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 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梅花图析览(节选)

 伯乐书香小屋 2016-06-24


范成大《范村梅谱》序中有云:“梅,天下尤物。”梅花清冷孤傲、高雅脱俗,正如陆游《咏梅》诗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自古梅花常比拟文人风骨、道德修养、人格理想,并与兰、竹、菊合并“四君子”之雅称。

 

梅花入画有史记载始于南北朝,唐人较少画梅。宋初多以工笔设色梅花为主,开启写意梅花者为北宋衡州画僧释仲仁,有“墨梅始祖”之称,始创岁寒三友图(松、竹、梅)之类题材,并整理成《华光梅谱》便于流传,成为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吕纪 梅花天鹅图轴  240cm×151.5cm  

绢本设色 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藏

1.明代吕纪《梅花天鹅图》轴

 

《梅花天鹅图》继承宋代“院体”画风,以细腻笔法描绘梅花,天鹅、蝴蝶与八哥嬉戏于河边,天鹅昂首疏颈悠游,或曲颈缕着羽毛,脚掌搔首弄姿。以粗笔双钩绘制树干及顽石,与写真动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体梅花与天鹅,配景绘制了月季、花草和飘落于流水的花瓣,早春气息跃然纸上。白梅与天鹅皆以蛤粉赋色,法度严谨。画心题“吕纪”。


吕纪是明弘治年间孝宗皇帝朱佑樘的宫廷画师。史记孝宗皇帝勤政廉洁,一生仅有张皇后一个妻子。孝宗皇帝和张皇后都喜欢绘画与琴道,为了讨爱妻喜欢,孝宗命所有画师都画花鸟鱼虫,并挂在妻子的宫殿里。据说,《梅花天鹅图》是应朱佑樘要求为妻子而绘,以妻喻梅花,像天鹅般纯洁。

 

2.明代蓝瑛《梅雀图》轴

 

《梅雀图》写向上生长的墨梅一枝,圈点式画梅花,绘喜雀独立攀于梅枝,呈鸣叫欲飞之态。画面以破笔锋点苔,清新简洁,设色清雅。画心款识:“法松雪意画于富春江上,西湖外史蓝瑛。”钤二方白文印:“蓝瑛之印”“田叔”。赵孟頫主张“书画本来同”,倡导书法入画,其飞白写意之法深远影响后世。《梅雀图》题“法松雪意”,除了企图以书入画,主要吸取赵氏一笔成形的粗笔写意法、以简取胜的构图造境法。绫边有启功和徐邦达题识。启功题跋:“篱落横斜影未匀,却逢蝶叟擅传真。引来翠羽殷勤甚,时报昭回大地春。”钤白文印“启功”“元白”。徐邦达题跋:“舞袖歌锺艳白门,桃花扇底淡春痕。丹青俊侣传蓝叟,招取生绡香雪魂。蠼叟亦见《桃花扇传奇》中,故诗及之。徐邦达借观因题。”钤白文印“徐邦达印”。

 

[]蓝瑛  梅雀图轴  38.5cm×31cm 

绢本设色  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藏


3.清代金农《梅花图》轴

 

该画以淡墨写枝,浓墨点椒,花繁枝茂,飘摇舞动,构图饱满,繁到极致却显纯粹,长款书法与画相融合,充满新意。作者自题:“宋释氏泽禅师善画梅,尝云:‘用心四十年,才能作花圈少圆耳。’元赵子固亦云,浓墨点椒,大是难事。可见古人不苟。败煤秃管,岂肯轻易落于纸上耶?余画梅漫意为之,每当一圈一点处深领此语之妙,召示吾门诸弟子也。冬心先生记。”钤白文印“金吉金印”。

 

收藏章:朱文“陈英”“积翠园珍存”,白文“岚英心赏”“积翠园主”。

 

[]金农  梅花图轴  37.4cm×49cm 

绢本墨笔  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藏


4.李苦禅《四君子图》轴

 

此幅《四君子图》以磐石为中心,绘茂竹自右上方斜插而下,下方巨石旁老梅怒放,左下角写幽兰挺立,交相呼应。没骨点与双勾点椒式梅花相衬,相比冬心的墨梅更挥洒自如,点椒处多了随意性,墨色多变,写意性更强。


作者自跋:“诺言同志属正。乙卯端阳节后九日于京华东城。苦禅写。”钤朱文印三“励公”“苦禅”“神州逸民”。

 

收藏章:朱文“积翠园珍存”“墨缘铸情”,白文“岚英心赏”。

 

5.张伯驹、刘海粟、潘素、夏伊乔合作《四友岁寒图》卷

 

