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论大举建设成都东部新区是否浪费资源,结果不容有失,无二选择

 新用户3596Ds5V 2021-11-11

成都东部新区随着新机场的正式运营变得火热起来,虽然乘客都吐槽新机场太远了,但对于看好东部新区发展的人而言,这无疑是巨大利好,毕竟人员来来往往总是能给东部新区带来人流量的。

不过,这个预期只是感官判断,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所谓的机场引流,到底能引到什么程度,这并非没有先例。比如上海浦东、比如北京大兴,这两者论城市体量、区位、整体综合实力完全碾压成都,他们的新区计划都谈不上成功,何况依靠天府机场的成都东部新区?配套打造的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都是以临港产业、制造业为核心定位的,但这些新城要从无到有打造支柱产业,谈何容易?

产业是否能够集聚,不但要和省外其他省份竞争,还要和成都市区其他区县竞争,就好比汽车工业(新能源)凭什么龙泉愿意放手,临港产业双流会轻易认输?产业转型虽然有政策支持,但决定落地与否的因素实在太多,不仅仅是单纯行政命令能够驱使的。

此外,最让人诟病的是东部新区距离主城区实在太远,直线距离过于割裂导致的结果就是资源投放顾此失彼,在这一点上也不是没有先例,天津的滨海新区距离老城区同样过远,这就导致老城区的资源无法与新区匹配,不但没有协同作用,反而因为资源投入过于分散,而造成哪都不讨好的情况。

况且,东部新区之前还有一个14年成立的四川天府新区,其中成都直管区定位起点都非常之高,但距离主城区尚远,更不用说还在天府新区外侧的东部新区了。同样的,从今年的十四五规划中就可以感受到,天府新区好歹算作11+2的主城区范畴,而东部新区并没有被官方正式回应成为11+3的区域(有交通管理局网上留言回复过),这就表明至少在现阶段东部新区作为一个彻底的新区新城,发展和未来都值得观望。

最后,东部新区的整体定位根据《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可以得知:除响应成德眉资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外,更重要的是其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定位聚焦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但除了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的定位是集聚创新研发、智能制造、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区域,其他几个规划片区多是以公园城市、文化旅游、航空经济、国际商贸为核心的区域,这种什么都想要的模糊定位,难免让人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担忧。

如果说,东部新区能够作为承载成都第二产业的主要区域,其价值在未来还是能够凸显,毕竟成都二产相对以金融等服务行业为代表的三产来说,还是有些薄弱,在成都以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制造、食品、金融、旅游为首的六大千亿产业集群中,二产的占比并不算高,如果不集中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战略新经济产业,实在难以支撑成都未来发展的磅礴想象空间。

总之,成都东部新区如果定位如同天府新区一样,那么成都的财政投入对象将成为一个无法填补的无底洞,在建树看来,同时大举建设两个新区对任何城市而言都未免有些吃力,如果不能集中资源发展,那不但不能快速实现产业落地,反而会拖累整体成都经济增长速度。

龙泉山脉以东的东部新区,如果能成为大工厂区域,在部分新城汇聚人口同时,带动成都整体先进制造产业的腾飞升级,那么成都的未来真的可期。可预想与落地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也许是一条不归路,无二选择,不容失败。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支持,建树杂谈:每日奉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