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早期四王之一王原祁四十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hwzhuwei 2021-11-11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早期。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我们这里分享清朝早期四王之一大画家王原祁精品绘画作品。

文章图片1

王原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南省苏州府太仓人(今江苏太仓),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观政于吏部、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直隶顺德府任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任县)知县,地当九河下流,滏漳诸水复久壅塞,腴田变为污渚,圪刘累泊等处,即古大陆泽为患,尤甚甲子乙丑秋雨连旬,水势陡发,堤岸尽壊,田莱俱成巨浸。原祁请照淮扬例,永免水荒田赋三千余金,民困以苏其余如,筑堤以防水宪,建桥以通水道,毙盗贼以安民命,明僎介以昭典礼,发仓储以救羸,着迹难以枚举。丙寅,奉命行取擢谏垣,改翰林,累官少司农,卒于位,赐祭葬如例,康熙五十九年入祀名宦。

传世作品:《仿高房山云山图》、《仿黄公望山水图》、《夏山图》、《江乡春晓图》、《富春大岭图》、《草堂烟树图》、《仿王蒙山水图》、《仿梅道人山水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图》、《南山图》、《仿黄公望山水》、《山水图》扇页、《仿王蒙秋山萧寺图》、《仿吴镇山水》、《山村雨景图》、《丹台春晓图》《仿高克恭云山图》《仿大痴山水》《仿黄子久山水图》《送别诗意图》《仿王蒙山水图》《仿黄鹤山樵山水》《仿倪黄山水图》《疏林远山图》《仙掌嵯峨图轴》《西湖十景图》《仿黄子久山水》《神完气足图》《华山秋色图》《清溪绕屋图》《秋林叠巘图》《西岭云霞卷》《小孤山图轴》《夏山图轴》《松溪仙馆图轴》《昌黎诗意图》《艺菊图》《卢鸿草堂十志图》《桃源春昼图》等。著有《雨窗漫笔》、《罨画集》、《麓台题画稿》等。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高房山云山图轴》赏析

文章图片2

清 王原祁 仿高房山云山图轴纵113.6厘米横54.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原祁山水画“于大痴浅绛,尤为独绝,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楮墨外。”(《园朝画征录》)。他的画设色亦较别致,有时红绿间用,有时只以淡色烘染。此图描绘江南春天雨后的山村景色。近处坡石高树,阜柳交荫,小桥边,雨后溪水潺潺;远处峰峦高耸,丛树幽深,白云飘忽。此图云山取元人高克恭法,横点皴染,并用焦墨破醒, 富有厚重的感觉。构图以高远兼平远,得深远飘渺之意。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图》赏析

文章图片3

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图》纸本墨笔,纵40.6厘米,横26.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原祁的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中年时期的作品从摹古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用笔秀雅脱俗,设色清淡圆润。至60岁后,作画已显示出一种“熟而后生”之感,用笔锋颖幻化,生涩之处见真率。此幅《仿黄公望山水图》作于“辛卯(1711)春日”,是作者晚年山水小品精妙之作。此图仿效黄公望笔意,出神入化。如他自己所言:“不在古法,不在吾手,而又不出古法吾手之外。笔端金刚杵,在脱尽习气。”

清代早期王原祁《夏山图轴》赏析

文章图片4

王原祁《夏山图轴》纸本设色。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此画取法黄公望,浅绛设色,墨色相参,笔墨苍润。绘画方面他得祖父和王鉴的传授,也是走的临古路子,尤其喜欢临摹黄公望,笔墨生拙,韵味醇厚,在技巧方面,他喜欢用干笔积墨法,先用笔后用墨,连皴带染,由淡而浓,由疏而密,反复皴擦,画面显得融和厚金。不过,他的整个画面是一小片皴擦出来的,一幅画要数十天、月余才完稿,显得琐碎,重复,缺乏整体感和连贯之气。

画幅上作者自题:“斜风细雨打蓬窗,北望扬州隔一江。无限云山离绪写,西园犹记倒银缸。余客岁冬日偕高子口客饮树存襟丈绣谷,树兄出石谷临子久《夏山图》,见示并索拙笔,久未应命。庚辰清和北上,风阻江干,写此奉寄。腕弱笔痴,口米老所云,惭惶煞人也。娄东王原祁。”钤引首印:〔埽华庵〕 ( 朱椭圆 ) 、又钤印:〔王原祁印〕 ( 白方 ) 、〔茂京父〕 ( 白朱方 ) 。麓台给谏笔墨妙天下,一扫秾纤刻画之习。盖由家学渊源,遂至穷神入化。此图峰峦树石浑朴古雅,真能集诸家之胜,即一峰、黄鹤不得擅美于前。缔谷先生研精绘理,自应赏识,其以余为知言否。庚辰小春望后五日,耕烟散人王翚题。〕钤印〔王翚印〕(白方 ) 、〔石谷〕(白方 ) 。

