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奖征文] 八旬村官 \ 黄世平

 扬美文化 2021-11-11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学杯”第六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八旬村官

黄世平\广东省东莞市

年终村组换届选举结束后,姑父还是继续担任黄家园村第十组村民组长。

按照户口本上的记录,过了农历十一月初一姑父就整整八十岁了,每月都有高龄补贴领取了。实际上依姑父自己说,他的年龄应该是七十岁,当初户口登记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登记大了十岁,后来想去派出所改,但要这样证明材料那样证明材料,干脆就将错就错了。

七十也好,八十也罢,都算是高龄老人了的姑父身材瘦瘦的,但眼不花耳不聋,头发都还有三分之二是黑的,身板硬朗得很。他自己洗衣做饭,养鸡喂鸭,挖地种菜,敏捷利索。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家门口的绿化树修剪得比公园的还漂亮,墙上文明卫生农户的牌子擦得锃亮。更让人佩服的是,姑父从我小时候起就是生产队长,现在仍然是村民组长,虽然连绿豆芝麻小的官都算不上,但他一干就是几十年,成了全县年龄最大的村官。

姑父身材不高,一米六不到,姑父娶姑母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姑母高大健壮,能说会道,能写会算。听人说是我奶奶的原因,奶奶当时一是想要嫁出去的女儿能时不时回家帮忙干点活,非得要将姑母嫁给位于屋对面的姑父。虽然姑父家那时仅是三间茅草房,也没有了爹,靠寡母拉扯大的。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看到姑父虽其貌不扬,但人勤恳靠得住,田里土里都是一把好手。奶奶只想到好的一面,但没有想到嫁得太近也有麻烦,世上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姑父姑母一吵架,奶奶爷爷听得清清楚楚,爷爷就怨奶奶,搞得对面少的吵,这边老的吵,让人哭笑不得。

虽然吵归吵,但因为姑父勤劳能干,姑母节俭持家,在大集体的年代,虽然孩子多,但家里仍然余钱剩米,光景算是过得好的。而我们家因为母亲多病,常常是入不敷出,经济上要姑父家接济,劳力上要姑父家帮忙。刚刚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时候,我们姊妹年幼,插秧收割的季节,通常是别人家的都搞完了,而我家才刚刚开始。这时,姑父总是带着几个子女主动来帮忙,姑父帮着犁田耙田,几个表兄妹帮着割禾插秧,年年如此。

八十岁还在当村官,并不是姑父占着位子不让,一方面村民组长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干。另一方面是姑父认真负责,办事公道,得到了村民的爱戴和信任。

新时代新农村,科技进步了,网络发达了,姑父也与时俱进,竟然在上中学的孙女帮助下,也让人刮目相看地换上了智能手机,学会了使用微信。

在村里的微信群,大到防疫、选举等重要的政府通知和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小到组里老人小孩的日常生活,姑父都会适时发布文字和照片,让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了解家乡的建设,知晓家乡的变化,知道家里老小的状况。姑父还经常在微信群发视频和链接,宣传移风易俗和农村传统文化。他还通过微信群宣布,自己百年之后坚决火化,丧事从简。以往政府每年救济补助等各项资金的发放是村民争议最大的事情,各种质疑声甚至与村干部发生矛盾的现象普遍存在。年经姑父提议,村委会预先把名单和情况在微信群中公示,征求村民意见后再最终确定。这样线上线下都透明公开,让村民也一起参与村务,清除了不和谐因素,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同。

姑父历经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等多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当前党的各项政策是一千个拥护,对贪污腐化是一万个深恶痛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姑父老当益壮,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每年国庆节,姑父都会在自家屋顶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表达对党和祖国的诚挚热爱。

姑父的几个子女也很开明,只要姑父自己愿意喜欢做什么,身体允许,他们也不横加干涉阻拦。看样子,姑父这村官将会是终身制了。

本期摄影:李智杰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