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发性大动脉炎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中医师777 2021-11-11

1.先天性胸主动脉缩窄症

多见于儿童与少年,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特点是病变在动脉导管韧带附近,呈局限性环形狭窄。临床表现双上肢血压高和下肢血压低;血管杂音在胸骨左缘上方;胸部X光片可见第37肋骨下缘有扩张的肋动脉压迹。而大动脉炎发生于胸主动脉的位置较低,病变为长段狭窄及很少有肋骨压迹,常为多发性病变。

2.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多见于55岁以上男性病人,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患肢缺血症状发凉、麻木、疼痛、间歇跛行、肢端坏死、溃疡等,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目前认为是一种免疫性血管炎;大多数见于 2040男性病人,病变主要累及下肢中、小动脉,如股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表现患肢缺血症状如凉、麻、痛、间歇跛行、肢端坏死。累及上肢者少见。

4.巨细胞性动脉炎

又称颞动脉炎,其病因不明,病变除累及颞动脉外,还影响枕动脉、脑动脉、颈总动脉和肱动脉等,由于病变血管闭塞而产生严重的头部和眼部缺血症状,与大动脉炎的头臂动脉型相似,但本病多发生在5090 岁的老年人,女性罕见,病变不累及胸腹主动脉。

5.胸廓出口综合征

由于胸廓出口处解剖结构的异常,如颈椎、第一肋骨畸形,或斜角肌的炎症及劳损,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压迫锁骨下动脉、静脉及臂丛神经,可引起患肢发凉无力、桡动脉搏动减弱等症。与大动脉炎的头臂动脉型相似,但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人有明显的臂丛神经受压表现,如臂部及手放射痛,感觉异常;如锁骨下静脉受压可出现颈部和上肢静脉怒张。体检时常见锁骨上区饱满,有压痛,桡动脉搏动的强弱可随头颈和上肢的转动而改变。X线检查有时可见颈肋等畸形。

6.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病变分布与大动脉炎相似,累及主动脉及其各部位主要动脉分支,但无急性炎症期,很少出现血管完全闭塞,造影呈典型"串珠样"改变,病理检查血管壁中层发育不良。

7.先天性主动脉发育不良

病变位于肾动脉起始以下的主动脉,主要位于主动脉分叉上方,累及骼、股动脉,下肢缺血症状严重,少见高血压。

8.结缔组织病引起的大动脉病变

(锌rd10Ra9H及为.总干大定托资5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白塞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即风湿类疾病)均可累及大动脉,当出现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时需与大动脉炎鉴别,鉴别要点是这些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与特异性抗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是抗dsDNA抗体和抗 Sm抗体,系统性硬皮病的抗着丝点抗体和抗 Scl-70抗体,白塞病的特异性皮肤针刺反应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皮下结节、高滴度类风湿因子及特殊的骨与关节改变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