清代早期王原祁《江乡春晓图》赏析

文章图片5

《江乡春晓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纵135厘米横58.6厘米 苏州市博物馆藏

《江乡春晓图》充分体现了王原祁山水画的艺术特色。纵观此画,丘陵平远,溪水迂回,桃花盛开,绿柳成荫,那坡石、草屋和谐地分布在岗峦洲渚间,远处连片的田畦仿佛刚刚被细雾浸润,透着些许新绿,远处无边的翠岫深锁于漫漫迷雾中。画家以细腻轻松的笔调将江南水乡早春优美、祥和、安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对恬静、疏旷的自然美景的生动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特殊地域物象的细心观察和体悟,寄托了文入画家那种悠游闲适的意趣和放归自然的情怀。同时,也欣赏到作者在画面处理上独具匠心的布局和富有意味的笔墨形式。

作品构图主要取平远法,景物位置或疏或密,虚实相生,平中寓奇,在不经意间又有着严谨的章法和隽永的笔墨形式趣味。作者以清溪的曲折变化贯穿整个画面,图中右下角的溪流随坡岸转折,渐次向上收拢,消失于密集的溪石丛树掩映之中。接着溪面又在画面的中部蜿蜒延伸,逐渐伸展到远方,形成—片开阔的水面。远处的虚与近处的实,画面上方的疏朗与下方的密集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技法—上,此作笔墨娴熟,虽接近黄公望的画风,但自有古抽淳厚的特色,用笔涩而不滞,刚健凌劲又柔韧而富有弹'睦,坡石圆浑凝重,树木勾皴点簇细密精到,老笔纷披,不拖不沾,加之青绿设色,更衬托出明媚春光的韵昧。画面右下角署有“臣王原祁恭绘”,钤有“乾隆御览”、“石渠宝笈”等印。

清代早期王原祁《富春大岭图》赏析

文章图片6

《富春大岭图》纸本设色 纵:98.8厘米,横:60.1厘米康熙辛酉(1680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识:“癸酉清和雨窗,余作观大痴富春长卷歌,适伦叙年兄以素纸索画,遂写其意请正,王原祁。” 钤“王原祁印”、“麓台”、“古期斋”印。右下角钤“虚斋鉴定”等藏印两方。

诗堂有陈元龙、孙岳颁、胡会恩三家诗题及“有余闲室宝藏”等鉴藏印二方。陈元龙题:“大痴吹笛车厢去,粉本零残半有无。好手今推王给事,人间重见富春图。陈元龙。”钤“陈元龙印”、“乾斋”印。孙岳颁题:“富春山绘黄公望,生面重开王麓台。应是长歌歌不尽,画中诗见右丞才。孙岳颁。”钤“未尝有松石画意”、“孙岳颁印”、“尌峰”印。胡会恩题:“诗成泼墨意萧闲,吞吐烟云尺幅间。何必按图寻子久,分明雨后富春山。胡会恩。”钤“胡会恩印”、“孟纶”印。

此图是画家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52岁时仿效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的得意之作《富春山居图》的笔法而创作的,在经营位置、山脉开合起伏以及笔墨运用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造诣。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用笔松动老辣,王原祁对黄公望的画风了如指掌,在不断地临摹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在这幅仿作中皴擦点染运用自如,技法高超,尤其在笔墨运用方面,先笔后墨,晕染多次,由淡而浓,渐次增加,最后以焦墨破醒,给人以厚重的感觉。山体、景物比黄公望所画更厚重、更严谨、更细密。王原祁的绘画风格在“四王”之中很有特色,他发展了董其昌对具有抽象意味的笔墨形式的追求,具有程式化的特征。他绘画的目的在于娱乐性情,偏重于理想,这与西画偏重于实景有着显著的区别。

清代早期王原祁《草堂烟树图》赏析

文章图片7

王原祁 草堂烟树图 84.5×43cm 纸本设色 1714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品具有“毛”的效果,免于刻露板滞之弊,而达“气韵生动”的目的。作者反复强调“墨须用淡”,“多用干笔”,因为只有干笔淡墨,或曰渴笔俭墨,将笔锋触及纸背,由淡而浓,皴而擦之,才能形成一种毛而重、松而秀、苍而润、浑而厚的笔墨效果。事实上,作者善用重墨、积墨的高手、妙手,往往积墨渴笔层层叠加,多次皴擦,复施以水分较多的淡墨或淡色进行渍染,后焦墨点苔,笔路清晰而又浑厚,于精微中见浑拙,于苍茫中见通透。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王蒙山水图》赏析

文章图片8

《仿王蒙山水图》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王原祁绘,纸本,墨笔,纵95.7厘米,横4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虬松密树、溪水蜿蜒,是一幅典型的山水画。作者以淡墨干笔、牛毛细皴绘出山石的主体结构,再以浓墨湿笔加以点染,用笔繁复却不琐碎,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密,充分显示出其精湛的笔墨技法与构架画面的能力。笔法苍老,既不失王蒙之深秀,又兼具“董巨”磅礴之气,实为佳作。

