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你的懒,别让员工买单!”

 股海无涯苦作舟 2021-11-11





作者:夏虫
来源:美宝老师(ID:mabel-luo)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996”是企业吃亏,还是员工吃亏?
 
10个人里面恐怕有9个人都认为是老板占便宜,员工吃亏。
 
因为员工的工作时间延长了,假如员工效率是不变的话,那整个企业的生产力是提高的。
 
这个公式是这样的:企业的生产力=员工单位时间效率×员工工作时长×员工人数
 
注意,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保持不变的。
 
事实上,这一点很难维持,员工不是机器人,很难长时间保持高效率的运转。
 
常态性的加班,必然会导致员工身体心理的双重疲惫,进而导致效率下滑,因此,从本质上说,企业并不能通过“996”占到便宜。
 
如果企业不去做精细化的管理,去提升人效,只是粗暴地通过“996”去解决产出问题,这就叫做老板偷懒员工买单。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途径?一家企业真正能可持续地提升企业产出的方法是增强人效,培养高绩效的员工。

图片

高绩效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长期以来,横亘在企业头上的始终有两件事:
 
一个是:生存。
 
一个是:发展。
生存是企业头等大事,尤其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只有存活下来了,才有其他的可能,否则就是空谈。
 
存活之后,企业就得求发展。为什么每个企业必须要增长,要发展?因为不增长就会很快进入下滑期,接着就是死亡期。
 
企业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企业发展和人的一生一样,会经历出生、成长、盛年、衰落和死亡这些阶段。
 
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可能因为不同的经营缺陷而死亡。
 
一项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2.5年,集团企业平均寿命7至8年。每一天有1.2万家企业倒闭,每一分钟就有近10家企业关门。
 
图片

企业失败,原因有很多,但正如张一鸣所说:“很多企业失败的时候,总说是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技术发展的变化等等,导致了失败,其实这都是瞎说,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原因,都是因为你招的人不行。”
 
刘强东也同样持此观点,在公司内部的演讲中,多次强调:“任何一家公司成一定是因为团队,失败也因为团队。” 
 
可见,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人才很重要,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员工高产出、高绩效,靠自我驱动,能够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但实际上,人才太难得了,一家企业优秀的人才常常寥寥无几,而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甚至很多面试官眼中的优秀者,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逐渐变得平庸。
 
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诸如此类的人才痛点:
 
1.员工效率低,只知拼命加班。一些人工作效率很低,只能通过加班来掩盖效率低下的事实,这实际上是一种低质量的勤奋。花费了不成比例的时间成本,贡献却很少。
 
2.员工能力一成不变,没有长进。当初招进来时,他有多大的能力,现在还是多大能力,除了工作年限和薪水增高了,认知和能力没有变化。
 
3.一味蛮干,不懂协同。有些人做事情不知协同,凡事靠自己摸索。职场上团队协作所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一个蛮干影响效率不说,还可能事情干不好。
 
4.玻璃心,容易敏感。有些员工就是“瓷娃娃”,说不得,有些许的批评就玻璃心碎了一地。他也无法承受困难,遇见困难总是找借口,退缩。

……
上述情景,其实都是员工低绩效的表现。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低绩效员工的存在,一方面会耗费和占用公司的资源,影响团队整体的交付质量,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团队氛围和活力,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所以,一家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高绩效的员工。
 
高绩效,顾名思义,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绩效,一个是高。
 
什么是绩效?简单说来,就是成绩和效率、效果。如果你是业务团队,那你的绩效就是业绩或收入;如果你是职能团队,那你的绩效就是岗位贡献和岗位价值。
 
那什么是高绩效?付出了相同的时间成本,却能产出更高的绩效,这就是高绩效。你做业务,别人一个月能完成5人的交付,你能完成10个人的交付;你是职能岗位,你能以一当三,一个人干的比三个人还好。
 
这就是高绩效的员工。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只有员工高绩效,才会有大发展。因此,培养高绩效员工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图片

高绩效员工培训难点
 
尽管高绩效员工是可以被培训的,但企业要培训出高绩效员工,绝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其难处在于以下几点:
 
1.不懂如何体系化培养
 
很多管理者都希望下属是高绩效员工,也希望能培训出这样的员工,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并不知道如何体系化地培养一名高绩效员工。
 
他们会针对员工某些具体层面进行指导,比如教员工怎么管理时间,教会他们如何与人沟通。但都是点对点的辅导,只是将员工某个短板补齐。但这样的培养,不够体系化,取得的效果极其有限。
 
只有遵从员工职业成长发展逻辑,系统化地培养,有清晰的方法和路径,才能真正培养出快速落地的高绩效员工。
 
2.培养的周期会很漫长
 
我们都知道要真正培养一个人,其周期是相当漫长的。尤其对于管理者而言,本身已经很忙了,时间被各种琐碎的事情所侵占,是无法抽出太多时间去辅导一名员工,教他做人做事的标准。

图片

高绩效员工的秘诀是什么?
 
那么,如何培养高绩效员工?员工高绩效的秘诀何在呢?

上世纪90年代,贝尔实验室曾邀请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知名专家Robert Kelley对此进行了一项长达10年的深入研究。

在最初的一年里,Kelley带领研究小组进行了大量的访谈,试图从访谈中归纳出一套高绩效模型。

调查小组最终累积收集了45条众人一致认为的高绩效员工应当具备的条件。调查小组将它们归为三类:

1.智力因素:智商、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2.性格因素:自信、雄心壮志、冒险精神以及自制力;

3.社交因素: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领导力。

图片

显然,大多数人认为高绩效员工具备的优势是与生俱来的,是智商、性格等因素区分了高绩效员工和普通员工。

那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Kelley教授在全美召集了200多名高绩效员工和普通员工,对他们进行了详尽的资料采集和调查。之后,又花了4个月的时间,用了几十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但结果却有些出乎意料,调查结果显示:高绩效员工和普通员工在诸如智力、性格等天生的特质上并无明显区别!

也就是说,之前大家认为的对提高生产率至关重要的智力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的因素根本不是真正的驱动高绩效的动因。

那么,高绩效员工和普通员工到底有何不同呢?

调查小组没有放弃,继续追踪数年,最终发现驱动员工高绩效的秘密:

行为模式。

正是不同的行为模式,将员工划分为高绩效员工和普通员工两大阵营。

调查小组将这些行为方式归纳为9种:

1)积极主动地做事(Initiative);

2)持续构建知识网络(Network);

3)做好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4)从多角度看问题(Perpespective);

5)跟随团队主管完成工作(Followship);

6)发挥自己的影响力领导他人(Leadership);

7)同团队成员一起合作(Teamwork);

8)善于处理冲突和关系维护(Organization Savvy);

9)善于展示和表达(Show-and-Tell)。
Kelley教授和他的团队将其制成一个行为模型图,如下图示:
 
图片

如何来解读这个模型呢?

越靠近圆心的行为模式越重要,应越早被发现和挖掘,也就是说员工在刚进入一个团队时,要积极培养或者展示积极做事的能力,这远比展示和表达更重要。
 
而随着员工职位和经验的丰富与成长,“高绩效员工”会在保持原有圆心行为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周围周边扩散,积极发展出自己的外圈能力。
 
而这就是员工保持高绩效的秘密!
 
可见,决定员工是否高绩效不在于他的智商、性格等先天性的因素,而在于后天所形成的行为模式。
 
这也就是说,高绩效员工是可以被训练的。
 
当企业知道了高绩效员工的这个底层逻辑,就能够通过训练、培养等方式,把普通员工变成高绩效员工,打造一支战必胜,攻必克的高绩效的团队,从而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