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德云社把Vlog纳入绩效考核……

 HR新逻辑 2021-11-11



嗨,这里是HR新逻辑!

有一天,郭德纲心血来潮,安排德云社的角儿们录制日常Vlog,并要求把Vlog纳入德云演员们的绩效考核中。
 
于是儿子郭麒麟在微博上更新了第一条Vlog,自己录制自己剪辑。

这个长达三分钟的Vlog只干了一件事 —— 用搪瓷盆和饺子馅儿。
 
 
最无聊的Vlog,却被打上了#地球最有趣Vlog#的标签,这应该就是相声演员的幽默感吧。
 
但HR看了这份“作业”,应该快哭了……
 

德云社的绩效考核

所有人都在努力敷衍郭德纲

 

德云社里的其他相声演员们,也陆续接力,在微博发布了自己的Vlog,完成郭德纲老板布置的绩效作业。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角儿们都在非常默契的敷衍郭老板。
 
发布的Vlog里,全都是没有意义可言的长镜头。
 
比如 ↓
 
烧饼Vlog -《纯爬楼梯20层》
 
高筱贝Vlog - 《嚼苹果》
 
孙九芳 - 《吃三分钟韭菜盒子》
 
郭德纲布置任务的原话是:
“现在这Vlog(视频博客)特别火 ,大家分享啥生活琐事,跟大伙儿互动一下呗。"
 
结果角儿们的Vlog是录制出来了,但全都是“纯属无奈营业”的状态,没有分享有趣的日常琐事,也没有达到和粉丝互动的目的。
 
从真正绩效考核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考核项目。


有什么样的考核项目
就会有什么员工行为
 

组织的绩效体系设计,是企业人才激励和战略落地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
 
郭德纲之所以让相声演员们发布Vlog,跟粉丝多分享、常互动,无非是想要让社里的人才多去接触粉丝,去了解现在用户爱看什么内容,从而激发创作灵感,赋能与相声表演相关的战略落地。
 
看起来一次简单的绩效考核项目,实际上肩负着人才激活与赋能战略的重担。
 
然而,绩效考核,乱做是“找死”,不做是“等死”。
 
做得好,公司的人才激励效果能赋能组织发展活力;
做得不好,绩效出现断层、脱节,人人都在敷衍了事;
 
所以说,设计出什么样的考核项目,就会有什么样的员工行为。
 
1)绩效设计要以目标为出发点。
 
绩效的目的在于激活人才和战略落地,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以目标为出发点。
 
考核是引导员工行为的有效办法,要让员工的行为趋向于组织目标,就要设计一套有助于引导员工行为朝向的考核项目,首先要明确:
 
① 组织的目标是什么?
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应该做什么?
 
第一,组织的目标是什么?
 
组织的目标,与公司的战略制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组织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承接战略,做好事情,完成既定的战略任务。
 
因此,设计绩效考核项目与指标时,要从组织的战略出发,一层一层解码,把战略分解落实到不同层级。哪个部门应该承接什么样的目标,哪个人应该为什么目标奋斗,就一目了然了。
 
就德云社来说,作为一个以剧场相声表演为主要经营形式的组织来说,中国传统相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整个德云社的战略追求;把战略解码后,落地做好每一次剧场演出的呈现,就是所有幕前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组织目标。
 
郭德纲和德云社的高管们负责制定规划组织的战略及方向,具体在落地层面的目标,则需要所有的相声演员和工作人员们承接并分配。

 
第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应该做什么?
 
