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八个生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指导他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了解寓意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生:坐井观天 2. 师:“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观是看的意思。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空。 3. 介绍寓言特点 师: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谁和谁在哪里争论什么? “谁”用方框标出,“哪里”用圆圈圈出来。 2. 指名汇报 生:我用方框画出青蛙和小鸟。用圆圈圈出井里、井沿。 师:出示生字卡片“沿”,请个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拼一拼,读一读卡片后面的词语。版画个,指着井的边缘。看井口的边—— 生:叫“井沿”。 师:碗口的边—— 生:是“碗沿”。 师:小河的边叫—— 生:“河沿”。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沿”? 生:我还知道床的边叫床沿。桌子的边就桌沿。 师:小鸟在井沿和井底的青蛙在争论什么? 生:天有多大。师板书 3. 师:谁能借助板书,用上句式说一说。 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上,它们在争论 。 生: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师:谁能只看着这个句式来说。 生: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师:谁能只看着老师的版画来说。 生: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三、理解内容,学习对话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叫争论吗? 生:就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 师:现在林老师问一句,你回答一句,这就是我们两在争论吗? 生:不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只能说我们在对话。 师:说得非常准确,我们一问一答就叫作对话。那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组对话呢? 生:三组对话。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口井,去听一听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吧! 师:请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词“哪儿”“点儿”,说说你有什么需要提醒的。 生:我观察到拼音,它们都是儿化音。 师:你来读一读这两个词。指名读。 师:这位同学把儿化音读得非常准确,请你给大家当小老师,读一读吧! 2. 引导学生感受“天之大”,出示句子:小鸟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这句话中有一组形近字,谁找到了? 生:是“渴”和“喝”, 师:仔细观察,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点? 生:它们总共都有12划都是左右结构,右边都一样是个“曷”。 生:我发现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师:你能用口诀来分辨这两个形近字,太厉害了。大家再把口诀读一读。 师:请你来说一说。一只乌鸦口( )了,到处找水( )。 师:带回句中读。 师:这只小鸟为什么这么渴呢? 生:飞了一百多里。 师:你能猜出小鸟都飞过什么地方了吗? 生:我猜小鸟一定飞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 师:你能带着你的猜想来读一读吗? 生朗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小鸟确实有飞过一座高山,谁再来试试?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小飞过一座高山。 生:小鸟飞过了大海,飞过了沙漠。 师:你能带着你的猜想来读一读吗? 课文都会读了,生字宝宝请你们帮忙把它们请到你们的书本上。 四、书写指导,快乐习字 师:请大家观察今天要书写的观、沿、渴、喝、话、际、井、答这八个生字,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关键笔画。 生:观、沿、渴、喝、话、际都师左右结构的字,井是独体字,答是上下结构。 师范写,学生书空笔画笔顺。 师:大家描红一个写两个。教师拿着红笔巡视个别点评。展示书写的生字,指名点评,教师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