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一课对话很多,第2-7自然段运用了三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这一课的内容大家很好理解,在学习的时候也很有趣,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文中的小鸟,只有一个小朋友说自己喜欢青蛙,因为青蛙很可爱。在课后,还有好几个小朋友画了青蛙和小鸟的图画。 在上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告诉大家和这个故事相关的成语“井底之蛙”,班里小朋友对这个成语比较陌生,但是看到这个成语也能很快理解成语的意思。之后小凡同学马上说“还有一个成语意思和它很像,就是鼠目寸光。”我让大家赶紧记录在语文书上。 1.朗读教学 读好对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语句简短,口语化,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出一问一答两人交流的感觉。课文里有很多问句,也有很多语气词,值得关注。其中“哪儿”是儿化音,也是问句的核心词,可以让学生先单独练习读词,然后再放回到句子中,练习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第二组对话情感很强烈,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一叹,不同角色的情感通过小小的标点可见一斑。要知道学生读好带有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为揭示寓意打好基础。第三组对话中,人物的对话前增加了提示语“笑了”。提示语相同,却有不同的心情。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青蛙笑了”和“小鸟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今天早上我们还举行了朗读大比拼,同学们两两组对,一个当青蛙,一个当小鸟,上台来朗读,班里的姐妹花昨天晚上就把对话全背下来了,今天在表演时很投入。我给朗读优秀的同学发一个小青蛙/小鸟的卡通,一些没得到的卡通的同学很是羡慕,争着想要参加第二轮朗读。午饭过后,几个小男生一看到我就说:“我要当青蛙。”旁边的男孩说:“我本来就是青蛙。”于是,在午自习时间里,我们就进行了第二轮朗读,早上没来读的同学排着队来读,早上读过的同学也想继续读,想得到第二个小卡通。大家的朗读积极性高涨,场面很热闹。 2.跟着课文写一写。 学了课文之后,我再让大家写一写《坐井观天》的争论话题,以及它们说法不同的原因,从作业反馈来看,同学们都知道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站的地方不同,看的角度不同”。 我还问大家,如果青蛙跳出青口回怎么样呢?很多小朋友说:“青蛙就看到很广阔的天了。”“我就喜欢青蛙了。”“青蛙就能和小鸟做朋友了。”之前在朋友圈里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觉得当青蛙也挺好,井里有吃有喝,很快乐,不出去也没关系。看来小小年纪已经知道了“躺平”的快乐。
![]() ![]()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