本幅自题叙述了他对王蒙所用绘画技法的理解,款署:“康熙辛巳仲冬,麓台祁”。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右上钤“期仙庐”白文印,左下钤“西庐后人”朱文印。“辛巳”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王原祁时年六十岁。鉴藏印有“远湖所藏”朱文印。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赏析

文章图片9

《仿梅道人山水》图轴,清,王原祁绘,纸本,墨笔,纵94厘米,横5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识:“康熙壬午春日,畅春园直庐仿梅道人笔。王原祁。”

引首章钤“扫华庵”朱文印。款下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

本幅左上有王翚题:“曩与麓台先生同客京师,每见行笔破墨透过纸背,自觉天趣横生,余心折之。此帧虽仿仲圭,而气韵位置实得董巨三味,刬俗入雅,可谓超绝。彼世之抹绿涂朱者,何足比数哉。耕烟外史王翚题于西爽阁之南窗下。”下钤“王翚之印”白文印、“石谷子”朱文印。  本幅右下角钤“西庐后人”朱文印。款识中的“壬午”是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王原祁时年61岁。王原祁自言此图仿元代著名画家吴镇(即梅道人)画法,可其秀劲多皴擦的笔墨,及高低错落山峦的构图法均与传世的吴镇“苍苍莽莽,有林下风”的山水画有所不同,呈现更多的是宋代董源、巨然的风貌。因此,王翚在题中亦言此图“得董巨三昧”。该图为王原祁在京城任“畅春园直庐”期间所绘,是其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公望富春山图》赏析

文章图片10

《仿黄公望富春山图》水墨纸本 癸酉(1693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癸酉清和雨窗,余作观大痴富春氏卷歌,适伦叙年兄以素纸索画,遂写其意请正,王原祁。钤印:王原祁印(白文)、麓台(朱文)、古期斋(朱文)。

诗堂:大痴吹笛车箱去,粉本零残半有无,好手今推王给事,人间重见富春图。陈元龙。富春山绘黄公望,生面重开王麓台,应是长歌影不尽,画中诗见右丞才。孙岳颁。诗成泼墨意萧闲,吞吐烟云尺幅间,何必按图寻子久,分明雨后富春山。胡会恩。

此图为《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长卷意趣而作。图中描绘一高山大岭之间,林木茂盛,云气蒸腾。细瀑飞挂,崖边孤亭独立,山涧屋舍栉比。整个画面,水光山色,溶为一片,意境清和,宁静悠远。画中构景丰富,主次有序,揖让错落,和谐自然。其笔法松秀,多用披麻、米点、折带皴法,山石树木形体类黄公望富春山居,虚和宁静。其墨色以淡为主,浓淡相间,多用干笔,因而使画面亦具有苍茫而浑厚之感。王氏一生专力于黄公望绘画,他曾言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富春山居图》为黄氏平生杰作。据王原祁自言,曾有幸寓目,井多有仿学,此图即为其中之一。该图笔卷墨润,所绘雨后景致清新爽丽,正如他自己所说:“大痴画至《富春》长卷,可谓化工。学之者须以神遇,不以迹求。

清代早期王原祁《南山图》轴赏析

文章图片11

清王原祁《南山图》轴纵113.5厘米 横58厘米,是清代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图轴式,纸本设色画。图中近有矾台水泊,松柏数株,山腰山角,有水阁宇舍,远有突峰漫嵌,干笔皴擦,浑厚苍润,是其杰作。右上自识“癸未嘉平为南老年道兄,五(王)之袠初度,余作南山图奉祝,偶为公事所阻。今岁往来直庐,时作时辍,日来以残腊公馀亟成之,恰值生申令辰,犹可以当补祝也。时康熙甲申腊月望后,娄东王原祁。”白文麓台朱文。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图》赏析

文章图片12

《仿黄公望山水图》轴,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王原祁绘,纸本,水墨,纵66.7厘米,横4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自题:“壬午秋日仿大痴笔意。麓台祁。”

迎首钤“埽华菴”朱文印,款下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鉴藏印为“弋正诚一心赏”、 “慈谿王氏所藏”朱文印。

款识中的“壬午”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王原祁时年61岁。

图绘高山屹立之下,杂木丛生、洲渚房屋掩映的山光水色之景。山石的顶端多留有空白,虚处笔迹似有似无,表现出岚光浮动的清幽意境。全图笔墨苍润老辣,于粗放中物象毕现,率意中气韵盎然。王氏自言此图仿元代画家黄公望(即作者所谓“大痴”)笔意,实际上又融入了王蒙、倪瓒等人的笔法,应是作者融元人画格的贯通之作。

清代早期王原祁《山水图》扇页赏析

文章图片13

《山水图》扇页,清,王原祁绘,纸本,设色,纵17.2厘米,横5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臣王原祁恭画。”钤“臣原祁”朱、白文印。

图绘茂盛的树木、简约的草舍和由众多小石块叠加的山石,这些都是王原祁惯绘的题材。它们构成典雅清幽的自然环境,是文人画家所追求的理想生存之所。山石的石面以润笔皴擦,并且以墨和绿色点苔,苔点大小间杂,聚散相生,与小笔触点染的树叶相呼应,于细碎中联结成杂而不乱的整体。

