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气血不足论治精神情志疾病

 天堂鹤 2021-11-11
图片

《从气血不足论治精神情志疾病--作者:时景堂 董刚


图片
图片
从气血不足论治精神情志疾病

精神情志类疾病在门诊病例中越来越多,恩师曾说21世纪肝郁者居多,此言非虚。学生看我在临床上常以炙甘草汤、定志小丸、六君子汤、酸枣仁汤、理中汤、补肝汤、百合固金汤来收口,且患者较满意,遂问为何用补养气血之品来治抑郁证?现以经典为例,试论一二。

《金匮要略》:“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此条论述的是治疗妇人脏躁用甘麦大枣汤。躁为身动烦心扰,脏躁其实就类似于现在的精神抑郁焦虑类疾病。此病的主要特征:无故哭笑,喜怒无常,总打哈欠,胳膊腿不自主的跳动、抽动,往哪儿放都不舒服,还总没劲儿,干啥都没精神,像神仙附体一样,有的患者也会去找一些外科仙家去看,这些症状常在受精神刺激时诱发。用什么方呢——甘麦大枣汤。

对于这个条文,历代医家众说纷纭:

图片

《医宗金鉴》认为是:心神不宁;

尤在泾认为是:子宫血虚;

赵以德认为是:肝虚肺并;

魏念廷认为是:血虚脏空;

陈修园认为是:心肾二脏;

黄坤载认为是:肺燥而肝心之志治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董医生手稿
图片

这些医家的论述都有宝贵的临床价值,在临床上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都值得借鉴。

我们以方测证,甘麦大枣汤,以甘草为君,领着两个兵,一个小麦,一个大枣。有的医家认为小麦入心经,为心经引经药,甘草补气,大枣养血,三药共奏补养心经气血之功,所以可以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

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心主神明,主宰神志,所以情志类疾病最后都要治心。治心的气血,气血足了,就不会害怕,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天天乐开怀。心血充足了,睡眠就会香甜,心神就能归其宅邸,就不会焦虑,不会胡思乱想。所以补养心的气血是治疗情志类疾病的治本之法,甘麦大枣汤是治本之方。

我觉得这只是对甘麦大枣汤的一种解读,我们再从另一种思路来解读一下这首方剂。

甘麦大枣汤,是以甘草为君,而且三味药都入脾,是补脾的一首方。有的医家认为:喜为心,悲伤欲哭为肺,欠为肾,伸为肝,所以脏躁是四脏之躁。就像很多抑郁证患者,从头到脚全是毛病,主诉很不明确,因为全身都是毛病,而且就诊的时候不能打断他(她),一打断就会从头开始说。

全身都是毛病怎么治?有两个思路:实者从肝,虚者从脾。像条文所讲,四脏都有问题,给出的方剂却是治脾的,这就是调脾以安五脏,灌中央以傍四旁。

道理很简单,因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即使是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志,但是心的气血也来源于脾。如恩师补心气的代表方剂定志小丸,党参、茯苓,健脾的;仲景补心阳的桂枝甘草汤,同时也补脾阳;治虚劳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的茯苓,健脾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孩因为所愿不遂而大哭大闹,不分场合,这就是小孩因气血未充,不能控制心神所致。而现在很多老年抑郁证、焦虑证越来越多,这也是因为老年人气血亏所致。

综上,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是治疗抑郁、焦虑等精神情志类疾病后期的基本病机,而补心的气血就是补脾的气血。甘麦大枣汤是治本的代表方剂。

简单看一下甘麦大枣汤的合方应用,因为只有三味药,甘麦大枣汤常作为一个方根、药组应用:

如心气不足,常与定志小丸接轨;

如心阳不振,常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接轨;

如少阳气郁,心神不宁,常与小柴胡汤接轨;

如胆热脾寒,心神失养,常与柴胡桂枝干姜汤接轨;

如肾阴阳两虚,常与二仙汤接轨;

如肝脾不调,常与痛泻要方接轨;

如心的阴阳气血俱不足,常与炙甘草汤接轨;

...... ......

老生常谈,切忌一味伐肝,要注意从心治,从脾治。

时景堂主人 辛丑初冬
时景堂版权所有,转载请提前联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