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花开】1970年的那两场春雨l阙腾桢\广东深圳

 扬美文化 2021-11-11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请联系我们授权)

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参评 

1970年的那两场春雨

阙腾桢\广东深圳

1969年春,我读小学五年级。我买了一本小说,书名是《高玉宝》,作者就叫高玉宝。那是我平生读的第一本小说。小说里的“半夜鸡叫”等章节还编入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小说中“我要读书”的章节,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强烈的冲撞和震动。我对书中描写的不让小主人公上学读书的地主感到无比愤怒,对于小主人公寄予深深的同情!当时我就想,幸亏我生活在新社会,要不然,没有学上没有书读的日子叫我怎么过?

那时的小学是五年制,眼看要小学毕业了,学校却突然宣布,接上级通知,全国由秋季招生改为春季招生,各学年级全部延迟一个学期。于是,我们小学原本读五年的,实际上读了五年半。我们本应19697月小学毕业,只好推迟到19701月才毕业!

小学毕业之后便是寒假,正是腊月和春节,大家一边在家等待初中录取通知书,一边忙着准备过春节。我老家那时虽然物资极度贫乏,但家家户户还是会想方设法酿一些糯米酒、磨一些豆腐做油炸豆腐、同时做一些油炸糯米果、油炸芋包子以及做一些腊鸡腊鸭腊鱼腊猪肉之类的食物,以备春节招待亲戚朋友之需。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过完元宵节,村里的同班同学全都拿到了初中录取通知书,唯独我没有!

那天正下着新春后的第一场春雨,淅淅沥沥,哗哗啦啦,伴着雷声,伴着闪电。爷爷冒雨去找一个在小学做代课老师的亲戚,问这是怎么回事?亲戚告知,因为是“四类分子”家庭,所以没有被录取。

这消息于我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因为是“四类分子”家庭,难道我从此就没有上学的机会了?从此就要与书本决裂了!当时的我整个人就像掉进了冰窖里,寒到彻骨,冷到绝望!我连续几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两眼发直。有些亲戚同情我,到我家来看我,并出主意建议我去学门手艺一一木匠或泥水匠,以便谋生,我连连摇头。

我是长孙,是爷爷的心头肉。爷爷怕我饿死或寻短见,天天在房间守着我。每到吃饭时,母亲都会端饭菜进我房劝我吃饭:“孩子啊,你就吃点吧!你这样整天不吃不喝也解决不了问题呀!”我撕心裂肺吼道:“没有书读我宁愿去死!”爷爷、奶奶听到我这样说,纷纷抹起了眼泪。

父亲不敢见我,整天耷拉着脑袋哀声叹气。爷爷奶奶日夜愁眉苦脸守在我床边。母亲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不时向邻居讨教怎么办。就在离三月一日开学报名还剩两天的时候,母亲说:“我去公社一趟,看能不能想到办法。”

如果爷爷提出去公社找人说一说,我可能还会抱有一线希望。因为爷爷毕竟是供销社的职工,在公社所在地的供销社饮食店工作多年,无论在村里还是在供销社都是德高望重。但爷爷生性忠厚老实,胆小怕事,加上有一个“四类分子”儿子,他哪里还敢去公社找那些耀武扬威的干部?!因此,当听到母亲说去公社一趟,我丝毫不抱希望。我心里想,一个羸弱的农村妇女,一个饱受歧视的“四类分子”家属,一个在生产队劳动时话都很少说也不敢乱说的妇道人家,去到公社,人家公社干部会搭理她?

我们村到公社大约五公里路程,来回一趟两个多小时。母亲是吃了早饭独自一人去公社的,但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母亲还没有回来。我真担心母亲会出什么意外。

奶奶正准备做晚饭的时候,母亲终于回来了。母亲一回来就来到我的房间,一脸笑容地对我和爷爷说,这下好了,读书的事总算有着落了!母亲说,她去了公社之后找了谁谁谁,最后找到了分管教育的杨主任,把我躺床上几天不吃不喝,还说没有书读我宁愿去死,还有爷爷天天以泪洗脸守着孙子的事详细讲了。杨主任听完后就用信纸写了个条,还盖了公章,并说拿着这个字条就可以去中学报名了。说着,母亲从口袋里搜出一个信封,从信封里取出了那张字条。

爷爷迫不及待展开字条,十分认真地读了一遍字条上的文字,然后递给我。当我看完字条递还给爷爷后,爷爷一边小心翼翼地将字条折叠好装回信封,一边抹眼泪。末了,吩咐母亲说,去杀只鸡吧,孩子几天没吃东西了。

三月一日,又是春雨霏霏的日子。我们10几个同学,有的身穿雨衣,有的打着油纸伞,有的头戴斗笠,斗笠又分高级一点的油纸圆顶斗笠和低级一点的箬叶尖顶斗笠,朝着10几公外里开外的中学,走在泥泞的还未完全修好的山区公路上,高一脚低一脚蹒跚而去。

正是贯彻执行“五. 七指示”的年月,全国各地都在向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到处都在兴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中学也不例外,要求办在工厂里或山沟里,实行半工半读或半农半读。我们公社中学要办在邻村的一座大山里,可是开学了,学校校舍还没有完工,只好借山下一个农场的房子做教室和学生宿舍。三月一日这天,我们就是在农场报名注册的。报完名,我们又立即回家,因为还要过两天才开学上课。

我是凭字条去报名的,跟人家正式的录取通知书不一样,自然而然感觉低人一等。去报名时,我一路闷闷不乐,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担心人家中学老师不认字条,只认录取通知书,报不上。没想到,拿出公社杨主任写的那张字条,负责注册的老师只看了我一眼,便给注册了,我七上八下的心总算踏实了下来。

报完名回家时,很多同学说,读个中学这么远,以后还要到大山里去读,不读了。我则在心里暗暗立下誓言,我的这次上学机会来之不易,这个中学无论多么艰难,我一定要读下去!

