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初年,高丽为何不自量力的想要征讨明朝?

 天地任逍遥耶 2021-11-11

中朝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交,免不了打交道;中国多个王朝曾经保护过朝鲜,也跟朝鲜发生多次战争,可谓爱恨交织。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生的战争基本上是中国主动进攻朝鲜。

文章图片1

但是也有一次例外,是朝鲜主动向中国叫板。

这件事发生在14世纪末,即高丽王朝即将灭亡的时候。

当时元朝已经灭亡,明朝刚刚建立,国力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高丽王朝为什么不自量力,以卵击石要跟强大的明朝开战,不是自取灭亡吗?

之所以如此,有三个原因:一是政治斗争的需要;二是明朝不承认高丽政权;三是高丽统治者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向明朝发起挑战的,是高丽王朝第32任君主(1374年-1388年在位),名叫王禑。

文章图片2

他的身世就像秦始皇一样,是一个谜。

王禑出生时高丽的文武百官并不知情,也没有在皇宫、而是辛旽家中长大。

因为他的生母并不是父皇恭愍王的后妃,而是一个宫女,而这个宫女曾经是大臣辛旽的侍婢般若。

这个辛旽原来是个僧人,因为善于投机钻营,深得恭愍王宠信,被委以重任,史称'内外之权,悉总于旽',活脱脱就是吕不韦第二。

辛旽的下场也跟吕不韦相似,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初七,恭愍王以谋反的罪名将其除掉。

文章图片3

直到此时,恭愍王才对自己的大臣公开了一个秘密:你们知道吗?我有个儿子,名叫王禑,已经7岁了。

当时恭愍王没有儿子,现在突然有了个7岁的儿子,对高丽王朝来说是个好事,很多大臣表示欣慰,纷纷祝贺。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臣提出异议:“我们从没有听说皇上您有儿子,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儿子,而且是在反贼辛旽家长大,这孩子来历不明。”

言下之意是:这孩子来历不明,很可能就是辛旽的儿子,我们不认可。

不但大臣不认可,而且太后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接受这个突然出现的孙子。

不过恭愍王还是排除阻力,打算将其立为储君。

文章图片4

可是还没有等恭愍王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就在1374年10月27日(洪武七年九月廿二)被宦官勾结卫士给杀掉了。

这时候,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产生了争执。

以明德太后及侍中庆复兴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王禑虽然是恭愍王的独子,但一则年幼,二则身世不明,不能继任。他们认为应该在宗室中另择一人为王。

而高丽内部亲元派则主张让长期在元朝残留政权生活的沈王脱脱不花担任高丽国王。

还有一派在以守侍中李仁任为代表,他们主张立王禑为王,

最后李仁任的意见占了上风,在洪武七年(1374年)九月二十五日让9岁的王禑继承王位,史称高丽禑王。

尽管如此,部分大臣对他的继承权保持异议,王禑也觉得有点不那么理直气壮,因此他亟需用行动证明自己,树立权威。

而敢于向大明开战,是最好不过的方式。自古以来很多对外战争就是转移国内矛盾,王禑这样做不难理解。

明朝不认可

王禑即位后,对外政策是脚踩两只船,既和元朝残留政权北元友好,也希望跟明朝建立友好关系。

文章图片5

王禑这样做是沿袭了高丽历代统治者的外交方针,即谁也不惹,与周围邻居保持友好关系。

公元937年,高丽在灭掉新罗、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之后,就坚持和平共处原则,与邻国辽、宋、金、元都保持着密切联系。

元朝建立前,曾经保护过高丽,打败过入侵高丽的契丹军队。

1216年,契丹(东辽国)的反蒙势力数万人入侵高丽,势不可挡;高丽军队一触即溃、兵败如山。

原来高丽政府军都是老弱病残,有战斗力的部队是权臣崔忠献的私人武装,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态势。

因此契丹攻城略地,骚扰高丽三年之久。

1219年蒙古雪中送炭,出兵打败了契丹军队,挽救了岌岌可危的高丽政权。

因此高丽统治者感恩戴德,开始把蒙古人当大哥,每年都向元朝进贡。

1231年,蒙古统治者借口使者著古与被杀事件大举入侵高丽,兵临高丽国都开京城下,高丽被迫求和并向蒙古称臣。

文章图片6

公元1232年4月,两国再次开战,起因是高丽王杀死蒙古委派到高丽的七十二名达鲁花赤(管理高丽的象征性的行政官员)此战高丽获胜。

1235年,蒙古再征高丽,战争持续了4年之久将高丽打败。

此后的十多年里,两国爆发两次战争,最后以高丽认输而告终,确立了君臣关系。

从1258年之后,高丽向蒙古年年纳贡。

不仅如此,作为高丽王的王仪(后改名王植)还曾亲自朝觐元朝统治者。

更有甚者,忽必烈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忽都鲁揭里迷失下嫁给高丽世子王谌,实现了'元丽联姻';王堪即位后,还把20名贵族子弟送到元朝做了人质。

