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闯王兄弟 2013-09-30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43期   作者: 陆澳波


图1  清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王原祁一生的绘画风格,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年(1691年前)、中年(1691-1706年)、晚年(1706年后)。王原祁的中年,正是个人风格逐步形成,精作迭出的时期。此时,他已娴熟于黄公望,悠游于宋元诸大家间。“作画但须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景”,他将画面结构安排脱离山水之真实景物,将古代大家、名作之树石、丘壑当做图形符号,按传统画面空间的“开合”法自由进行组合,而将作画之全副心思放在笔墨美感之效果上。他的族弟兼大弟子王昱传达他的话:“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所谓气韵,所谓无形处,正是指笔墨效果传达出的某种美感。常州博物馆所藏《小孤山图轴》(图1,后文简称小孤山图),是王原祁中年仿黄公望的一幅作品,笔精墨妙,传达出苍浑秀润的气韵,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纸墨之外,实属麓台的典型面目。

该画纵97厘米,横46厘米,纯用水墨写成。画右上部装裱处有题签“王司农仿大痴小孤山图”,题名下方钤有白文“时化私印”,朱文“润之所藏”二印。右下部还钤有白文“韫辉斋印”,朱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二印。画面右上题跋:“江行小孤山,舟次写大痴笔,昔戊寅冬日。庚辰小春,京邸偶检出题之。麓台祁。”题跋上钤有朱文圆章“扫花庵”,题跋下钤有白文“王原祁印”,朱文“麓台”二印。画面最左上角钤有朱文“心赏”葫芦印。最左下角钤有白文“希逸”,朱文“梅谿鉴藏”,朱文“国钧秘玩”,朱文“西庐后人”四印。最右上角钤有朱文“靖江刘氏敬修堂曾藏”一印。最右下角钤有朱文“陆润之藏”,朱文“曾在秋湄山人处”二印。

细读题跋:“江行小孤山,舟次写大痴笔,昔戊寅冬日。”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是一座巉立于长江中的奇峰,因其造型独特,历来倍受文人墨客的赞誉。“昔戊寅冬日”即1698年冬天,是年王原祁56岁。这一年,王原祁创作的作品很少,除了小孤山图,可信记载的仅有徐平羽旧藏的《疏林远岫图》。“舟次”即船上,他是冬日行船经过小孤山,于船上完成了这幅仿大痴的作品。“庚辰小春,京邸偶检出题之”即1700年,小春乃农历十月,王原祁在北京的府邸中偶然发现了这幅1698年作的画,于是补题之。因题跋本无句读,此处略有疑义。有种观点认为“昔戊寅冬日庚辰小春”是指这幅画的整个作画时间,从1698年画至1700年。王原祁确有许多颇费时日的作品,有的甚至画了好几年,但这种画的题跋往往注明了起始时间。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竹溪松岭图》,题跋中注明“此卷始于辛巳之秋,成于甲申之夏”,即王原祁于1701年至1704年以三年时间创作完成。因此,小孤山图的题跋并非指整个的作画时间。吴聿明先生的专著《娄东画派研究》中说:“戊寅年冬,原祁于京郊偶检出前于江行小孤山舟次所作之《仿大痴笔山水》,重加题识。”时间地点均有误,应是释读出错所致。(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4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