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新用户0932m9rS 2021-11-11

课题: 8-1-1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知识目标

1)清楚并了解传染病和病原体的概念,并能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二)能力目标

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同时该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传染病话题贴近生活,学生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较容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学生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忽视其科学性,受错误前概念影响较严重。学生会认为传染就是疾病症状在更多人身上体现,没有意识到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区别,不清楚传染病的病因。

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

希沃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分析新冠肺炎:

出示截至2020年2月28日新冠肺炎的数据报告,并提问:1、为什么它的危害这么大?2、它如何传染?3、我们如何预防?

提示:1、新冠肺炎是一种高致病性的传染病,2、

3、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可以自由回答(戴口罩、勤洗手、不去集会场所……)

板书课题: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探究一:什么是传染病

1、活动: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的课堂活动:分组竞争,点击是传染病的一组(流行性感冒、贫血、白化病、龋齿、肺结核、沙眼、乙肝、心脏病、蛔虫病、麻疹、),本活动就是将书上想一想议一议转换一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他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表格中填写。

做完课堂活动后展示正确答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贫血、白化病、心脏病不属于传染病,其他为什么是传染病?

学生自由回答,可以讲出一些原因,比如病原体引起

2、教师总结传染病

(1)展示集中传染病的病原体,如引起艾滋病的艾滋病病毒、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引起蛔虫的蛔虫卵。

(2)构建概念:由_______引起的、能在_______之间或___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

(3)练习:“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

(4)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探究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分析73页资料(3分钟时间),并回答74页讨论问题。

 由资料分析的汇报引出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以流行性感冒为例,指出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流行,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2、观看视频: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展示教材上的图总结(思维导图)

传染源举例:患蛔虫病的患者,蛔虫是该病的病原体。注意:区分清病原体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举例:登革热病(蚊虫传播),艾滋病(血液传播)。

易感人群举例:老人和小孩属于流感易感人群;对于接种了乙肝疫苗的人不属于乙肝病易感人群。

探究三:传染病的预防

1、观看视频,用思维导图总结出预防三个措施

2、分析书上的六个例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措施

重点区分: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不是保护易感人群(需要提高免疫力)

3、练习课堂活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措施分类活动,学生参与,对预防措施的归类进行练习

总结和练习

拓展:艾滋病,观看视频,总结艾滋病的三个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

疾病分析:艾滋病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的人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

传播途径: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母婴传播等。

易感人群:所有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