在很多员工看来,战略都是管理层们关注的企业大事件,对于他们来说,知道了企业战略也未必理解,更别说承接了。
 
因此,要让员工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并且贡献得有意义,首先要让员工充分理解组织的目标是什么。把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工作任务绑定起来,才能激发员工的动力,从而明白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自己应该做什么。
 
对于HR来说,只有明确目标,才能量化绩效,设计出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案,发挥出绩效考核应有的作用,解决各层面的痛点问题。
 
“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相声文化”的这个战略方向,对于一些相声演员和幕后员工而言,相对太虚了,他们可能听懂了,却不明白应该如何去具体实践。
 
但当他们了解分解下来的目标后,就会很清晰知道日常应该做哪些事情,是有助于去达成目标的。
 
比如说让他们发Vlog,一方面可以让粉丝们看到“相声人”的日常,间接宣传相声文化,另一方面,在社交平台的互动对于相声演员们的作品创作,能够提供新鲜的故事和灵感,是很有激发价值的。
 
2)绩效设计要以全局观的视角去设计。
 
要让绩效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必须从全局观的视角去设计,从公司战略目标 — 年度经营计划  — 部门目标 — 个人目标的逻辑进行层层分解,并量化绩效。
 
否则,工具技能再精彩,也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
 
举个例子,今年公司成立了新的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担起队伍搭建的重任,人力资源部开始领取任务,如规划的拟定、制度的建设、招聘的进行等。
 
其中,负责招聘的同事根据子公司的经营目标和业务特质,判断子公司需要储备大量的销售人才。那么在已知十月前要完成团队搭建的大目标下,招聘HR需要每个月招到多少人、每天收集多少份简历。
 
3)绩效设计要以结果为衡量准则。
 
如果你的员工仅是为了完成绩效指标而去做任务,即使他加班加点,工作中遇到了各种艰难,也不一定能提交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没有创造价值的,就是没有绩效。
过程再艰苦,也是白做。
 
同样的五分钟视频,认真设计过的博主,可以在五分钟里真的有分享到有趣或有用的东西,实现链接用户的效果。但是敷衍了事,就会像上面德云社的Vlog考核一样,五分钟时间白费,只是给你表演了如何吃东西。
 
德云社的Vlog考核,只是让演员们发布日常Vlog,却没有任何的实际指标去量化,因此不了解考核目的的角儿们,也不知道要做出什么样效果的Vlog算是完美完成任务,只好随随便便敷衍一下了。
 
一份合适的绩效方案,上能支撑战略,下能驱动员工,为组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你认为公司的绩效管理效果差,绩效考核不成功,可以先从源头的设计方案上找原因。

 
 

绩效考核常见误区
 

1)一刀切。
 
绩效设计是要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岗位职级、不同工作特质的部门组织,所承接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如果使用相同的考核指标,以为是端平了水的平均主义,实际上反而是不公平了。
 
2)盲信考核能一试就灵。
 
很多管理者误以为KPI能解决组织内部出现的一切问题,只要出了问题,就修改绩效方案就好了,保准一试就灵。
 
实际上,绩效设计要考虑的元素有很多,并且只是众多管理方式中的一种,并不是管理组织的灵丹妙药。
 
3)考核指标不量化。
 
为什么你做了绩效考核,却还是没有结果,得到的只是下属敷衍了事的应付?
 
大部分原因出自考核指标的不量化,或指标不合理。既然没有标准答案,那么只要做出来了,员工都会默认自己付出到位了的。
 
4)考核指标定得太宽或太窄。
 
指标定得太宽,不理解目标的员工会天马行空,不利于管理者或HR做过程管理;如果定得太窄,一定程度上会束缚住员工的积极性,觉得束手束脚。
 
5)用考核代替管理。
 
绩效考核除了能上承战略、下承员工外,还有一个功能叫发现组织的问题,但如果依赖考核去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
 
考核结果只能让问题浮出水面,还需要借助后期的管理工作,去真正解决组织中的问题。
 
6)不关注过程。
 
在考核的过程中,如果有遇到问题,设计者或管理者是有责任去主动纠偏的,不是说设计方案开始实施了,就可以坐等结果了。
 
7)不利用结果。
 
考核结果出来后,才真正来到“向上支撑战略、向下驱动员工,为组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的这一步,如果绩效结果出来后不复盘、不利用,那么考核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打分游戏。
 
别再埋怨自己的绩效设计方案难落地了,老板不理解、员工不支持,只是因为你的设计方案没能打动他们。
 
能“上接战略,下设绩效”的HR,才是企业眼里的“香饽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