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系列——一雪前耻

 新用户0932m9rS 2021-11-11

      在上一篇《出山办团练》中说到在家丁忧守孝的曾国藩,准备息影山林,做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者,但天平天国运动愈演愈烈,皇帝下旨命他出山帮办团练。在所有的团练大臣中,就曾国藩想着要做出成绩,可在这个过程中遭受到了长沙官场的奇耻大辱。官场上不得人心,还要为之,个人觉得曾国藩不愧为一个有大勇气之人。

出走衡阳

    上一篇说到曾国藩的长沙之辱,在湖南提督的默许下,绿营兵围攻曾国藩的公馆,曾国藩自己都差点被兵痞给杀了。全省官员看着前段时间飞扬跋扈的曾国藩被这般修理,各个都眉开眼笑。这是曾国藩有生以来遭受到的最大挫折。

   曾国藩做出了一个非常出人意料的决定,即没有上疏皇帝告状,也没有继续与长沙众官员纠缠,而是带着自己的湘军前往衡阳,卧薪尝胆,一心练兵,待他日再一雪前耻。

练兵之难

   到衡阳练兵的曾国藩,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没有办公地点,在地方上没有名正言顺的职权,也是没有带兵的经验。

   这些困难已经让曾国藩举步维艰,但是相比于筹集军饷来说,以上这些又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办团练,朝廷那可是不给一分钱的,只有曾国藩自己去解决,那他能有什么办法呢?还不就只能去劝大户捐钱。你想想看,找人要钱这种事情要有多难搞?曾国藩只好软硬兼施,一方面给愿意捐款的人一些荣誉性的名头,发个奖状啥的,反正都是些虚名。另一方面呢?如果敬酒不吃的话,他只好强行勒派,这也自然招致地方大户的重重怨恨。

   为了筹饷找人捐款还给自己惹来了祸事。当时原湖北巡抚的孙子叫做杨江,这个人挺不错的,急公好义,主动捐赠了曾国藩两万两白银,曾国藩感动之余想把他树为表率,带动捐款事业。于是就上疏皇帝,请朝廷追加他已故的爷爷一个光荣称号。

   但是咸丰帝发现这个爷爷,生前为官平平,还受过处分,根本不配这份荣誉。但其实当时军务紧急,就算同意这个请求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可是这位精于小事疏于大计的咸丰皇帝根本不体谅曾国藩的难处,大发雷霆,说他这样做完全就是袒护同乡,以私废公,可恶至极。差点就把他革职拿办,最后是降级留用。

   你看,曾国藩筹集个军饷还把自己的乌纱帽都弄打折了,从二品降到了三品。他自己就感叹:“劝捐之难,难于登天啊。”

   1853年曾国藩开始创办湘军,第二年出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要解决用人,筹饷、购买军备、建立制度等等难题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外部压力,就来自于咸丰皇帝。

   湘军倾注了曾国藩的全部心力,他要用这只军队来挽救大清的危亡,所以在没有真正练成之前,他是绝对不敢轻易出兵的。正所谓,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羽翼不丰,不可以高飞。但是在咸丰皇帝的眼中,湘军的创立,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儿。咸丰皇帝多次要求曾国藩出兵

    湘军羽翼未丰,他只要找各种借口搪塞,拖延不去。有次曾国藩拒绝出兵庐州,把咸丰给惹恼了,他降旨严厉斥责曾国藩。可曾国藩回复说:我当初在家守孝,是你非要我出山。我带兵本来就没啥经验,处处都是困难,所以不得不再三的准备。如果你现在逼我出兵,我肯定失败。与其失败之后你治我欺君之罪,倒不如现在你就治我个畏缩不前之罪好了。我一个文臣练兵,不能在家守孝,已经受到士林讥讽,现在以大言欺世,又要受到全天下的嘲笑,我还有什么面目活在这个世上。想到这些,我晚上都是一个人偷偷的躲在被窝里哭,你知道吗?

