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刊] 记者梦•作家梦 \傅柏林

 扬美文化 2021-11-11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

“深圳文学杯”第六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作品选

记者梦·作家梦

傅柏林\贵州省六盘水市

自幼喜爱文学,长大后就有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学梦。能够从事新闻记者职业,进入作家队伍,纯属偶然。

我的童年和少年大部分是在成渝、沪昆铁路沿线的一个小站度过的。父亲是一个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母亲则是一个温婉贤淑的家庭妇女。

我的文学创作不仅有个人的经历,更多的是对时代记录和反思。1981年秋天,带着青春的梦想,来到云南边防哨所。参加革命前,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战地记者。参加革命后,开始在连队当战士,而后任侦察员、文化教员。期间,由于喜欢写点新闻稿,慢慢对文字有了兴趣,胆子也大了。以后,又试着给《国防战士报》投稿。随着写作阅历的积累,渐渐地觉得新闻通讯报道早已无法表达内心情感的渲泻。于是,突发了文学创作的念头。在团政治处苏炳忠老师的指点下,坚持不懈地读书、写作,1984年,我的第一篇散文《白衣战士》在报纸上发表。

在边防一线连队,我先后五次参加了护送老挝游击队出国作战。1982年秋天,我跟随昆明军区侦察队参加了大包包侦察。1984年夏天,我和51名战友参加了“两山”轮战————八里河东山防御战。在八里河东山防御战中,我看到身负重伤的三班长宁愿战死,也不愿苟且偷生。在不幸被越军俘虏的瞬间,毅然拉响了胸前“光荣弹”,与越军同归于尽,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凯歌。置身于激烈的战场,亲眼目睹战士们在战斗中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悲壮之举,陆续写出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如《远去的心愿》《军歌伴我到永远》《遥远的思念》《军魂永远在心里》。

一晃37年,我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达60余万字。在新闻、文学创作中,我既不是嗅觉灵敏,闻风而动的记者,也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更不是人脉纵横、潜力巨大的名家。我深深地知道,在文学创作中,我必须精耕细作,反复打磨,让人们记住我的作品。

年少轻狂时,把写作看得太简单,误以为凭一腔热情,就可以实现梦想。后来随着阅读与写作的不断深入,发现文学创作如同登山,仅仅具备勇气是不可能登上山巅的。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笨拙的人,一个缺乏聪慧与灵气的人,我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辛勤耕耘,以坚实的基座托起理想的大厦。

在文学创作中,我必须感谢施昱老师。通过石安方老师引荐,我有幸认识了施昱老师。前几年,为了提高上报(刊)率,我的作品如雨后春笋,时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施昱老师恳切地对我说:傅大哥,凭您的资历、年龄,应该看淡名利;凭您的文学底蕴,应该创作有厚度有深度有影响的作品。施昱老师告诉我散文必须具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独特风格,阳刚阴柔的浪漫情感,浓郁的风土人情,深厚的人文精神,闲适的诗性魅力。得此师友,是人生中一大幸事。通过施昱老师的鼓励鞭策,我相继写出的《飞驰在祖国大地上的“复兴号”》荣获中国铁路文联·中国铁路作协“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征文优秀奖;《火车司机的高铁梦》荣获《贵州省人大》“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征文三等奖;《疫情中的铁路人》荣获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疫情防控四川在行动”征文一等奖。

说实话,当初走上新闻、文学创作之路,并没有什么崇高理想,就是一心想离开连队,有朝一日调往团政治处当一名战地记者。我是一个怕苦怕累,自由散漫的懒汉。从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带兵打仗的优秀指挥员。连队日常的战术、擒拿格斗训练,特别是每星期一次的五公里武装越野长跑,把人累得筋疲力尽。真的,部队是个大熔炉,废铁也能炼成钢。在大包包、八里河东山战斗中,让我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获得重生。是部队这个大熔炉,把我从一块毛钢铸造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回首37年的文学之路,我觉得文学给我带来了乐趣,如果我的作品在读者心灵上引起共鸣,那一定是心灵深处的记忆。

作者简介:傅柏林,四川成都市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事琤文艺》《关东美文》顾问,《关东美文》副主编,《西南文学网》散文编辑,六盘水市戏剧家协会理事,钟山区文学沙龙理事。作品散见于《科幻画报》《散文选刊》《中国铁路文艺》等杂志。

本期摄影:李智杰

摄影:李智杰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