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屏前讲课、学生屏后“摸鱼”,如何正确处理在线课程的师生交互?

 叨叨道 2021-11-11

在线课程打破了课堂的时空界限,绕开了学校围墙的阻碍,也颠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可供学生依据自己条件与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方法与过程。特别是疫情期间,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很多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
 
但是在线教学的一些问题也遭到师生们的吐槽,比如学生自主学习不积极、作业完成率不高和师生互动质量一般等。同时,当线下课程转移线上,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是对以往面对面课堂管理模式的改变。
 
教师无法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和媒体来判断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学习状态,进而管理课堂节奏和秩序。如果管理过于松散,学生在课程平台上狂欢刷屏点赞,课堂整体秩序难以稳定维持,甚至在课堂中引出与学习无关话题,吸引其他学生跟帖和嗨聊;若是禁言在线互动又无法了解学生实际学习中的问题。
 
因此,在线课程师生交互应从互动层次环境设计影响因素等方面来考虑和实施。
 

师生互动的三个层次

在线课程师生交互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时性。

例如,当小学A的课堂与小学B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步时,要求教师上课的内容传输延迟时间不超过一分钟,通过互联网两所学校的师生可以视讯对话,并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互动。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教师负责讲授、学生负责听课,在线教学丰富了课堂师生互动的层次。

因此,在线教学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师生互动:

01

师师互动


由于在线课堂的互动有可能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模式(如图1),主讲老师和教辅老师的“线上线下”沟通协作是在线互动课堂的关键。

由于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不同学校的老师可以组成教学团队,在课前做好沟通和交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人水平和知识结构等情况。

图片
图1 在线课堂互动模式
 
另一方面,主讲老师通过E-mail,微信群、QQ群等方式及时分享课程教案(如图2),互相探讨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课堂活动开展流程,以便于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例如视讯画面、音质的不稳定等。

教学实时直播时,教辅老师要配合协助主讲老师组织本班级的操作实践和讨论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并监督管理班级秩序。

图片

图2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分享教学内容

02

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除了本班级师生互动外,教师和分班级学生的互动也很重要(如图3)

不仅需要主讲老师的有针对性提问,也需要教辅老师的积极配合,鼓励和支持远距离班级学生的参与,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实时性

图片

图3师生互动现场

03

生生互动
 
因为同龄人或有同一学习目标的学生较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感(如图4),增加学生对学习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设置学习体验与成果的分享环节,可促进双方对课程核心问题的理解,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差异,并在互动中培养协作能力。
 

图片

图4学生之间的交流
 


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在线交互环境

在线学习中影响教学交互的因素是多方面,不管是交互者的个人特性,还是交互方式的选择或交互内容的组织,都是基于充分了解和认识在线交互的各环节和因素。

对于如何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在线交互环境,我们下面将从交互内容和交互环境两个方面来探讨。
 

01

交互内容

研究人员对在线学习的分析和研究表明:在互联网上,学习活动参与者的在线交互过程受参与者、交互环境和交互内容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在线学习中交互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创建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如图5),改善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
 
师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老师负责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完成任务,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类交互媒体和学习平台来获得教师的学习支持服务以及实现学生之间的在线讨论。
 

图片

图5在线学习环境

02

交互环境
 
交互环境包括师生参与交互活动需要的信息、平台和流程,对网络的流畅性、互联网学习平台操作的实用性和教学活动的完整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利用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还包括学习活动过程中应用到的教学工具和插件。
 
交互环境的设计包含多个基本要素,主要是交互内容的选择、交互结构的选择、交互媒体和交互工具的选择、交互主题和交互支持数据的组织、交互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策略的设计以及交互活动的评价等。
 
在交互活动的初始阶段,采用不同组织管理策略的交互活动,学生之间主要通过讨论、问答和活动开展各类一般社会性交往,然后才能逐渐进入相应的教学内容的交互阶段。此外,教师的持续关注、交互主题的引导、教学的辅导策略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
 
因此,在线交互活动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内容更新,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依据教学反馈及时改进在线交互活动
 


在线课程交互设计的四个阶段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交互媒体和工具。

主要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主要包括书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视音频、图片等媒体技术。支持学生的社会性交互的媒体工具主要包括各类电子邮件、讨论组、QQ群、微信群以及各类社交APP(图6)等。

图片

图6 各类社交APP

01

前端分析阶段
 
通过对教学内容分析判断该部分教学内容采用何种形式的在线交互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学习;然后考虑目前教学的软硬件条件,特别是现有硬件设备和可以利用的交互工具和媒体,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水平。

02

环境设计阶段
 
选择合适的师生之间的学习平台、交互类型、交互媒体和交互工具。

针对师生之间的在线交互的影响因素,设计合适的交互工具,比如在线协作学习需要同步或者异步交互工具的支持;提供组织好的背景材料和针对交互的支持性资源,有效促进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
 

03

策略设计阶段
 
在交互活动的初始阶段,学生之间主要开展各类一般性交往,然后才能逐渐进入相应的教学内容的交互阶段。此外,教师的主题选择策略、交互主题的引导策略和辅导策略都会对交互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04

评价与反馈阶段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依据教学反馈及时改进在线交互活动,以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自己学习的成果通过各种交互媒体和工具输出,然后得到学习交互后的评价,以检验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法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该系统包括三部分:

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即量表;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标的迁移矩阵。

图片

图7 弗兰德斯的分类覆盖了课堂内师生的所有语言行为

01

教师语言

教师用没有威胁的方式接纳或澄清学生的感受,从情感上接受学生。学生的感受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学生有权表达其感受,不会因为表达其感受而受到惩罚。

例如:教师赞赏或鼓励学生合适的行为;教师通过说“对”、“不错”、“说错没关系”等语言,接纳或利用学生的观点;教师点拨和发展学生的观点。
 

02

学生语言
 
学生为了回应教师而做出的反应,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自发、主动地讲话;学生自发地举手发言;学生在课堂上还有可能出现停顿、短暂的沉默以及混乱等情况。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给出合理和积极的回应。
 


小结

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情感为基础,所以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与沟通,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监制:石换如

编辑:李易珊
校对:莫雅倩
版权声明:文章参考素材综合自网络,由艾思科蓝整理撰写,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