曾国藩表现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反正现在就是不出兵,你要怎么处分我随便吧。

    曾国藩的拒不出兵,不仅折损了好友江中源性命,还葬送了自己师座

吴文镕的性命。

    江中源是挚友,吴文镕是恩师,都因为自己的按兵不动,使得两个人先后兵败自杀,而庐州与武昌也相继沦陷。此时曾国藩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曾国藩几次抗旨,为练兵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湘军免遭轻进覆灭之灾,为日后彻底平定太平天国积蓄了基本力量。但是咸丰皇帝自从登基以来,还没有哪个像曾国藩一样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顶撞违抗他的命令,这当然让咸丰皇帝对他的厌恶与日俱增。

    在湘军创建的过程中,曾国藩扛过了太多的困难与折磨,他当时用蚊子背大山,蜈蚣过大江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在重重困难之中,他心里也打过退堂鼓,但是一想到长沙之辱,便心境难平。他一定要让当初逼他出走衡阳的湖南官员们看一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经过这一年的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湘军终于初具规模。

首战就败

    1854年年初的时候,太平军挥师南下,大军直指长沙。

曾国藩召开誓师大会。两丈多高的旗杆上挂着一面杏黄旗,旗帜上绣着一个斗大的曾字。一万七千名湘军将士整齐列队于操场上,各式战船360艘,舰载大炮560门排列于港口之中,将士们衣甲鲜明,军威雄壮,誓师之后,湘军由衡阳水陆并发,迎战太平军。

    当时曾国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就是首战必胜,要开个好头,以此鼓舞军队的士气。而且自己亲自指挥一场胜仗,也能向全湖南的官员以及皇帝证明自己。

   于是,曾国藩亲自率兵攻打靖港。

   可是曾国藩收到的情报有误,靖港的太平军远远不止几百人,而且准备非常充分,火炮齐备,严阵以待,就等着曾国藩进入包围圈。不出所料,湘军转眼间会被击溃,士兵们调头逃跑。

    曾国藩大怒,竖起了“曾”字大旗,亲自手持利剑,高喊过旗者斩。但这也无济于事,败兵纷纷从曾国藩身边饶过。

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曾国藩,迎来了首战的惨败。想想自己亲手训练出的士兵,在靖港溃散的表现,看来塔齐布带领攻打湘潭的那一支部队也好不到哪去。眼看自己的全部希望顷刻间化为乌有。又想起湖南官员的讥笑与咸丰的轻蔑,曾国藩羞愤难当,跨步冲出船舱,纵身一跃跳进了水里,想要自杀,好在身边的护卫立马把他给捞了起来。

   曾国藩寻死不成,只好把残兵败将先带回长沙再说。来到长沙城外,不出意外的迎来了众人的嘲骂。湖南提督鲍起豹更是说曾国藩劳民伤财,引狼入室,紧闭城门,都不让湘军进城。

   曾国藩待在船上羞愤至极,穿着那身湿衣服,不吃不喝的坐在那里奋笔疾书,给咸丰皇帝写遗书,打算再找机会寻死

湘潭大捷

   就在这个时候,捷报传来,塔齐布大获全胜,湘潭大捷。

   湘潭之战,不到万人的湘军,与三万之众的太平军殊死作战,前后六天,十战十捷。以少胜多,太平军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这可是自太平军起事以来,清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也是太平天国与清朝命运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自从金田起义,咸丰帝就一直调兵遣将全力镇压,但是天平天国却一路势如破竹,甚至攻占并定都南京,咸丰帝所听到的全部都是兵败如山倒的失败消息。

   就在绝望之时,咸丰帝收到了曾国藩的捷报,自然是兴奋至极,大喜过望。他赶紧发出了一系列的上谕,嘉奖曾国藩,命令说湖南全省文武官员,除了巡抚一人之外,曾国藩都有权调遣。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曾国藩在湖南的政治地位。

   巡抚骆秉章接到上谕之后,立马带着一众官员,拥着一顶轿子,亲自去接一直住在船上的曾国藩进城。这下大家都认识到了曾国藩果然有两把刷子,有些曾经辱骂过曾国藩骂的官员,当晚单独登门拜会,检讨道歉。

而曾国藩的仇人,湖南提督鲍起豹被皇帝革职拿办。长沙全城百姓欢呼雀跃,塔齐布凯旋归来之时,人们也是聚观相叹,以为他是三头六臂的神人。

   曾国藩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现在终于挽回了面子。可以说如果没有长沙之辱,就没有他后半生的功名事业。这一次挫而后奋的成功,强化了他越挫越勇,百折不挠的性格特点。他自己也感悟到,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

   对于有志者来说,挫折屈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折屈辱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这构成了曾国藩生命经验中最核心的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