此图无年款,由落“臣”字款而知,此图应该是王原祁考上进士后,在宫中任职期间献给康熙皇帝的画扇。虽然画幅很小,但是,是王氏的精心之作。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王蒙秋山萧寺图》赏析

文章图片14

《仿王蒙秋山萧寺图》轴,清,王原祁绘,纸本,墨笔,纵96厘米,横46.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癸未春,行武林道中,因忆黄鹤山樵'萧寺秋山’,舟中成稿未竟,适以公冗而罢。乙酉、丁亥两次扈从仍未脱稿。近在海淀寓直,雨窗多暇遂成此图,方知古人'十日一山,五日一水’之说不虚也。康熙庚寅春仲题。王原祁。”

引首章钤“御画图留书与人看”朱白圆文印。款下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左下角钤“西庐后人”朱文印。

款识中的“庚寅”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王原祁时年69岁。

图绘烟云缭绕、草木华滋的江南景致。其笔墨追摹元代画家王蒙繁密的画风,并充分发挥了王蒙干笔皴擦的技法,笔墨随着山形地貌的变幻,或作长线直皴,或作曲线弧皴,在皴的基础上,又以墨由淡而浓地反复晕染。整幅作品具有淡而厚、实而清的书卷之气,得山峦于风骨奇峭中包孕秀爽清润之美。是王原祁晚年仿王蒙山水画的代表作。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吴镇山水》赏析

文章图片15

《仿吴镇山水》纸本水墨 康熙己卯(1699年)作上海博物馆藏

题识:画至南宋,竞宗艳冶,骨格卑靡,梅道人力挽颓风,成大家风味,所谓淡妆不媚时人也。己卯春日京江道中写此以质识者。麓台祁。钤印:古期斋(朱长圆)、王原祁印(白方)、茂京父(白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山村雨景图》赏析

文章图片16

王原祁《山村雨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题跋:自跋: “'近溪幽湿处,全借墨华浓’。唐人此语真所谓'诗中画’也。偶图数笔,觉满幅冷光,又非画中诗耶?戊子深秋,适树翁老先生南归,言别遂以赠之。其工拙不复问矣。王原祁”宝亲王 长春居士题:著录书籍:《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图录》

清代早期王原祁《丹台春晓图》赏析

文章图片17

《丹台春晓图》轴,清,王原祁绘,纸本,墨笔,纵54.6厘米,横3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识:“此图为山憔生平合作,余家旧藏,丁亥冬日仿于海澱寓直,王原祁。” 钤“麓台”(朱文印)、王原祁(白文印),另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印)、“石渠宝笈”(朱文印)等鉴藏印5方。

根据题记可知,此图是作者“丁亥”年即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66岁时仿元代王蒙画江南春色之作。画作饱满的构图、雄浑的气势、深幽的意境以及山石的皴法都源于王蒙,而生拙的用笔和多层皴染的画法则流露出作者“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自家面貌。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高克恭云山图》赏析

文章图片18

《仿高克恭云山图》纸本水墨 康熙庚辰(1700年)作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学元代高克恭画风,画幅左上角作者署款:“庚辰清和广陵舟次,仿高房山笔。麓台祁。”款前印:“古期斋”(朱长方),款后印:“原祁茂京”(白朱方)。另有收藏印章六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大痴山水》赏析

文章图片19

《仿大痴山水》纸本水墨 康熙庚辰(1700年)作上海博物馆藏

题识:几翁先生文章政事之余,留心风雅,谬赏余画,属奉者有年,久未应命。庚辰八月下瀚秋窗新霁,偶得一纸仿大痴,兴会颇合,敢以请正。娄东王原祁。文前钤印:埽华庵(朱长圆),文后钤印:王原祁印(白方)、麓台(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子久山水图》赏析

文章图片20

《仿黄子久山水图》绢本设色 康熙辛巳(1701年)作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画构图平稳,用笔稍简,右上角署款为:辛巳冬日仿大痴笔。麓台祁。款前印:苍润(朱长圆),款后印:王原祁印(白方)、麓台(朱方),画幅左下角印:石师道人(白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送别诗意图》赏析

文章图片21

《送别诗意图》轴,清,王原祁绘,纸本,设色,纵128.6厘米,横75.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云峰林谷、树石蓊郁的景致。据款题而知,此图是王原祁为其乡前辈龚秉直所画。龚秉直,字敬立,号石帆,与王氏交谊甚厚。王氏曾为他创作过多幅画作,其中本幅款中所提《意止斋图》卷为《吴越所见书画录》著录。王原祁自幼深受祖父王时敏的影响,以临摹宋元古迹为法,尤其推崇黄公望的笔意。此图是他仿学黄氏画法的成熟之作,笔墨古拙,色调淡雅,细碎的山石在繁复的堆砌中构筑出高古清幽的意境。