同时元朝还在高丽设置征东行省,以高丽国王为征东行省丞相;不仅如此,此后的六代高丽国王都不能自主享有庙号,只能从元朝那里得到。

文章图片7

这段时期内,高丽的服装蒙古化,蒙古人、回回人、吐蕃人大量渗透,高丽蒙古化严重。高丽政权跟傀儡差不多,内政外交受元朝左右。

1356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高丽趁机摆脱了元朝的控制,但是同元朝的宗藩关系依旧存在,毕竟“友好”一百多年。

因此继承王位后,王禑依旧不愿意得罪北元,同时希望得到朱元璋明朝政权认可。

北元统治者态度积极,承认王禑高丽统治的合法性:'夫父死子继,古今之通谊也。理苟安,何难改作? 今以牟尼奴为征东省左丞相、高丽国王!”

对此,王禑非常感激,对北元的使臣说:'丞相(纳哈出)与吾先君称兄弟,吾以父事之'。

可是朱元璋却不承认王禑统治,尽管王禑主动向明朝示好,还采取了实际行动,比如改全国的官服为明朝官服。

文章图片8

但是朱元璋不改初衷,就是不承认王禑的高丽政权。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朱元璋这样做也不是平白无故的,主要理由有两个:

一是1374年,恭愍王遇弑后,明朝派到高丽索取马匹的使者蔡斌和林密在高丽杀害和绑架;二是受程朱理学影响的新兴士大夫认为一个姑娘不能嫁两个丈夫,一个臣子不能有两个主子,高丽在跟明朝建立关系的同时,还跟明朝的死敌北元保持外交关系,是坚决无法容忍的。

于是,朱元璋不但不跟高丽发展友好关系,还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向高丽送去了圣旨,表示要在鸭绿江以南设立铁岭卫,归于辽东都司总管。

铁岭卫本来就是中国领土,辽、金、元三朝都把它在作为与高丽王朝的国界,朱元璋此举无可非议。

但是因为国内动乱,高丽乘人之危已经占领该地32年,王禑认为如果让步,就是对明朝服软,会损害自己在朝中的威信。

于是,1388年他采纳了激进派门下侍中(相当于丞相)崔莹的意见,作出了与明朝开战的决定。

王禑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昏头,而是有一定的自信,这个自信来自他有个悍将李成桂。

拥有悍将,高丽自信心爆棚

李成桂出身新罗贵族。父李子春为地方豪族,任双城总管府千户。1356年,高丽攻其地,李子春随即归附,任东北面兵马使。

此人自幼爱好打猎,武艺尤其是射艺高强,而且有军事天赋,是杰出的军事家。

他战功卓著,所向披靡叫人闻之色变。

1361年,李成桂只用了1500人就迅速平定了让其他政府军一筹莫展的,秃鲁江万户朴仪发动的叛乱。

1362年正月,他又和上将军李芳联手击退了红巾军的入侵。

当时中国境内红巾军数万人在潘诚的率领下渡过鸭绿江,侵入高丽境内,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无敌,连克多州,一直打到西京(今朝鲜平壤)。

但是李成桂一出现,红巾军就开始节节败退。

文章图片9

两个月后,李成桂出任东北面兵马使,将入侵的辽阳行省实际统治者、元朝军阀纳哈出得到跪地求饶,连声说“李将军用兵如神,我再也不敢了。”

1364年,依附元朝的高丽反叛者崔儒,同样被李成桂得到找不着北。

1370年,李成桂只带骑兵五千、步兵一万攻打东宁府(元朝在朝鲜划定的行政区,朝鲜半岛西北。)将北元政权委派的东宁府同知李吾鲁帖木儿打得抱头鼠窜,

1377年到1982年几年间,李成桂在智异山、西海道(黄海道)、荒山等地,几次痛击倭寇,将其打得心惊胆战,换上“恐李症”。

1383年8月,明朝命北元降将胡拔率领的女真人入侵朝鲜吉州,李成桂率兵迎战,将胡拔打得落花流水。

因此,王禑充满自信,觉得自己有能力跟明朝较量。

但是王禑还是太天真了,李成桂野心勃勃,是曹操第二,想取而代之,根本不会听其指挥,为他当炮灰。

同年四月,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入侵中国。

但是一个月后,战无不胜的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就以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为由上书说这仗大不了,还是回去吧。

可是王禑一意孤行,不许撤军。

文章图片10

但李成桂和曹敏修违抗命令,在威化岛回军,带兵杀入开京(今朝鲜开城),将王禑的得力助手、门下侍中(首相)崔莹逮捕,掌握了高丽政权。

6月,王禑被迫让位,退出历史舞台,被流放江陵,1389年被杀。

王禑的征辽战争,也成为历史笑话。

不过,即使李成桂没有抗命,入侵辽东,结果也一定是惨败而归。

因为当时的朱元璋基本统一了中国,势头正盛,又刚刚招降了纳哈出;由将军冯胜率领的20万精锐部队驻扎在辽东。

而高丽政府军不过5、6万军队,真要开战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会有好果子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