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在颍河(下)界首市场与交通的空前繁荣,引起豫皖两省驿运处的重视。1940年6月,河南省设立了界首驿运站,地址设在中山路西头路南(现在的油厂附近)。除了固定的陆路运输线,水路驿运线是界首——襄城,主要是办理军工民货及客运(以运货为主)。1941年5月,安徽省也在界首设立驿运站,地址在小东门外火神庙内,固定有两条陆路驿运线和界首——正阳关水路驿运线。两个驿运站均有武装押运,驿道沿途设有瞭望哨和食宿店。当时,归驿运站调拨使用的船只有117只。有货物运往外地时,先到驿运站办理托运手续,索取并填写托运单,交纳费用后领取货票,凭票领取货物。每次托运数量,最少40公斤,最多不超过10吨。1942年,国民党界首警备司令部成立后,打起“防止奸匪活动,保卫船民利益与安全”的旗号,设立了由警备司令部领导的“船舶管理处”,界首成立了界首船舶管理所。为了控制各船只。船管所对船只进行丈量登记,记载各船的名称、长度、宽、船舱深度、可载重量及船主的姓名、籍贯、家庭人口等等。根据船籍,编成保甲,实行连保连座。每只船装货离界首,都要经船管所批准,批准检查后方可放行。这种管理存在许多缺陷。由于船只多,流动性大,货物有多有少,不可能都集体装运及时行动,还有的船只装货离界,沿途有远的有近的,来往时间也有长有短,也有到一个地方中途又转移他地,这一切都使船管所的诸多检查规定流于形式,给船户造成许多不便。 自从军、政参与办理驿运后,交通秩序稳定,不但小宗的日用品货运频繁,即使大宗的竹木、茶麻、煤炭、粮食,烟叶和工业原料等也日益增多,货物周转率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市场商品流通,也吸引了大批外地商人来界首做生意,一时间,界首成了二十多万人的商业域市,“小上海”的名称不胫而走,闻名遐迩。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船户的组织管理及控制,在船舶管理所下又设立了界首船业公会。公会的任务主要是配合船管所对船户的登记与管理,另负有为统治当局派船上官差的任务(即所谓“拿船”)。如当局需要用船装货、运人,船业公会就派出人员领着用船的人员到河下号船,要船者看中了哪只船,就把写好的封条贴在大桅上,说明这只船已被征用。待号够船数,就指定到某地方集中,等待装运。出官差不给钱,即使给钱也很少。因此,船民最怕官差。为了逃避官差,平时,船主不得不向船业公会的人员行贿,这样,当局要船时,公会人员就会提前通知行了贿的船主设法逃避。逃避的办法有几种:一是将船驶离市区躲避;一是将船当成重船。如该卸货时拖延时间,等抓船过后(有时一个上午就可定完,最多也不超过两天)再行卸货。有时,船业公会人员有意将船行向别处。有了这个招财进宝的机会,船业公会人员自然大加利用,他们与拿船公差、帮差人员勾结一起,狼狈为奸,对船家敲骨吸髓。比如,官方需要10只船,他们就号20只、30只。 被号上的船,富足的自然再托人花钱后封条揭去平安无事,那些穷苦人家,拿不出钱,只有吃苦头了,重货的船叫你卸下,正向东走的,偏让你掉头向西。一次,一张姓的船户被抓官差运壮丁,随时抓来随时号船及时运走。当时,姓张的船主及老爹都上岸有事,只有一未满月的妻子看守,船妇哭求诉说情况,抓差人蛮不讲理地说:“没人驶船,我们找人。"就这样,硬是把船开走了,等丈夫与其爹赶回雇船追赶,到阜阳才撵上,送到地方,一分钱也没拿到。“船舶管理处”、“物资封锁检查处”更是商家头上的两座山,当时,流传这样的话:“闯过物封处,难过水运鬼门头”,往来商贾货物一旦被封扣,除了拱手陪笑,还要暗下塞钱。幸者可以保留一部分货物,保住本钱,稍有不周,全部没收,一倒手却成了被查封者走私贩运的货物了。当时汤恩伯、戴笠,杜月笙在界首开庄设行,利用控制的交通检查机构提供方便条件,与日伪勾结抢购物资,内运外销,掠存财物,走私资敌,大发国难财。随着界首商贸与运输业的繁荣,为客人找船,为船主找货的船行便应运而生。船主到各船行进行挂号登记,使各船行了解自己船只的新旧大小、可装载量及停靠的地点,以便有合适的联络。如果货主有什么货要运走、货的多少、运往的目的地等,也要向船行登记挂号。有些船行的船员,也主动去各大商行,寻找货源。这样,船行掌握了货主与船主的情况,就可根据货主的需要,寻找合适的船只了。船主也经常主动到船行找货源。前面说到,由于蚌埠、寿县的相继沦陷,使界首航运业蒙受了严重打击,这里补叙其详:蚌埠、寿县沦陷后,由沫河口以下至蚌埠的淮河航运不能通航,通航的只有界首至正阳关310华里,及由正阳关南行,沿河至六安(180华里)一线;上游只有界首至周口、漯河一线。 河里的航运,主要是帆船,还有轮船。界首就设有长淮轮船公票处,它是蚌埠沦陷后,于1939年移至界首来的。嘉鄂、江安、飞鲸、恒发四艘轮船,行驶周口——正阳关之间,每三天开航一次。 除界首外,在阜阳、杨湖镇、正阳关均设有售票处。在没设售票处的地方,亦可于沿河市镇临时上船。此外,还有丰乐河轮船,由船管所经营,也来往于界首——周口——正阳关之间,抗战期间,油料缺乏,轮船所用燃料,全是木材(有时也用栗碳),轮船在夜间行走时,火星溅飞,如江花朵朵,十分好看。由于沫河口以下至蚌埠的航运不通,水运货源减少,船只大量增多,这就给船户,特别是依靠装运货物维持生计的船户生活带来困难。那些从下游逃难来的船只,富有的,或是利用自己的资金自买自运货物跑生意,或是上岸做起生意。贫穷的船户,长期揽不到生意,无法生活,不得不卖掉船只上岸找门路。当时木柴较贵,破旧的船,被劈成木柴卖,这时就有专门买旧船,搞成烧柴出卖从中牟利的。界首籍的船户,有的转行黄泛区,搞客运或货运,这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抗战胜利后,界首航运业得到恢复发展。一是界首的主要航线沫河口至蚌埠恢复了通航。二是抗战时期蚌埠至皖北、豫东的陆运又转为水运。三是花园口黄河堤修复,使豫东广大地区的农业得到恢复,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增进了商品交流,这时,外籍船也已离开界首,返回原籍,界首的船只相对减少,货源便不成同,这些为界首的航运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