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长津湖》IP,撸一撸朝鲜战争

 哪儿托新知社 2021-11-11

国庆期间《长津湖》作为最大的IP上映了,终于有机会能撸一撸朝鲜战争了。

总的来说,是国产主旋律电影的高水平之作,历时五年,三大国内顶级导演,战争场面非一般制作电影所能比。甚至有解放军直接参加,除了美帝的飞机,上的坦克火车基本上都是真家伙。场面大则大矣,但是剧情略显单薄,连冰雕连这样值得大书特书的情节也是一笔带过,但有人说是为了给续作水门桥战役留下的伏笔,也许吧。 

朝鲜战争是一场中美两国一度都不愿意提及的历史,美帝不愿意说是因为败得太丢人,中国也不太愿意说,中学课本里我印象中对朝鲜战争一直是讳莫如深。作为看着《兵器知识》、《舰船知识》长起来的初代军迷,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是用了一段时间了解的。看了张大华的朝鲜战争著作以及李奇微的战争回忆录,这次就用上帝视角,把朝鲜战争的过程大概说一下。 

朝鲜战争缘起

在我的印象中,长津湖战役并不见于各种史料中,一般的都把发生在长津湖的这场仗叫做二次战役。关于长津湖战役的这个说法,我记得第一次还是听矮大紧高晓松在漫谈节目《晓松奇谈》里听到的。高晓松此人,虽然现今因为国籍的问题搞得名声不太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普及朝鲜战争以及中国历史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我这不是在给晓松同学找补,他的这个《晓松奇谈》借了互联网自媒体的东风,搞成了一个流量节目,免不了就为了吸引流量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大话,但是总的来说三观还算正。

朝鲜战争前夜,中国刚打把老蒋赶到台湾岛苟延残喘,那个时候的世界跟现在还很不一样,那时候韩国还叫南朝鲜,美国和苏联是世界两大霸主,而世界也在分裂的前夕。而朝鲜战争,也只是一场北朝鲜的统一战争。这可能跟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太一样,朝鲜战争的起因竟然不是美帝和他的走狗李承晚挑起的,是金正日打响的第一枪。

在国共战争时期,东北有大量的北朝鲜浪人,这些朝鲜人加入四野,跟着林副统帅南征北战,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后来金日成在苏联的支持下二分半岛有其一,北朝鲜建国。接着金正日把这些北朝鲜战士要了回去,再加上斯大林的大量坦克大炮,就准备发动统一战争。

北朝鲜发动的统一战争,由于是突袭,所以一开始打的还算不错。南朝鲜国防军和随后赶来的美军被打的抱头鼠窜,一直退到了釜山。然后美帝才发现不对,派出主力军团从仁川登陆,切断了北朝鲜的战线,北朝鲜一下子从军事如潮变成了弹尽粮绝。

这之前毛主席目光如炬,已经预感到美国人可能会从仁川登陆介入朝鲜内战。但是金日成老小子已经被前期顺利的战事冲昏了头脑,根本就没有理中国大哥的提醒,根本就没有在仁川设防,让美帝大军长驱直入。此后美帝的钢铁洪流就开始了更加迅猛的反攻,在南朝鲜带路党的指引之下,很快就打到了三八线。毛主席预感到战火有可能燃烧到家门口,命四野驻防鸭绿江,以备不测。美军这个时候已经从各种途径得知了志愿军的异动,但是傲慢的美帝作为当时武林第一高手,兼之手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子弹,根本看不起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军队,更加不相信志愿军会入朝作战,径直跨过了三八线。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1950年12月,人民日报发出了著名的社论,勿谓言之不预也。话音未落,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

此时,朝鲜半岛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竞技场。

老大哥苏联算盘打得震天响,这场世纪大博弈之中,无论谁赢了苏联都能从中渔利。中国赢了,苏联就能拿到南朝鲜的海港从而获得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中国顶不住美军,退回东北,那苏联也就有了出兵东北的名义。如果中美隔鸭绿江对峙,那么中国就成了美苏冲突的缓冲。因此老大哥苏联态度暧昧,台面上是想要支持北朝鲜统一朝鲜半岛,但台面下面也想趁乱大捞一笔。而此时,龟缩台湾的国民党也在积极联系留在大陆的残余,随时准备策应可能会发生的东北战乱。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留给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问题就是,东北何去何从的问题。1950年,建国不到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朝鲜就是保东北,保东北就是保新中国。如果说能不能打不是问题,那么问题就变成了怎么打。中日之战刚刚结束,小日本搞了个大东亚共荣圈,就把中国摁在地上摩擦了八年。而这样用整个东亚的战略物资武装起来的日军,在美帝面前就是个战五渣。从1941年偷袭珍珠港,到1942年太平洋岛链争夺战,自认为有光照大神神功护体的帝国海军就被打残。顶着“王国兴废在此一战”信念的日本,将中国和东亚的主力不断的调往太平洋,不断被消灭在太平洋战场。

如果参考中日之间的差距,那么中美之间的差距基本上就是冷兵器对阵热核武器,这个差距谁看了谁虚。能不能打怎么打,这绝对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最后终于决定,由彭德怀率四野入朝作战。从这个事情也能看出来老毛子一向的没有担当,当大哥的没出息,出了事就只会让兄弟们给我顶住,还出尔反尔最后谁都不相信他,最终崩溃也是应有之义。

