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汉族母系BF分布(1)

 百科小全藏书阁 2021-11-11

四万年前田园洞人mtB*,M575278分析表明主要有东亚成分和东欧亚成分,由此可知田园洞人mtB*确实是东亚人种的奠基者,属于泛欧亚人种,东亚人最常见的母系F也是B的姐妹支系,常染成分与母系B大同小异。但是,现代华北人的北亚成分偏高,是由于混入北亚母系M/CDGZ而造成的。

母系B是早期东亚人和波人共同体的奠基者,造就了全国头号山东大汉、世界上最强壮的波利尼西亚人。六七千年前大汶口人骨兼有东亚类型和波利尼西亚类型,平均身高居于全国之首,是最好佐证。

距今5000-7000年的西伯利亚,古DNA检测父系N、Q,没有一例C2b。父系C2b是1000-1500年前开始爆发,向西伯利亚西部强势扩张,取代了N、Q,成为蒙古人、哈萨克人的父系主体。

北方汉人的母系D4和蒙古人D4是同祖同源的,1万年前起源于西伯利亚,南下扩散,由于地理气候不同,父系常染不同,造成了这两者体质常染差别,但没有超出蒙古人种范围。因为旧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男性出外活动死亡率极高,总是男少女多,母系对于后代体质常染的遗传作用非常大,奠定了蒙古人种的体质基础。

远古东南亚母系M占75%,无疑是东南亚土著母系,大部分父系非O,常染成分与现代东南亚人及其汉族有较大的差距,较接近南亚维达人种。新石器时代晚期东亚父系O-M175携带东亚母系R/BF从中国沿海南下迁徙后,取代了东南亚土著男性,却与土著母系M混血,含有澳美人种成分。由于考古表明古华南人绝大数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特征,据此推测华南汉人最常见的母系M7最可能是远古东南亚土著的遗存。

mtDNA M的下游支系丰富多样,共组时间5~6万年,90%集中分布于亚洲及其美洲(印第安人母系C、D濒临灭绝),在体质人类学上主要有两大人种: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与蒙古人种。南亚维达人种母系M约占80%,安达曼人几乎全是M,以上游类型居多,多样性很高,共祖时间3万年,黑肤色、突颌、阔鼻。蒙古人种母系M多为下游类型,共祖时间1~2万年,以西伯利亚为代表,面部扁平、鼻骨低矮、单眼皮。

7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北阡遗址颅骨,较多地表现出亚洲黄种人的形态学特征,而且更接近东亚人种,是中国已知出现最早的东亚类型。

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广饶遗址颅骨属于东亚类型,3000年周汉代临淄人骨基本属于东亚类型,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时期乃至近代,在体质人类学上是连续的关系而不具人种类型的取代性质。周-汉代临淄男性颅骨形态近乎完美,这是至今为止我见过最标准的头骨。

早期分子人类学技术不成熟,由于当初没能力进行DNA全序检测,误认为古山东人粗略的线粒体DNA和西亚欧洲类似,与古中原母系M相差太大。现在技术更加成熟了,可以检测线粒体DNA的具体类型,证明古山东人线粒体DNA属于新亚洲母系R/BF,多见于东亚/东南亚,虽然与西亚欧洲母系R/HUV是同一祖先,但分化了数万年。古中原母系M/CDGZ,一万年前源于西伯利亚母系南下扩散,与古山东母系R/BF是天壤之别。从体质人类学来看,先秦时期古山东人骨基本上属于东亚人种,几乎没有高加索特征,而古中原人骨最接近东南亚人种。

人类骨骼考古学证据表明,原始黄种人形成于旧石器时代,但关于东亚人种、东南亚人种、北亚人种的分化过程,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仍处于研究阶段。根据体质人类学研究认为,东亚人群的体质特征开始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周-汉代已基本形成,具有较平坦的眉嵴、浅平至略高的鼻根、高狭面、圆而高的眼眶和相对的高身材。7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北阡遗址颅骨较多地表现出亚洲黄种人的形态学特征,而且更接近东亚人种,是中国已知出现最早的东亚类型,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广饶遗址颅骨属于东亚类型,3000年周汉代临淄人骨基本属于东亚类型,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时期乃至近代,在体质人类学上是连续的关系而不具人种类型的取代性质。

根据朱泓的研究认为:目前发现的古华北类型和古西北类型的人骨材料都较古中原类型为晚,推测古中原类型可能与古西北类型与古华北类型的形成有关,大汶口-龙山文化在中原地区的繁荣发展,对于先秦时期黄河上中流域华北地区至西北地区东亚人种体质的形成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朱泓明确指出:在中原地区,以当今北方汉族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东亚黄色人种的形成时间显然要在汉代以后,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出土于山东广饶五村遗址和济宁潘庙遗址的两份汉墓古人骨就是实证,从此以后,中原汉族及其北方汉族逐步完成从古中原人种向现代东亚人种的转变,日韩稍晚进化成东亚人种。但是,根据对于日韩、华北汉族的活体形态观察,发现他们与西伯利亚原住民具有较多的共同特征,面部扁平度大,眼眶较高,蒙古褶明显,铲形门齿,不过颅骨形态差别较大。有些学者因此认为东亚人种具有北亚人种与东南亚人种之间过渡类型的性质。我们由此提出一个问题,东亚人种是独立进化的还是混合产物?

根据朱泓教授的《体质人类学基础》教材书,东亚人种和东南亚人种都是太平洋黄色人种,却与大陆蒙古人种根本不同,北亚人种和东北亚人种均属大陆蒙古人种。由此提问,它们的科学根据又是什么?东亚人种属于太平洋黄色人种,又是过渡类型,这两者有矛盾吗?根据朱泓教授的《体质人类学基础》教材书,东亚人种和东南亚人种都是太平洋黄色人种,却与大陆蒙古人种根本不同,北亚人种和东北亚人种均属大陆蒙古人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