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诉说文人与山水的情缘,蔡嘉绘《云烟胜景》

 昵称40044036 2021-11-11

清末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中有两句话,“文章是山水化境,富贵乃烟云幻形”。

其中的深意和山水画的妙趣可谓异曲同工。清代画家创作的山水画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反映这个主旨,比如这幅蔡嘉画的《云烟胜景》。

画中描绘了文人隐居山中,卧看流云,静听泉音的惬意生活。

蔡嘉是清代画家,生活在康乾盛世。他是镇江丹阳人,后迁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蔡嘉技法全面,尤其是他画的山水,雅致秀润,深受扬州富商的喜爱。蔡嘉喜欢在山水画中宣扬挚爱山林的乐趣,通过描绘空蒙旷远的群山,诉说文人与山水的情缘。

图片

蔡嘉 云烟胜景

这幅《云烟胜景》的构图很有意思,蔡嘉通过留白划分山水空间。留白既可以代表流水,还可以代表浮云,如果抛开表象,留白代表了画家的匠心。

蔡嘉定居扬州后,和扬州画派的高翔、高凤翰等人成为好友。朋友之间当然会谈论艺术创作,扬州画派名家重写生、重情趣的理念,影响到了蔡嘉的风格。

把写生引入山水画创作其实一点也不新鲜,清初石涛宣扬的“我自用我法”,就反映了写生的重要性。

有了自己的方法,才能有自己的风格。蔡嘉笔下的古树或点簇、或渲染,旨在传递出勃勃生机。

有了自然生趣,才能把意境延伸到画外。树干采用双钩法描绘,树枝舒展散开,疏散的线条配合浓密的点染,丰富了视觉美感。

图片

蔡嘉 云烟胜景 局部

画中阁楼被烟云笼罩,书房被古木遮蔽,蔡嘉把虚实对比运用到了极致。

一般来讲,画这样的作品有现成的皴法可以学习,宋代米芾独创了“米氏云烟”的画法,用渲染代替线条皴擦。

蔡嘉在创作中不走寻常路,他在五代董源的画中找到灵感。他弱化了牛毛皴的线条,用墨色变化表现山石肌理结构。

山峦沟壑处稍加苔点,既可以明确结构,又可以表现大雨过后的润泽美感。

雨水蒸发幻化成烟云,蔡嘉用笔刚中带柔,用墨以淡雅为主,借用清幽山水表现出文人的高雅的气质。

图片

蔡嘉 云烟胜景 局部

画中人物极小,甚至不注意看就会被忽视。不知道蔡嘉是否有意为之,效果十分好。

一方面人物与山水的比例关系看着十分舒服,另一方面画出深山幽谷的静谧深邃。仔细看下面的局部图,蔡嘉选用了“三角呼应”的构图,逐渐虚化的墨色再次强调空间层次。

古人觉得一幅好画在笔墨上要“丰润淡雅”,也就是说,无论怎样用墨,颜色不能显得脏兮兮。欣赏这幅《云烟胜景》,能够感受到蔡嘉在用墨上的娴熟。

图片

蔡嘉 云烟胜景 局部

留白运用得当会增添作品的灵气,对于传统画家来讲,以古为师不可避免会造成作品有一种呆板的感觉。

蔡嘉虽然不能打破以古为师的模式,却能借用文人抒情手法创作山水,实在是难能可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