入朝五大战役

志愿军入朝后迅即寻找韩军,并将其迎头痛击,第一次战役开始。得到韩军被痛打的消息之后,麦克阿瑟根本没有想到是入朝的志愿军竟然敢于主动攻击,以为是北朝鲜的游击部队,还劝这帮惊魂未定的韩军淡定。美帝王牌陆战一师很快就为他们的轻敌付出了代价,很快他们发现现在的对手作风诡异,根本不像北朝鲜的散兵游勇。往往是上一秒钟还一个人都看不见,下一秒钟就枪声大作,队列迅速被切割首尾不能相顾。这就是著名的云山阻击战,陆战一师伤亡两千,中美第一次交手,打成这样,举世震惊。

紧接着就是电影《长津湖》所展现的第二次战役。陆战一师惨败之后,麦克阿瑟才开始有点儿慌了,命令全军继续向北加速进军,生怕被包了饺子。这个时候九兵团被紧急征召入朝作战,电影里就是张涵予扮演的宋时轮率领的那支部队,将陆战一师紧紧咬在了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火力大多是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这种枪是著名的瞄不准,而且瞄准了也打不死。后勤补给就更是原始,经常是啃一口雪啃一口坚硬的炒面,非战斗减员严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装备精良后勤补给充沛。但是志愿军的作战意志和无畏精神消弭了这种巨大的差别,据后来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在回忆录里说,漫山遍野的志愿军蚂蚁一样扑向美军,没有一丝畏惧,一片一片的倒下,然后一片一片的再冲上来。在美军出动飞机和重型武器的情况下,陆战一师还是被志愿军切割成几段。后来,史密斯向麦克阿瑟申请向南撤走,并信誓旦旦,如果不尽快撤走,陆战一师可能看不到明早的太阳。

第二天,被分割包围的美军各部都在拼尽全力的设法打通各部,他们利用坦克和炮兵开路,在航空兵不断地火力支援下,拼命地向南溃逃。由于装备和武器的差距实在太大,志愿军九兵团没有最终完成对陆战一师的合围,让美军逃走,这也成为宋时轮后来最大的诟病。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还是全歼了美军精锐北极熊团2000人。

这之后就是美军一路跑,志愿军一路追,一直把美军赶过了三八线,同时也顺利的收复了平壤,二次战役结束。

接着就是第三次战役,志愿军越过三八线乘胜追击,美韩军队士气彻底崩溃,旋即攻下汉城。志愿军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捷报传到国内,老将军萨镇冰老泪纵横,回忆起57年前的甲午悲歌,无法抑制内心激动,赋诗一首。

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美军高层对前三次战役的糟糕表现表示震怒,让李奇微顶上,接替麦克阿瑟成为在朝美军的最高统帅。但是临阵换将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美军作战依靠机动的武器和物资,势头很大,但是在朝鲜这种多山的地形下无法施展开,只能依靠大路。虽然装备精良,但是打的很憋屈,机械化部队除了当靶子之外作用不大,经常夜战,空中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因此基本上没太能找到北。

丢了汉城之后,美军震怒,这相当于武林盟主被扫地僧打了,脸上太挂不住了,于是压上基本上全部家底展开全面反攻,在飞机坦克的簇拥之下重新杀回三八线。志愿军由于战线过长,加上后勤供应本来就薄弱,于是撤出汉城,撤回三八线以北。美军在此战中投入了六十万人,气势汹汹而来。志愿军由于装备等原因,损失惨重,但是依然顶住了美军的压力,美军无法在三八线无法前进一步。这就是第四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和美军展开拉锯式的激战,取得了遏制美军攻势的战略成功,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朝鲜战争中大部分的战斗伤亡和被俘都是在这一次战役中出现。

苏联在目睹了中国军队在朝鲜的表现之后,眼镜掉到地上碎了一地,本来想着下山摘桃子,现在有可能连汤都赶不上了。由于美苏有互不侵犯条约,不好直接下场打,于是大规模向志愿军交付武器和物资。本来就战斗力爆棚的志愿军拿到了老大哥的装备之后,攻势就更是犀利。到了上甘岭战役的时候,跟中学课本里写的不太一样的是,那个时候志愿军已经能够拉着苏联的喀秋莎对着美军阵地一顿齐射,让美军阵地一片火海了。而且从那个时候开始,因为有苏军打飞机的高射炮,美国飞机也不敢像原来那样肆无忌惮了。

山河无恙

五次战役之后,基本上就到了朝鲜战争的尾声。

美军倾其全力也无法北进三八线一步,最终只好选择在板门店和中朝签署停战协议。朝鲜战争是建国以来办的第一件大事,堪称立国之战。朝鲜战场上那些最可爱的人,用一代人的伤痛抚平了这个老大帝国百年的屈辱,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才使得民族能够重回世界之巅。苦难深重的民族能有今天,不是靠妥协,不是靠抱粗腿,更不是靠认干爹,在血泊中站起,焕然一新,整装待发。今天我们终于有勇气能过重新审视朝鲜战争,给予这场人类历史上战争巅峰以应有的历史评价,是自信大国的应有之义。

电影结束后,等到字幕出完也没有等到彩蛋。走出影院,夜色阑珊,高楼林立。广场上孩子们在追逐嬉戏,国旗在视线所及的每个角落随风飘荡,也许这就是《长津湖》最好的彩蛋。

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终不负先辈抛洒过的热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