《岁寒四友图》以墨笔写意绘松竹梅石相傍相依,刘海粟夫妇绘松竹,张伯驹画梅掩于石后,逶迤向上生长的墨梅温婉飘逸,浓墨点苔,淡墨圈花,其运笔如春蚕吐丝,清新脱俗。从题记能看出,此作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下创作,“岁寒四友”交互辉映相生相融,梅花占画面的比例不大,但边角一枝梅却抢眼独秀,空灵而富有趣味,如张伯驹的书法羽飞燕舞,其书体被称为“鸟羽体”,由此可见书画同源,互为表里。

 

卷首张伯驹题诗:“初冬雪意晚来无,主客言欢共对炉。比翼分飞南北侣,写成四友岁寒图。辛酉立冬,陈英先生、金岚女士约聚。晚饮既饱,醉后与室人潘素,及海粟兄、伊乔嫂夫人合写是幅。余等比翼南北双飞,为芝兰金石之交。海粟兄题诗,名曰四友图。时余年八十有四,海粟兄八十有六,亦如岁寒后凋之松柏,其乐何极?归家已夜子时矣,或亦为日后燕京之掌故乎。因赋俚句记之。中州张伯驹题。”钤朱文印“京兆”“平復堂印”“丛碧八十后印”,白文印“张伯驹印”。


卷尾刘海粟先生题跋:“松梅竹石称四友,风霜雨雪贯岁寒。只恐人情易翻复,故教写入画图看。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七日积翠园雅集。潘素、夏伊乔、张伯驹,刘海粟合作。公孙浑脱舞,只好自己看。”跋后钤白文四印:“潘素之印”“夏伊乔”“伯驹长寿”“刘海粟”。

 

收藏章:朱文“积翠园珍存”“岚英心赏”“墨缘铸情”。

 

刘海粟、夏伊乔、潘素、张伯驹  四友岁寒图卷 

92.5cm×218cm 纸本墨笔  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藏


6.唐云《墨梅图》轴

 

画面中梅杆自右下横出,在左中盘曲之后向上勃发,钢挺径直,于末梢处又折枝,欲断还连,穿插乱中有序,尽显老梅意趣。主干浓淡墨互破,飞白扫笔、破笔点苔,花朵圈点随意随形,间有破笔抖笔圈点花形,与主干笔法呼应,配上唐氏书法题诗词,以书入画以画衬诗,画面统一又富于变化。尺幅近六尺整纸,用笔用墨酣畅淋漓,可以想象画家酒后微醺潇洒用笔的气势。


画家题跋:“先生小住醉中天,一梦醒来又隔年。似与寒梅寻旧约,酒香花气满春烟。金岚陈英同志正之。唐云酒后草草并题。”钤三印:白文“唐云唯印”、朱文“大石翁”“敝帚”。

 

收藏章:朱文“陈英”“积翠园主杨金诺之印”、白文“岚英心赏”“春满中华”。

 

7.关山月《红梅图》卷


此卷以胭脂、朱膘绘红梅,花团锦簇,用浓墨重笔、没骨写意画枝干,或枯笔横扫,老辣虬劲,主干重墨双勾,以淡墨相许,花朵浓淡疏密层次分明,点苔活跃不拘。布局八面出枝,虚实空灵,疏可走马密不压抑,意贯气连。画面热情浓烈视觉开阔,野性而不失娇媚,尽显关氏梅花的主要特色。卷后有十位名家题跋。

 

作者题款:“红梅图。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初雪,炉边呵冻成此。关山月客北京。”钤白文印“关山月印”、朱文印“报春”。


收藏章:朱文“艺苑奇葩”“墨缘铸情”“积翠园珍存”“陈英之印”“陈英”“七十年代”“积翠园主杨金诺之印”“陈英藏书画印”、白文“岚英心赏”“金岚之印”“春满积翠园”“杨陈英鑑赏印”。

 

8.萧淑芳《百花图》卷

 

此卷是积翠园艺术馆馆藏书画长卷中唯一一幅女画家的书画长卷,又由吴作人题卷首,后续有数名家题跋。此卷设色绘三十多种花卉,形态各异,艳丽纷呈。其中以没骨法绘红梅与腊梅两株,红梅为主,一主一次向上蓬勃生长,主干鲜嫩出枝,设色花朵丰腴饱满,与其他花卉相互融合,体现了女画家的细腻温和与娟秀文气。

 

卷首题:“一九七七年,百花卷,作人篆。”钤二印:白文“吴”、朱文“作人”。卷末作者款:“陈英金岚同志属存,萧淑芳。”钤朱文印“萧淑芳”。

 

收藏章:白文“积翠园主”“岚英心赏”“花常好”“百花齐放”“春满中华”“春满积翠园”“杨陈英鉴赏印”、朱文“积翠园珍存”“艺苑奇葩”“飞舞”“积翠园主杨金诺之印”“岚英心赏”“风雨不动”“莺歌燕舞”“墨缘铸情”。

【详见《中国书画》2016年6期】


点击此处订阅《中国书画》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