款题:“吴门旅雁两三声,我去西江君北征。一片楼头寒夜月,桃花流水隔年情。两载相思南北分,孤舟淮浦忽逢君。离愁一夜连床话,湖岸西风浪接云。意止图成点染新,一山一水未能真。知君夙有烟霞癖,侧理重贻拂旧尘。侵晨扣户喜盘桓,无那霜花入砚寒。促迫由来多疥癞,挂君素壁不须看。戊寅夏秋,敬立表叔读书余斋,余为作意止斋图。长卷甫成而北行,复购纸相待。历年以来彼此往来南北,仅于清淮一晤,今始得都门聚首,欢甚。连日过寓斋坚索前约,呵冻遂成此图。因题四绝,以誌我两人离合之迹云。康熙辛巳小春下瀚王原祁。”钤“御书画图留与人看”朱白文印、“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西庐后人”朱文印。“辛巳”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作者时年60岁。  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著录。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王蒙山水图》赏析

文章图片22

《仿王蒙山水图》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至四十四年(1705年),王原祁绘,纸本,墨笔,纵91厘米,横4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自题:“画贵简而山樵独烦,然用意仍简。且能借笔为墨,借墨为笔,故尤见其变化之妙。此图辛巳岁所作,以公务所稽,久而未成,暇时点染至乙酉重九始脱藁,不能一气贯注,多所修补,未免烦结生滞矣。幸体裁不失存之。麓台祁题于京邸榖诏堂。”迎首钤 “古期斋”朱文印,款下钤 “王原祁印”朱文印、“别号麓台”朱白文印,左下角钤 “西庐后人”朱文印, 鉴藏印有“孙煜峰珍藏印”、“徐紫珊秘箧印”、“徐文台竹隐盦收藏印“、“葱玉张氏”、“韫辉斋印”、“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诸印。

款识中的“辛巳”、“乙酉”分别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和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此图应为王原祁60至64岁之间的作品。

全画以高远法构图,崇山峻岭于雄奇中内具空灵之貌,山石与树木间开合有度,于多变的虚实呼应中构筑出丰厚华滋的气象。王原祁自言此图始画于“辛巳”,止于“乙酉”,前后历时四年之久才得以完成。虽然此图并非一挥而就之作,但是由于王氏具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和高超的设景造势能力,因此,全幅笔致墨韵仍显浑然天成,不失为王原祁晚年仿王蒙山水画而又别具风范的代表作。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鹤山樵山水图》赏析

文章图片23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轴,清,王原祁绘,纸本,墨笔,纵154厘米,横6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识:“黄鹤山樵为赵吴兴之甥,酷似其舅,有扛鼎之笔。以清坚化为柔软,以澹荡化为天矫,其骨力在神不在形,此画中之犹龙也。写此请正澹翁,亦另开一面耳,非敢望出蓝之誉也。丙戌冬日王原祁画并题。”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西庐后人”朱文印。

“丙戌”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原祁时年65岁。《古书画过目汇考》著录。

图绘重峦叠嶂,流泉飞瀑,为画家心目中的理想仙境。作者虽云仿自元人黄鹤山樵,即王蒙,实际上是作者集古人大成之作。图中不仅有王蒙细密的笔墨,还有五代董源和巨然气势雄伟、于严整中求变化的构图,明董其昌所提倡的书卷之气亦迷漫于清疏秀逸的意境中。此图表现出作者成熟期的山水画风貌和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倪黄山水图》赏析

文章图片24

《仿倪黄山水图》轴,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原祁绘,纸本,水墨,纵97厘米,横47.3厘米。

作者自题:“元四家皆宗董巨倪黄另为一格,丰神气韵平淡天真,腕弛则懈,力着则粘,全在心目之间,取气候神有用意不用意之妙。新秋乍凉,养疴休沐,偶然奥到,便作此图。然笔与心违未能肠合,所谓口所能言笔不随也。康熙癸未中秋麓台。祁题。”迎首钤 “御书画图留与人看”朱白文印,款下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本幅左下角钤“西庐后人”朱文印。右下角钤鉴藏印“虚斋鉴定”朱文印,“过云楼藏”、“曾为汝南蕉雨轩藏”白文印。

款识中的“癸未”为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年),王原祁时年62岁。

本幅标题中所谓“倪黄”系指元代画家倪瓒、黄公望。此图法倪瓒风格,构图简约。绘水塘之滨,秋林饮霜的幽寂景致。图中大片的留白,在山石、树木的衬托下,得“远岫与云谷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的意趣。图中的山石宗法黄公望的笔法,用笔沉着稳健,皴染兼长,生动地表现出江南山峦质地松软的特点。从此图中可见,王氏不仅对倪黄画法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且已经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己作品之中。本幅当为王原祁晚年仿倪黄的代表作之一。

清代早期王原祁《疏林远山图》赏析

文章图片25

《疏林远山图》 纸本水墨 康熙癸巳(1713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清苍简淡云林本色也,一变宋人设色法,更为高古,明季董华亭最得其妙。此图拟之。康熙葵巳春日于京邸亵治堂画并题,王原祁。文前钤印:画图留与人看(朱长方),文后钤印:王原祁印(白方)、麓台(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仙掌嵯峨图轴》赏析

