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尚见老师运用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经验 2009年第9卷第1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1-11-11

【关键词】  孙尚见 中医药 胰腺癌

浙江名医孙尚见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20余年,有着丰富临床经验,运用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理法方药有自己独特见解,对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防止肿瘤转移,甚至治愈癌症患者方面,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感悟颇深,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胰腺癌易出现腹痛、胁痛、黄疸及腹水并发病。属中医“积证”、“腹痛”、“胁痛”、“黄疸”、“鼓胀”范畴。孙师认为:癌症发生既有六淫七情劳伤之诱因,又有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之异常,更为强调一点是有癌毒存在,附着于瘀血、痰湿等有形之邪,逐渐蓄积,待力量大于抗癌力(正气)时,就发生癌症。而胰腺癌之初,多因湿热毒邪侵入肝胆,肝胆湿热内蕴,肝气乘脾,湿热郁滞脾胃,以至脾失健运,湿困热蒸,产生痰毒,入于肝经,阻于血络,形成血瘀,痰血瘀毒互结,积入左胁而成痞块,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肺脾肾通调水道功能,则水液代谢失常,由于癌毒附于有形之邪上,其性胶着,病情缠绵不愈,久必伤肾,脾肾阴阳亏损,水液聚集,最终发展为鼓胀。

    2  分型论治

    2.1  肝气乘脾型从脾胃论治  临床症状:腹背痛,纳差,恶心呕吐,呃逆,舌淡紫苔白,脉弦。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呕,兼软坚散结。基本方,自拟清胃消结汤:薏苡仁、白茅根、旋复花、代赭石、赤芍、鳖甲、三棱、昆布、海藻。随证加减:三七、川贝、仙鹤草、炒枳壳、姜半夏、姜竹茹。

    病案1:患者,男,49岁。2004年10月中旬初诊。患者上腹胀不适伴消瘦6个月加重1个月。患者近6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有腹胀、消瘦,近1个月以来出现明显消瘦,体重减轻约5kg,伴有明显上腹部疼痛,恶心,时呕吐胃内容物,无反酸,无黄疸,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胰腺肿大、胰体部探及约10cm×4.9cm实性肿块,考虑:胰腺占位,行MRI检查诊断:胰腺癌,行PET-CT检查腹部胰体见一10.5cm×3.9cm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灶,最大SUV12.9,相应CT层面见胰头肿大,胰体可见低密度灶。肝脏、脾脏及胃肠道未见异常。诊断:胰腺癌。检查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血糖正常,AFP<10ng/ml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胃脘部明显压痛,肝脾胁下未及,舌暗红,苔白腻,脉滑。西医诊断:胰腺癌,中医辨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结于胁下,肝气乘脾,脾失健运,脾胃升降失常。患者拒绝手术及化疗,要求中药治疗,处方:薏苡仁60g,白茅根60g,旋复花10g(包煎),代赭石10g,赤芍30g,生制鳖甲各10g,三棱5g,昆布5g,海藻5g,三七30g,川贝5g,仙鹤草45g,炒枳壳3g(后下),姜半夏10g,姜竹茹10g。二诊患者无特殊不适,饮食、睡眠可,体重增加,一般情况好,腹部无压痛,无黄疸,以后以此方加减治疗,现患者一般情况好,腹部无疼痛,无黄疸,病情稳定。

    2.2  肝胆湿热型从肝胆论治  临床症状:腹胀满,左胁胀痛,黄疸,身热不扬,小便短黄,舌红或绛,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抗癌排毒,软坚散结。基本方,自拟软肝消结汤:薏苡仁、茵陈、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鳖甲、莪术、旋复花、夏枯草。随证加减:失笑散、白茅根、仙鹤草、垂盆草。

    病案2:患者,女,50岁。于2004年10月6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黏膜黄染,伴有瘙痒。查体: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心肺(-),肝脾胁下未及,腹水征(-),左腋下可触及约1.0cm×1.0cm×1.5cm肿大淋巴结2个,活动,质硬,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舌绛,苔黄腻,脉濡。实验室检查:肝功:黄疸指数120u,谷丙转氨酶45u,CA199为41.63ku/L,AFP(-)。查彩色多普勒示:胆囊积液,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考虑胰头癌。CT示:胰头颈部占位(大小6cm×7cm)。处方:薏苡仁100g,茵陈60g,白花蛇舌草60g,赤芍60g,败酱草45g,制鳖甲10g,莪术5g,旋复花5g,夏枯草60g,白茅根30g,仙鹤草45g,垂盆草45g,荆芥2g,茜草12g。二诊:皮肤、巩膜黄染消退,左腋下肿大淋巴结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黄疸指数20u, 精神好转,饮食增进,体重增加,以后以此方加减治疗,现患者一般情况好,纳可,二便调,无黄疸,病情稳定。

    2.3  瘀毒水阻型从络论治  临床症状:面色黧黑,左胁下坚硬,腹部胀满,青筋暴露,舌质紫暗,脉涩。治法:通络化瘀,利水散结,化痰祛湿,扶正抗癌。基本方,自拟腹水(龙)方:蝼蛄、龙葵、川贝、三七、野灵芝。随证加减:仙鹤草、小赤豆、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病案3:患者,男,62岁。2003年1月8日初诊。患者左胁痛反复发作1年,腹胀满2个月余。现腹胀大如鼓,昼轻夜重,左胁下坚硬刺痛,纳差,乏力,小便短少。入院体检:精神差,面色晦暗,腹部青筋暴露,腹部移动性浊音(+),肝脾胁下未及,双下肢水肿,舌紫,苔白腻,脉沉。查肝功能正常。MRT示:(1)胰腺癌(胰体部见4.5cm×2.6cm占位);(2)大量腹水。西医诊断:胰腺癌并腹水。中医辨证:痰瘀互结,肝络受阻,痰毒内蕴,三焦不畅,肝失疏泄,肺脾肾水液代谢失调。处方:龙葵120g,蝼蛄2条,川贝10g,薏苡仁100g,野灵芝30g,三七10g,茵陈30g, 赤小豆60g。 二诊腹胀明显减轻,移动性浊音(±),舌紫苔白,效不更方。 三诊腹水消失,以上方加减治疗至今,患者可下地干活。按:龙葵、蝼蛄、三七活血通络,利水排毒,软坚散结,川贝化痰散结软坚,赤小豆、茵陈、薏苡仁健脾利湿,野灵芝扶正抗癌。


作者单位:430016 湖北武汉,武汉艾克中医院(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

作者: 2009-8-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