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进士杜辂研究

 淡安 2021-11-11

明代进士杜辂研究

杨刚

明人公家臣称林泉杜氏为“鲁东鼎甲”,原因是杜氏的科场得意。杜氏六世祖杜时,嘉靖甲子科举人。其弟杜辂,字从殷,号质庵,嘉靖辛酉科举人,次年壬戌三甲第二名进士。历中书舍人、刑部郎中、河南按察司分巡汝南道副使,后因朝中“柄臣相倾轧”,则请告不出。万历《泗水县志》论杜辂曰:“自有科目以来,登甲科者,惟杜氏一人,微乎微矣!”由此可以看出杜辂在泗水历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然而至今尚缺乏对其生平事迹的系统研究,主要原因是可参考的资料较少又较为零落。笔者幼耽乡史,于先贤文献细加搜求,今就所知,略作论述。

一、家世

明朝初年杜氏始祖友忠迁于泗水,择城东二十里定居,因其地有林泉之胜,遂名林泉。友忠公有腿疾,以造纸为业。配张氏,生二子。次子荣,寿八十四,寿官。荣配赵氏,生三子。三子盛,字世隆,乡饮耆宾,重视教育,始教读书。盛配蒋氏,生四子。次子锡,字承恩,号惠斋。以岁贡起家,官直隶三河县丞,世称惠斋先生。自此,一个世家望族在泗水东乡悄然崛起。锡配陈氏,生二子。长子学诗,字以言,号卞坡。以选贡任江西九江府通判,历署德安、彭泽、瑞昌三县。又会三吴倭警,受命治兵,政绩卓著。后因猾胥风语中伤而归。学诗配吕氏,生三子。次子即杜辂,是为杜氏六世祖。其兄杜时,字景庵,号经魁,嘉靖甲子科举人。弟冕,县学生。 杜辂生于簪缨之家,自幼颖异,读书尚志,相传其乡举前曾苦读于泗东南能山朝阳洞。其父杜学诗致仕以后,“惟以读书课诸子”。自身的努力加之其父的细心教导,后来科举联捷,成为泗水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据《林泉杜氏族谱》载,杜辂元配孔氏、继配朱氏,有子茂年(迁居党家庙),孙良栋、家栋。卒葬尚书岭东。(笔者按:孔氏为曲阜世职知县承业公女,有杜辂书写墓表存于孔林。)

二、交游

古人和今人一样,也特别注重自己的朋友圈建设。杜辂自然也有许多好朋友,他们的经历、身份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朝中股肱、文坛巨匠,有的可能是地方官吏、庠学士子,有的也可能是乡间隐士、一方耆宿。今抉其要者,试作钩稽。

(一)、与于慎行

于慎行,字可远,又字无垢,号谷山。东阿县人。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万历初,晋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曾任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五年,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卒谥“文定”。是明朝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学者。 杜辂与于慎行的交往,以于慎行著作《谷城山馆全集》为依据。在于氏著作中涉及杜辂的主要有三处,其中以《游泗上泉林记》最能反映二者关系。“万历辛巳(1581)四月,……乃游泗上。出曲阜故城百武,杜宪伯从殷从东方来,车徒甚都,适与客遇。客从驴背上厉声呼:'下车!’问主人避客状。从殷大笑:'君即幸而过泗上,不呼主人安能飞度?’……盖是日杜君为客驰百二十里,未敢尝食,而予与杜君别且十年,相见道故旧,为欢若梦寐。”(《谷城山馆文集》卷十六)从以上应答和自述文字中不难看出,二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在此后的几天里,于慎行在杜辂的导引下游览了泗上诸泉。于慎行离开泗水南登峄山也是在杜辂的陪同下进行的。

(二)与萧大亨

萧大亨,字夏卿,号岳峰,其先江西吉水人,及其父始侨居济宁,后徙泰安州,遂为州人。嘉靖辛酉科举人,壬戌科三甲进士。曾筹边数十载,后又任兵、刑两部尚书,是明代政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杜辂与萧大亨的交往没有具体文字作为依据,乡人传说二人为儿女亲家。经查阅两家族谱,并没有找到相关文字给予证明。然而经过分析,二人却有着特殊的缘分。萧大亨为泰安州人,这是比较广意的说法,具体点应该是泰安州放城里萧家庄人。其地正处于泰、泗交界地带,杜与萧之间首先具备了地缘上的交往可能。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杜与萧之间存在着同样的科举经历。嘉靖四十年辛酉科乡试,杜辂与萧大亨同中举人。第二年壬戌科会试,杜与萧又同时联捷成进士(杜辂三甲第二名;萧大亨三甲第一百六十名)。这种少见的同年友谊和相隔较近的地缘优势,一定会促成二人的交往。除此之外二人有着共同的好友——于慎行。于与萧交往密切,万历三十五年于慎行卒于京邸,大司马萧大亨亲视含饭。由此可以窥见于与萧交契甚笃,感情深厚。“相见道故旧,为欢若梦寐。”当年于慎行与杜辂“道故旧”时很可能会提到萧大亨与杜辂的非凡经历。《泗水县志<艺文志>》中有一篇《谭公清田碑记》,作者是萧大亨。从文章内容看,此文应该作于万历二十年左右。文章开头讲:“时乡士大夫暨耆老辈伐石于山,计勒碑以识不朽,爰请予言以记之。”萧大亨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泗邑乡士大夫和耆老辈的邀请。泗邑大夫中是否有杜辂,尚不敢肯定,因为杜辂的生卒年月不详(其卒年在万历九年至万历二十四年之间)。如果乡士大夫中没有杜辂,我想乡士大夫和耆老邀请萧大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会利用杜辂与萧大亨的交往关系,这应该是极有可能的。从以上论述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二人一定存在交游。