文章图片26

《仙掌嵯峨图轴》设色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钤印:“埽华菴”(朱文长方),“王原祁印”(白文正方)、“麓台”(朱文正方)、“西庐后人”(白文长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西湖十景图》赏析

文章图片27

《西湖十景图》绢本设色纵62、横656.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作者以浓丽的色彩将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西峰插云、三潭印月、雷锋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全部绘制在长卷之上。并用泥金书标出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可谓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图中山石林木重是施青绿,建筑物着色浓艳。跌宕的群峰,缭绕的云气,开阔的水域给人一种旷远雄浑之感。卷末自识[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臣王原祁奉勅恭画]。钤[王原祁] 朱白文方印。岁无明确年代,但大体可以推测是王原祁七十岁左右的作品。此卷原为清宫所藏,曾经《石渠宝笈初编》着录。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子久山水》赏析

文章图片28

清 王原祁 仿黄子久山水图轴绢本设色,康熙辛巳(四十年,一七〇一年),122.7× 52.8cm。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画构图平稳,用笔稍简,右上角署款为:辛巳冬日仿大痴笔。麓台祁。款前印:苍润(朱长圆),款后印:王原祁印(白方) 、麓台(朱方),画幅左下角印:石师道人(白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神完气足图》赏析

文章图片29

《神完气足图》轴,清,王原祁绘,纸本,墨笔,纵137.2厘米,横7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王原祁仿董、巨山水之作,据题系为其弟子明吉而作。明吉即王原祁四大弟子之一的金永熙。王原祁以“神完气足”为主旨教导明吉习董、巨山水,他认为董、巨绘画具有“全体浑沦,气势磅礴”的特点,要体现这种特点,须章法通透,渲染分明,然能做到匠心独运、幻化出神实属不易之事,因此,该作全以块石堆积成山,笔墨浑融而层次清晰,以密不透风之势而求神完气足,这是画家积一生画学为弟子所作的绘画范本,是其晚年杰作之一。

本幅右上自识:“学董、巨画必须神完气足。然章法不透则气不昌,渲染未化则神不出,非可为浅学者语也。明吉问画于余,特作此图示之。惨淡经营,历有年所,而终未匠心,方知入室之难。明吉勉旃。戊子腊月望日题。王原祁。”

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御书画图留与人看”朱白文印、“石师道人”白文印、 “西庐后人”朱文印。鉴藏印有 “虚斋鉴定”、“莱臣审藏真迹”等。“戊子”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王原祁时年67岁。

清代早期王原祁《华山秋色图》赏析

文章图片30

《华山秋色图》是清代画家王原祁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纵115.9厘米,横49.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图轴画面下部写山谷缓坡,乱石如滩,溪泉奔涌,间有树木苍翠,茅舍幽静。中上部左侧山峰突兀,山石堆垒,中间写一座柱状的山头,平平的陡壁直耸。其余部分多被云雾笼罩,间有小头吐露出来。从山势方面讲作者基本写实,以干笔淡墨先勾出山峰的大轮廓,再以不同墨色反复皴擦,积染,产生厚重之感,使山峰沉重雄浑,画出了山的峻峭之势。

清代早期王原祁《清溪绕屋图》赏析

文章图片31

清王原祁《清溪绕屋图》赏析轴纸本设色纵78厘米横49.9厘米藏南京博物院。该图是康熙四十四(1705)年,作者64岁时画赠王翚的学生杨晋的作品。

此图中,冈峦起伏,云拥翠岫,树木扶疏。景物的布局初看平淡无奇,笔墨亦无霸悍之气,但细细品赏后,观者会发现,画境平淡天真,气息温婉隽永,笔墨亦高妙出众。王原祁作画,通常遵循着“先笔后墨”的程序,即先淡墨勾勒出山之轮廓形状,随后以渴笔多次皴擦出岩层纹理结构,再以淡墨、谈彩罩染,最后以焦墨破腥。画面里,皴、擦、点、染等技法元素互相融渗,笔痕墨色交叠,浑然一体。王原祁作山水,不以丘壑的经营为重,而是借景物元素彰显笔墨修养,其笔墨效粜被形象地捕述为“熟而不甜,生而不涩,实而弥清”。此图足以代表王原祁山水画而貌气格。