回家路上,我感觉同学们知道了我是凭字条去报名的,怕他们嘲笑我,歧视我,我有意放慢脚步,落在最后,尽量离他们远一点。但,他们却不知道我的心情,常常有几个人有意停下来等,还热情地招呼我走快一点。

雨一直下着,时而淅沥,时而瓢泼。走到离家大约还有两公里的时候,一位比我大两岁高一个头的名叫大刘的男同学,撑一把红色的油纸伞,或许是仗着他个头高大,或许是出于调皮淘气,时不时用油纸伞朝这个同学斗笠上挖一下,又朝那个同学斗笠上挖一下。油纸伞伞骨伸向伞面外一寸来长,每次在斗笠上挖一下,无论油纸斗笠还是箬叶斗笠,都会被挖出几个窟窿,雨稍大一点雨水就会漏到身上,弄湿衣服。斗笠被挖了一下两下的同学都不愿意挨着大刘走了,纷纷远离他。后来大刘同学放慢脚步,等到我们走在最后的几个同学,一起走了一段,他故伎重演,这个人的斗笠上挖一下,那个人的斗笠上挖一下。戴油纸斗笠的同学心痛自己那么漂亮的斗笠被挖坏了,骂他两句便跑得远远的。我戴的是最便宜最低级的箬叶尖顶斗笠,被他挖了两三下之后,斗笠便漏下雨水了。我对他说,你不要再挖我斗笠了,我斗笠都漏水了,衣服都湿了,你看。没想到,我这一劝说,非但没有制止他,反而激起了他更大的兴趣。他一边说“就要就要,看你能把我怎么样”,一边在我斗笠上连挖几下。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当我说完“你再弄我就对你不客气了”之后,他竟然说,“你是四类分子子女,我还会怕你吗?你算什么东西,你连中学录取通知书都没有!”说着,又在我斗笠上连挖几下。我实在忍无可忍了,冷不防从他手上将油纸伞夺了过来,三下两下便将伞撕了,然后愤怒地将伞扔到泥泞公路边上七、八米深的坡下。这时,大刘同学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呆呆地站在原地,懵了。跟我在一起的几个同学先是一楞,不一会便齐声高喊“撕得好!”“撕得好!”然后簇拥着我大踏步朝家里走去。大家伙一边走,一边七嘴八舌安慰我:“你不用怕,是他先欺负你,我们都会为你作证!”……

吃晚饭时,大刘拿着被我撕坏了的破伞和他父母来到我家大喊大叫,尽管有几个同学闻讯赶来为我作证,并齐声说是大刘先弄坏了人家的斗笠人家才撕他的伞!但大刘父母仍然不依不饶,非要我家大人赔他一把伞并教训我一顿后才罢休,否则他要叫大队干部来。我爷爷早己吓破了胆,一个劲在向大刘父母求情。听到大刘父亲说要叫大队干部,爷爷赶忙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纸币塞在大刘父亲手上,并说让他自己去买一把新伞,母亲也气呼呼地在我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好几下。至此,大刘父母才领着大刘骂骂咧咧地离开。

随后,爷爷生气地对我说:以后,做什么事都不要凭性子来,不要冲动,能忍则忍,不能忍就强迫自己忍,我们家不能跟别人家比,斗不过人家……

后来,我小学毕业时的同学将尽一半没有去中学报名,去报了名的也大部分没有去上中学,大刘自然也没再去上学了,最后只有10个同学上完中学。那时候中学办在山沟里,实行半工半读,住宿的茅草棚还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搭建的。一年后,学校搬迁到了公社所在地,到了高中,又与邻近公社高中并校,学校离我家30公里左右,山路,没有公交车,每周周日下午背上几斤大米(有时加几个红薯) 和一玻璃瓶咸菜,徒步3个多小时去学校,周六下午则行走3个多小时回家,风雨无阻。

整个中学阶段,读书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我心里仍然觉得快乐!



   作者简介:阙腾桢: 男,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深圳市文学学会会员,深圳市龙华区作协会员、深圳市南山区作家协会会员。从事过务农、教育、政府公务员、报纸杂志记者和编辑等工作,参加过鲁迅文学院函授学习和短期培训班学习,在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脸上有疤的姑娘》、《地位》、《珍姐》、《白手帕花手帕》等中短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200余篇。2017年7月散文《故乡的荷花》获第四届中外诗欹散文邀请赛二等奖,2017年12月 散文《端午节的记忆》获第三届“中华情” 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和最美散文奖。2018年11月散文《福田蝶变散记》获深圳市福田区首届“莲花山杯” 散文征文大赛优秀奖,2018年12月散文《深圳观澜版画村探源》在深圳市龙华区“发现龙华之美” 征文比赛荣获三等奖。主编并出版《同乐小创客》和《同乐雏鹰初展翅》小学生优秀作文集两本。近年来,先后在深圳《特区文学》、《南山文艺》、《龙华文学》、《山湖石岩》和湖北的《枣花》等杂志发表散文十余篇,2017年7月被聘为中国散文网特约编审。现居深圳。

(本期摄影:李智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