(三)与公家臣

公家臣,号东塘,蒙阴人。隆庆五年中进士,初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因事被谪,降为泽州判官,后任南京户部主事。卒于滁州,赠礼部左侍郎。著有《柳塘集》。 杜辂与公家臣的交往,主要依据为公家臣所撰《明故封奉政大夫前江西九江府通判卞坡杜公(学诗)墓志铭》。其中写到“仲氏(杜辂)余同年友也,泗去东蒙不百里,余尝拜公堂下,亲睹公言语行事。……'先君子墓道之石,不可以无铭,子其图之。’”由此可窥二人交往之一端。

(四)与刘不息

刘不息,字体道,滋阳(今兖州)人。隆庆二年进士,任宝坻知县。历官户科给事中、礼科左右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等职。尝两次主持“大计”,铁面无私,称为名给谏。后迁太仆寺少卿,卒祀乡贤祠。 《明故封奉政大夫前江西九江府通判卞坡杜公(学诗)墓志铭》“(杜学诗)孙女三,一许聘太仆卿刘公不息子溥。……仲氏以太仆卿刘公所为状来曰:'……’。”由此可知杜氏与刘氏为姻亲关系。不过溥之妻是否为杜辂之女不敢确言。另外刘不息与于慎行关系甚笃,“吾郡以隆庆戊辰举进士者六人,而滋阳刘公、峄阳贾公与予仕长安最久,尤相善也。……反过郡城,哭公于第矣。”(于慎行《明故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观海刘公(不息)墓碑铭》)

(五)与黎民表

黎民表,字惟敬,号瑶石山人。广东从化韶峒人。嘉靖十三年举人,曾任翰林院孔目、南京兵部职方司员外、河南布政参议等职。是卓有成就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黎民表与欧大任、梁有誉、李时行、吴旦称“南园后五子”。王世贞又将之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并列为复古派“续五子。” 黎民表是杜辂任中书舍人时结识的好友。在其《瑶石山人诗稿》中有三处诗题涉及杜辂,今择其中一首以记二人交游。《杜舍人从殷移居,同约卿、桢伯过讯》“青云已忝同时彦,不谓城南更卜邻。情似绨袍还借问,兴缘萝薜故相亲。才名天禄谁中尉,词学樊川况舍人。台上早鸣燕騕褭,渔樵吾欲乞闲身。”(卷六)

(六)与欧大任

欧大任,字桢伯,号仑山。广东顺德陈村人。历任江都训导、国子监助教、大理寺左评事、南京工部虞衡郎中等职。一生著述颇丰,有《欧虞部诗文全集》行世。与黎民表、梁有誉、李时行、吴旦称“南园后五子”。 欧大任和黎民表一样是杜辂任中书舍人时的好友,在欧大任著作中发现有诗三首涉及杜辂。其中尤以《寒夜同惟敬怀杜舍人》诗最见至情。诗曰“传经今子夏,霄汉隔知音。柏叶琼甤散,梅花玉照深。投壶谁一笑,绕槛共微吟。讵道离居近,还驰径寸心。”(《旅燕集》卷二)

以上列举了杜辂与于慎行、萧大亨、公家臣、刘不息、黎民表、欧大任六人的交游。其他如申时行(同科进士,为其父撰写墓表)、吴守、孙绪、李谏、李廷龙等人,虽有交际,难能确述,故记于此。

三、政绩

杜辂为官后主要政绩表现在恤刑山西及河南任上。隆庆四年(1570)十二月,朝廷“录囚天下”,敕谕杜辂恤刑山西。在山西时,秉公持正,“平反为多”。于河南任上,竭心为民,可称循吏。王世贞在《荐举贤能方面官员疏》中写道:“河南按察司分巡汝南道副使杜辂:行履清修,器识温美,严赏罚而兵防允赖,精谳断而讼狱攸归,声实卓乎可观,勘报雅非其咎。”(《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七)予以了高度评价。但杜辂却一反常态,于为官盛著之际辞官回乡,以故“宦况萧然”。

四、著述

《山西恤刑疏草》六册,是已知杜辂的唯一著作,列目《千顷堂书目》(卷十)及《明史》(卷一百三十四《艺文志二》)中,其流传状况尚不明晰,今不见传本。杜辂能诗善文,是否编订过诗文集,已无从查考,今仅有诗文数篇散录于各种典籍之中。《泗水县志》录有《重修庙学记》《创修石城记》《送茂才李大孝师诗讳谏》三篇,笔者又于《南阳府志》《清漾毛氏族谱》中寻得诗文两篇,共五篇,吉光片羽,弥足珍贵。限于篇幅,今不具录。他日当出专文以作考述。