清代早期王原祁《秋林叠巘图》赏析

文章图片32

《秋林叠巘图》轴纸本设色画纵110.2厘米,横56.3厘米是清代王原祁创作的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以浅绛色画秋山红树。因为“全景式”构图法,近景冈坡上有数株杂树,有的树干挺拔,有的枝干弯斜,有的枝叶茂密,有的树叶呈枯黄,已是深秋时节,参差树木,红绿间杂,青石点苔。茅室数椽,座落于坡岸丛树荫下,屋中空无一人,给人以幽静之感,中景一片平静开阔水溪,河岸处有数间屋宇和红绿树木点缀其间:远景白云升腾,峰峦突起,跌宕有致。山坡和山坳处杂木丛生。作者自题识:“秋林叠嗽,己丑嘉平仿董宗伯,拟大痴,王原祁。”作者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又列为清“四王”之一,由于祖传家法,又以仿古师古为宗。此画又仿董而拟黄公望画风,但此画与黄公望的浅绛有所不同,黄公望轻涂淡抹,聊补运笔之未到处,而王原祁则以赭色为主渊,重染复渲,用色来加强苍莽浑沦的效果,这种设色方法,与他的用笔浑厚苍润,构成一个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整体。在布局上注重运用隐现的对比手法,如在峦叠嶂中布置一片空白(作白云),使山色豁然开朗,流露出灵动活泼的生机,既减少了许多笔墨,又突出了山峰的高峻,而且恰给读者欣赏遐想的余地。此画上端作者自题识尤为nJ观。不但充实了画面的内容,且对整个画面起到乎衡作用。书好、画好、诗好,可称“三绝”。“己丑”为康熙48年(1709)王氏时年67岁,为王原祁晚年佳构。

清代早期王原祁《西岭云霞卷》赏析

文章图片33

《王原祁西岭云霞卷》,清代书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心纵39,横344.6厘米。纸本,设色画山峦连绵,云霞飞动,丛树屋宇,板桥流水。画的开头沟壑溪水之中,停放小船一条,两岸树木对映,半山几户山居,与山下水溪村庄隔石可望。山石突伸水面,旁一凉亭,几株大树与远处的沙堵汀洲相连。中部展现半湖溪水,岸边两间茅舍后,缀以丛竹,仅现枝叶,似从水中而出。画的后部,若隐若现的远山、二道泉水自山中出现,直倾湖中,山上山下,又现几处村舍,云气与水的留白,把所有空间溶合一体,形成很强的立体感。构图繁而不乱,紧凑坚实,疏密得体,格调高雅,得写生之妙趣。画心前部上方,署“西岭云霞,庚寅(康熙四九年·1710) 闰七月望前仿大痴笔”款,旁钤“石师道人”白文方印,画后作者长题。

清代早期王原祁《小孤山图轴》赏析

文章图片34

清王原祁《小孤山图轴》水墨画,材质纸本,纵97厘米、横46厘米。是清代王原祁于1698年创作,是1975年刘国钧先生捐的,现藏于常州博物馆。

此图作于1698年,从款中得知是江行至小孤山时写生所得。款上钤有朱文圆章“扫花庵”,款下钤有白文“王原祁印”,朱文“麓台”两章。画幅右上作者自题:“江行小孤山舟次写大痴笔,时戊寅冬日。庚辰小春京邸偶检出题之,麓台祁。”前后有印章三方:埽华庵朱长圆、王原祁印(白方 )、麓台(朱方 ),另有收藏印章若干。

清代早期王原祁《夏山图轴》赏析

文章图片35

王原祁《夏山图轴》107×59.5cm纸本设色。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此画取法黄公望,浅绛设色,墨色相参,笔墨苍润。绘画方面他得祖父和王鉴的传授,也是走的临古路子,尤其喜欢临摹黄公望,笔墨生拙,韵味醇厚,在技巧方面,他喜欢用干笔积墨法,先用笔后用墨,连皴带染,由淡而浓,由疏而密,反复皴擦,画面显得融和厚金。不过,他的整个画面是一小片皴擦出来的,一幅画要数十天、月余才完稿,显得琐碎,重复,缺乏整体感和连贯之气。

画幅上作者自题:“斜风细雨打蓬窗,北望扬州隔一江。无限云山离绪写,西园犹记倒银缸。余客岁冬日偕高子口客饮树存襟丈绣谷,树兄出石谷临子久《夏山图》,见示并索拙笔,久未应命。庚辰清和北上,风阻江干,写此奉寄。腕弱笔痴,口米老所云,惭惶煞人也。娄东王原祁。”钤引首印:〔埽华庵〕 ( 朱椭圆 ) 、又钤印:〔王原祁印〕 ( 白方 ) 、〔茂京父〕 ( 白朱方 ) 。麓台给谏笔墨妙天下,一扫秾纤刻画之习。盖由家学渊源,遂至穷神入化。此图峰峦树石浑朴古雅,真能集诸家之胜,即一峰、黄鹤不得擅美于前。缔谷先生研精绘理,自应赏识,其以余为知言否。庚辰小春望后五日,耕烟散人王翚题。〕钤印〔王翚印〕(白方 ) 、〔石谷〕(白方 ) 。

清代早期王原祁《松溪仙馆图轴》赏析

文章图片36

《松溪仙馆图》轴,清,王原祁作,纸本,墨笔,纵118.5厘米,横5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有作者款题:“臣王原祁恭画”,下钤“臣原祁”。钤“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诸方。

该图是作者于清宫廷供奉期间(即1686—1715年)绘制的代表作。画家取法于元代王蒙的密体画风,画层峦叠翠,松林山舍,云雾缭饶,是画家心中的理想仙境。作者多用干笔细皴,笔墨苍润,有元代王蒙的遗韵。构图严整而富有变化,又浑然一体。

