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重大社会理论问题的新思考

 东山威夷 2021-11-11

思考良久。今天决定公之于众。

有一个很重大的哲学世界观问题:关于微观“量变”、宏观的“质变”和“中观的度”,他们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样一种情形?

一般我们都是认为,(一)量变不是质变;(二)量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经过长期的量变积累就会发生质变;(三)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新的量变继续;(四)“度”是事关量变与质变的重要关节,在“度”以内的发展是量变,超过了“度”的界限就发生了质变。

(五)不能搞“庸俗进化论”,只讲量变,不注重质变,忽略、耽误了事物发展的大好机遇;

(六)不能搞“激变论”左倾机会主义,忽略量变的积累而单单追求质变的“革命轰动”,这就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懒惰主义!

这些理论论述,都没有硬伤。那么,我们要进一步追问一下:什么是社会运动、变化?它是人们头脑中的量变、质变,还是经济社会物质发展的“具体变化”?……

一个深刻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的发展”还是“物质(资本)的发展”?

先表明一个立场:无论是物理学的科学实验,还是关于社会历史的研究,都是有“人的因素”参与其中的认识和实践活动。100%排除人的参与、干扰因素的纯客观研究,是空想,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社会历史的“量变”,来源于一个渴望,发自人类内心深处的星星点点的火苗的跃动。经过长期的“科学化区分”,我们发现有3个重要的“经济哲学范畴”:需要、欲望和需求。

心理需要,不仅仅是“社会化的人类”具有,野生的纯自然的动物、乃至植物也有。需要是无限的,比如“求生存”的心理需要,最为基本的吃饭、穿衣、居住、种的繁衍生息等“生理心理学需要”,这是最为原始、也最为强劲jing的发自灵魂深处的“无限需要”。这种力量,是野性的,是比核能强大一百万倍的能量。它是冲决道德防线、违拗ao法律法规、打破常规的“破坏性创新”的底层力量。俗称“人性”。任正非、华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人性的洞察。

再比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为了求真(追求科学真相、真理的执着、甚至是执拗niu),为了光耀门楣扬名立万光宗耀祖,为了实现自我的“精神价值”……等等,这也是一种“近乎愚顽的”生命原始冲动。没有“自我实现需要”就比“求更好生存需要”就高尚、就高级,没有这样的道理,只是人们“生命智慧”的抉择不同而已。这个“自我实现”心理需要的能量,同样是原子弹、氢弹级别的爆炸当量。

需要是无限的。试图阻挡心理需要的满足,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为齑ji粉。只能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法”而从事。中华民族,14亿多人;加之海外华人,20亿左右。相当于人类社会1/3多的人口,其需要是怎样的一种当量,不可思议!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群众的需要,更是无限的巨大。

在“经济哲学”上,心理需要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存在:心理需要是发散的,连发出需要的本人、社会集团主体有时候都是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这就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正确引导”的存在。于是,“文化欲望”哲学范畴隆重登场。

欲望,是社会性的;比之于“需要”的自然性、野性,欲望是经过不同的民族风俗民情、不同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同社会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反复塑造”过的更加具体化的心理需要。

人们有出行的“需要”,是用马驴等畜力,还是用石化燃油汽车,还是选用电动、氢能新能源汽车,这就是:“欲望”。欲望完全不同于心理需要,它不是无限的,它是具体的,它是有限数量的——是可以“社会化测量”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学研究”,不能单单蹲在办公室、书房里,看数据、研究分析,而是应该进行科学的“社会学”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为国家的决策、政策制定做贡献。

单单有“社会文化欲望”的数量化研究,还不够。还要研究具体的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以现实货币购买力为坚实支撑的“欲望”,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哲学范畴”。

需求,就非常具体了。一年之内的“需求”数据、一个季度之内的“需求”数据、一周左右的“市场需求”数据的调查、研究和精准预测,这些都是“量变”研究的具体内容。

社会历史的量变,它是物质上的变化,还是心理上的变化?它是社会实践上的数量变化,首先是“人的原始需要、可调控的欲望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