附录:

1、 杜辂,字从殷,泗水人。举嘉靖壬戌进士,授中书舍人,累至刑部郎中,擢河南按察副使,备兵汝南。请告不出而卒。为人清姿玉立,耿介绝俗,精于吏职,比谳平允,无所阿纵。尝奉命清狱山西,平反为多。薄于世味,宦况萧然,清修之士也。 ——(万历)《兖州府志》

此杜辂小传首载于万历《兖州府志》,“传记出自东阿于太史氏,皆实录”。此后的《泗水县志》《泗水县乡土志》《本朝分省人物考》《山东通志》等书皆以此为张本。杜辂生平事迹大都包含于内。

2、 公家臣《明故封奉政大夫前江西九江府通判卞坡杜公墓志铭》 公讳学诗,字以言,卞坡其别号也。先世为京兆杜陵人,杜系出于尧,在周为唐杜氏,显于汉魏而最盛于唐。其谱牒虽不可详,公盖城南之胤云。国初有讳友忠者,避乱居泗水上,爱其林泉之盛,因家焉。是为公之高祖。曾祖荣、祖盛,皆隐德弗耀。父锡以岁贡起家,为三河丞,称惠斋先生。娶陈氏生公,颖秀警敏,异常儿,十岁能文章,有大志。惠斋先生每语人曰:“大吾家者,必此儿也!”年十六补邑弟子员,每试辄高等,有声齐鲁间甚著!先是惠斋先生之丞三河也,以廉直杵长吏蔡某者,仕甫九月即罢去,行李肃然,殆不能归。公乃上书于蔡,蔡览而奇之,大愧悔,遂厚遇之。归至滹沱,水暴涨,众不敢渡。公奉惠斋先生济,风涛顿息,人皆称其为孝感云。公凡三上省试辄不遇,公亦不愠。年二十七以选贡游太学。太学,贤士所萃也。公文优行笃,裒然为称首。嘉靖己酉谒选天官,得九江府通判。九江当南北孔道,而治中别驾处之为难。公委曲调停,上下胥得其欢心。尝有恶少年果石囊中,以诬馆人曰:“若窃吾金而易之以石也”。属公讯之,公乃究其金之所从来。少年曰:“贷得之”。公即究其贷主,无所得,少年遂引伏,其摘发奸伏类如此。行部使者尝檄署德安县,再署彭泽县,皆有异绩,民有去后思。盖今之署事者,率株守,行文书以需令长之至,否则诬上行私而已。公皆引为己责,不以传舍视之,钱谷词讼曾不一染指焉。彭泽有冯氏者,继母妒诬讼其子于公,公斥使退,而教其子以孝养,遂皆感化为母子。比公得代去,乃以金来谢,公正色拒之,冯氏因绘公像,事之以报。又署瑞昌县,瑞昌邻湖之兴圃有柯氏、刘氏者,争田久不决,公一讯之即得其情。时三吴有倭警,选调兵食,侵者旁午,江湖之间萧然烦费矣!公受命治兵,应酬简易,民赖以安。前三河蔡令者,江西人也。时已物故,其子赤贫,乃持公昔所上书来谒,公怜而恤之,其长无纤芥又如此。公仕六年,一行不忝,行部使者上书荐之者二牍,移书旌之者又二十余牍,咸谓当以高第征矣。会滑胥有丐于公而不获者,为飞语中公于使者,公闻之即挂冠归,曾无恡情。既归,尽以上世所遗资产分诸弟,惟以诗书课诸子。越壬戌仲氏成进士,甲子伯氏举于乡,一时之盛,为鲁东鼎甲。仲氏历中书舍人、比部郎,两遇推恩,得封公如其官。公门高地重,愈益冲损。泗多佳山水,时与朋旧遨游其间,琴鹤潇洒若不知有势分贵者。岁丁丑,公病且革,仲氏时观察汝南,闻之即上书于朝,不待报而归。归四日公卒,是年十月二十九日也。距公生弘治乙丑,享年七十有二,配吕氏,封宜人。子男三,伯时,举人,娶朱氏;仲辂,进士,河南按察司副使,娶孔氏,封宜人;季冕,县学生,娶孔氏。伯氏、季氏先公卒。女一,适庠生何凤翔。孙男三:茂堂、茂春、茂华。孙女三:一许聘太仆卿刘公不息子溥;一适太学生张三纲子应元;一尚幼。公丰神峻爽,不设城府,望之融融可近。当大事,临大义,则凛然不可夺。仕虽未究其志而寿考,子孙所以食其报者,岂其微哉!仲氏,余同年友也。泗去东蒙不百里,余尝拜公堂下,亲睹公言语行事。今卜以万历己卯年四月吉日,葬于祖之东原,从先兆也。仲氏以太仆卿刘公所为状来曰:“先君子墓道之石,不可以无铭,子其图之。”乃为之铭,铭曰:礼乐文献鲁望国,望于鲁者公维则;锡胤锡祚眷有德,刻铭于石光罔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