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叶嘉莹:如果有继承人,一定出在中国

 和风之旭 2021-11-10

在天津南开大学西南村一座普通的教师楼里,住着一位近百岁的老人,她与中国古典诗词为伴,不论是百岁人生的感悟、毕生的理想,还是对祖国的深情、对中国诗词的热爱,都会用诗词来表达。

'莫听穿林打叶声'的

旷达洒脱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的

决绝坚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

惆怅深情

……

今晚10点,在流声悦耳的诗词诵读中,《鲁健访谈》与我们一起走近'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浸透在叶先生的性格和生命里,有人说'她站在那里,就是对古典诗歌最好的注解'。

点击加载图片

1

梦想

愿这颗'种子'在千百年后发芽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伴随着叶先生这阕《浣溪沙》,时光之门缓缓被推开。1977年,叶嘉莹决定从加拿大回到中国执教,《浣溪沙》道出了彼时她对祖国的思念。'我在外国可以有一个职业,有很不错的待遇,可是那不是我的国家,不是我的民族,我要回到中国来,我的根在中国。'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这首《浣溪沙》不仅包含着对祖国的深情,还有叶先生的理想。'我的'梦'就是要把中国的诗词传下去。'她说,考古学家在汉朝古墓里发现的莲子经过培养最终发芽长叶,而诗词就是她留下的种子,'在千百年之后,如果有一个人看到我的书而感动,他能够有所成就,那我就不白白地讲这个课、写这个书。'

2

心灵

没有比读诗学诗更好的

不久前,第三届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落下帷幕。这个比赛以叶嘉莹的号'迦陵'命名,有大约10万师生参加。有很多参赛选手给叶先生写信,讲述自己与中国古典诗词结缘的故事。有人在信中说'从小读诗,未来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格局也会不同'。对此,叶先生称,格局是天性,从小读诗词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诗歌可以培养人的修养和兴趣,'没有比读诗学诗更好的。'

在访谈中,叶先生以一首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例,阐述了诗词对人的影响。她说,诗词让人胸襟洒脱旷达、让我们的心灵不死。''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几番被贬斥,但他有这种旷达的胸襟,所以他能够排解,能够战胜一切的忧患。'

3

诗教

如果把吟诵给丢掉了很可惜

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叶先生在讲台上站了整整70余年。有学者评价说,叶嘉莹衔接了传统与现代,为诗歌教学带来审美体验。'如果把吟诵给丢掉了是很可惜的事。'在叶先生这里,诗词之美是不仅在于文辞,还有声音。

'我念书是拿着调子念的,没有人教我。'叶先生吟诵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自成一番意境,令人不禁沉醉其中。而这首《秦风·蒹葭》也被收入到叶先生专门为孩子们编撰的古诗词教材中。'吟诵有一种声调的美感。想要真正感受到诗歌的情趣,就要结合声音。'

叶先生认为,现如今诗歌对于很多人来说,变成一种知识,只会死记硬背,却不会写诗。'作为老师,首先要有诗词的修养,真正地去理解诗词,才能讲得生动。'

4

未来

如果有继承人,一定出在中国

叶先生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中华古典诗词,时至今日,她仍在这条路径上不断探索。她融会贯通,曾在杨振宁生日时写下'谁言文理殊途异,才悟能明此意通'的绝句。'文理殊途,如果研究到极点就会发现,文科理科有相通之处。'叶先生如是说。

只要一提到诗词,叶先生就仿佛忘记了时间和年龄,就像她20岁时在大学校园里写下的'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回望百岁人生,回到祖国后的'诗教之路'对叶先生的意义尤为重大。她说,将来如果有继承人,一定出在中国。

访谈尾声,叶先生曼声低吟'祝取重番花事好,故园春梦总依依'。百岁人生中,她无时无刻不在表达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无限赞美之情,心心念念的始终是这无与伦比的文化瑰宝能够在祖国代代相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侯婧姝

主编/杨君君实习/郑思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