清朝早期王原祁《昌黎诗意图》赏析

文章图片37

《昌黎诗意图》轴,清,王原祁绘,纸本,设色,纵97.5厘米,横5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自识:“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用昌黎诗意,时壬午仲春写于京师邸舍,麓台祁。”钤“期仙庐”白文长圆印,“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西庐后人”朱文印二方。

“壬午”是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王原祁时年61岁。

据自题而知,此图是据唐代韩愈《南山诗》(见《全唐诗》卷三三六)中“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句而绘制的山水画。构图有远近景之分,远景重点表现幻境般的烟云,其大片的留白与近景具象的汀渚杂木形成虚实对比,其由实至虚的表现手法不仅扩展了画面的空间,而且为画作增添了朦胧的诗意,突出了创作主题。图中山石的画法带有典型的王氏画石特点,先用朴拙的线条勾勒轮廓,而后以墨连皴带染,靠墨的干湿浓淡逐步浸染,最后达到清中求浑、浑中显清的闲逸之趣。

清朝早期王原祁《艺菊图》赏析

文章图片38

《王原祁艺菊图》卷,清,禹之鼎作,绢本,设色,纵32.4厘米,横136.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题“廣陵禹之鼎敬寫”。钤“慎齋禹之鼎印”、“广陵”。

此图是禹之鼎在京城官任鸿胪寺序班、供奉畅春园时为王原祁所画的肖像。画中描绘王原祁于庭院内品茗赏菊的情景,以表现其文人雅趣。画中王氏方面浓须,身材微胖,约50岁年纪,手持茶杯,端坐于榻几上,欣赏着面前的丛菊,目光十分专注,举止稳重大方,体现了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雍容高贵的气度。画中陈设造型简洁,设色典雅的桌榻、摆放整齐的书册、画卷,精心栽培的盆菊等景物,进而点明了人物的爱好和雅兴。画家刻意地突出了主人公和艺菊的主题,并使画面留下了一定的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此外,人物的细节刻画也加强了画面的感染力,王原祁凝神遐想,书童谨慎地轻声对语的神情,无不使人感受到静谧幽雅的气氛。在画法上,作者吸收了“波臣派”的画法,人物面部以细线勾勒,以淡墨和赭色略作皴染,人物面色真实自然。衣纹兼取李公麟的白描法、马和之的兰叶描,线条飘逸潇洒,洗练流畅,恰当地体现了人物文雅超逸的气质。图中设色富于变化,在和谐的对比、映衬中突出了主题。此图曾经朱屺瞻收藏。

清朝早期王原祁《卢鸿草堂十志图》赏析

文章图片39

《卢鸿草堂十志图》册,清,王原祁作,纸本(十开),墨笔或设色,每开尺寸不等,约纵29厘米,横2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里我们选取两幅图赏析。

文章图片40

此册山水是王原祁据唐代卢鸿《草堂十志图》图意,分别仿宋、元诸家笔意,重新加以艺术创作而成。卢鸿原作早已失传,今尚存宋人的临仿本,与此册相较甚殊,是画家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之作。该册无纪年,以画笔之苍劲,当是画家晚年之作。十页画,有六开设色,并兼用墨笔,色、墨兼施,浑然一体,清丽中有苍厚之致,为画家毕生努力所形成的特色。其晚年曾请告老还乡,屡为康熙帝所挽留,难免有“身在魏阙,心存江湖”之想,此图册似即追慕前贤草堂之隐的无奈心境的写照,为其晚年代表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清朝早期王原祁《桃源春昼图》赏析

文章图片41

清王原祁桃源春昼图纸本 设色138.5cmx67cm现藏于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此图依“桃花源”意写江南初春景色。满岭桃花盛开,河水荡漾,双舟比翼,船头二人吹箫吟唱,乐游其中,令人神往。

清朝早期王原祁《麓台南山积翠》长卷赏析

文章图片42

清王原祁麓台南山积翠长卷纸本 设色44cmx545.4cm现藏于广西博物馆

王原祁此画卷所绘山水虽置景无奇,但笔墨与设色却意境高妙。其用笔锋颖幻化,真率灵动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熟。其用色绛翠斑驳,是浅绛、青绿手法的极致连用与融合。其实处茂密,密不插针。其处处空疏,疏可走马。画面中累见笔笔交叠、色色相浸之处,全然不拘小节而直渲天人真趣。观此卷始知王司农板滞之说大谬矣。无怪乎吴湖帆先生题此卷为[三绝卷],即[神韵第一、笔墨第一],实非过誉之辞。作者自识[南山积翠。康熙辛卯清和仿一峰老人,预祝干翁老先生亲家六袠荣寿,寄正。王原祁]。钤[王原祁印]白文方印,[麓台]朱文方印,[画图留与人看]朱文长方印。另钤鉴藏印数十方。按辛卯为康熙五十年,公元一七一一年,作者时年七十岁。

该卷曾为清代汉军正白旗人李季云收藏,后为吴湖帆先生收藏,转而为上海收藏家丁惠康收藏。一九六四年一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由丁惠康处收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