈的并不多,但是弗洛伊德谈的比较多的是性的本能。

而阿德勒认为人的很多问题,并不都是由生物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来驱动、影响和决定的。

他说人的很多问题,更多的是从自卑的角度来看待的。

当然,自卑只是阿德勒抓住的一个抓手,更主要的是,阿德勒认为人所产生的很多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像弗洛伊德认为的是一个压抑的一个性的驱动力。

阿德勒认为导致很多人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青春期的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在于人和人的社会比较中,我们必然就会产生一些由于社会比较而导致的一些自卑,包括我们想防御、想逃避这种自卑感。

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创造出一种虚假的心理状态,这种虚假的心理状态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处于感到安全的一种心理。

这种安全的心理其实也是人的一种补偿,人们用这一种创造出来的虚假的情绪状态、心理状态是为了能够远离那些让他们产生恐惧的自卑。

03

源于自卑的低欲望、冷漠

所以这也就是我们在夏令营里面见到的有些孩子,他可能是学霸,也可能是学渣,但是他在夏令营里面的表现,就是他们会尽量的不去尝试很多新鲜的事物。

因为这些新鲜的事物是他们不擅长的,他们通过不去尝试表现出一种冷漠,甚至是一种低欲望的状态,这样可以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的目的是为了他们不会从这些新鲜的活动中得到一种自卑,这种自卑的背后隐藏着他们的无能。

所以很多包括在家里面被宠坏的孩子,就是我们说的被一些非常精致的养育方式养育长大的这些孩子,他们实际上在生活中多数环境下是处于一种无能的状态。

为了防御自己的这种无能的状态,保护自己,他们就会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虚假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这种虚假的状态在夏令营里面就表现为他们对很多新的事物,新的活动不去尝试,这样就可以更加安全的维护自己内心的一种安全,保护自己不受这种自卑和无能感的折磨。

但是他们越是躲避这种尝试,他们的能力就越无法去得到塑造,就导致他们持续的处于一种自卑和无能的恐惧之中。

04

知觉图示的认知模板


1、孩子的知觉图示

由于阿德勒放弃了弗洛伊德关于人们的性本能导致人们的压抑所产生的很多问题的解释。他使用的是另外一种解释系统,就很像是皮亚杰所说的心理图式,也就是知觉的一种模式。

阿德勒说这些孩子们都有一种知觉的图示,这种知觉的图示其实就是孩子们通过这么一种认知的模板来认识这个世界。

但是孩子们的知觉图示常常是不完备的,是有缺陷的。因为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本身就是不完备的。

他们这些知觉的图示包含着他们的一种单一的或者说是不完备的某种看待世界的观点。

因为孩子们的知觉图示是不完备的,他是有一定缺陷的,所以就要去发展他们更加完备的一种知觉的图示。

从这个角度来说,又很像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现象学的那些流派,包括完形流派的一些观点了。完形流派说要让一个人去拓展他的知觉,包括切换他的焦点和背景之间的关系,让他能够看到更多的关于这个世界被他忽视的那些内容。


2、知觉图示的应用

我们来具体举一下例子,在我们的夏令营里面,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不少被家庭宠坏的那些孩子。

这些孩子的父母,他们表现出的特点也是充满着精英模式的一种对环境的苛求。

而这些孩子也沾染上了这种对环境的苛求,所以他们在夏令营里面,无论是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不满足,或者是对环境的不适应。

比如说我们观察到一些非常奇怪的现象,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们,居然有不少人都会晚上睡不着觉而失眠,这是非常奇特的。

婴儿的睡眠,可以睡到16小时以上,是因为他们的大脑里面有很多促使睡眠的各种各样的神经递质。一般来说,孩子在十二三岁这个年龄阶段,他大脑里面同样有很多帮助他能够保持深度睡眠的这些神经的递质。

那么对于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居然会失眠,就说明他们在这个角度上有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引起他们焦虑的原因。

那么这些孩子某种程度上说,就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通过对环境的苛求来防御他们自己,主要是防御自己感受到那种与他人在比较过程中所产生的自卑和一种无能无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所以阿德勒的这个心理治疗的思路就是让孩子们在心理面能够了解到他的内心所产生的这些认知的冲突,也就是我们说的孩子们的认知无法达到一致性。

孩子们的这种认知不协调也叫做认知冲突是怎么产生的呢?那就是他对于环境所产生的这种不适应、不良反应,也包括无能无助和与他比较中所产生的自卑,与他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虽然是他自己创造出来一种虚构的感受,也是包括他的父母给他创造出来一种精英模式,一种虚假的优越感,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会产生认知冲突的。

比如说孩子们一方面在夏令营他们有无能,自卑,另外一方面他的家长,包括他平时在生活中所创造出的一种虚假的优越感,这优越感和无能感、环境不适应之间就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

那么阿德勒就是要引导当事人去产生这种认知冲突,自我矛盾,让孩子们认知到他的两种认知的不协调是怎么运作的。

那么阿德勒使用这种方式其实和我们说的认知流派里面的苏格拉底所使用的一种苏格拉底式的这种自我矛盾的质询,也就是辩证陷阱的这种认知引导是一脉相承的。

那么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的孩子,我们在夏令营使用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的知觉图式更加的完形,让他们认知到他们在夏令营里面都发生了一些什么,然后让他认知冲突产生一致性,来鼓励他们去更加勇敢的尝试更多新鲜的东西,去战胜自己的无能无助和在社会比较中所产生的自卑感。


3、在夏令营中调整认知冲突

那么这种设计的手法也就是我们设计的第三代儿童心理成长的这种最独特的设计,而这种设计在全国所有的里面都是没有人能够做到的,因为它背后的心理学原理非常的复杂。

所以在夏令营里面,我们白天会让孩子们尝试很多种体验活动,晚上再通过认知讨论来不断的通过认知提升,让他们白天的这种体验式的活动和晚上的认知提升之间达到一种协调一致。

让他们大脑里面先产生认知冲突,再去通过他们的知觉图示拓展,让他们敢于去了解认知,面对有勇气去探索自己所创造出来的那种虚假的那种优越感,打破这种虚构的一种心理优势,真正的愿意去投入到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整个过程的设计其实也是对孩子们打破虚假的优越,重新给孩子们赋予真正的能力,一个赋能的心理活动的设计过程。

家长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学校里缺乏这样的教育,所以导致现在的孩子们在精神世界里面跟自己的根接不上。

身份认同失败将会导致孩子饥不择食的去认同外在的很多诱惑,包括娱乐明星的饭圈文化。也包括各种外来文化入侵的认同。

这些外来文化在自己的本国都没有问题,但是当他入侵到中国来之后,他的目的就是不断的贬低你的身份认同,让你无法实现身份认同,最终的结果就是让你自卑。

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文化身份而自卑的时候,他就会不允许别人拥有健康的自恋。当别人为自己的文化身份骄傲的时候,他就会去说中国人都是巨婴。

小明语录: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刚开始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用不了多久就没劲了,而那些调整好呼吸和步幅的,以中速跑完全程的,往往能赢过那些开始就把劲儿用完的人。中国的孩子除了起跑线赢了,全程都输了。

小明老师著作

内容简介:

      自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以来,精神分析经过了其后继者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新精神分析阶段。那么,新精神分析和传统的精神分析有什么区别?各精神分析流派对于精神分析的继承和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小明老师微信号

zhaoxiaoming3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     者:赵小明

图文编辑:段艳梅

审   核:徐放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