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小革 ▏相亲

 新用户7771xieo 2021-11-11

相亲

作者 ▏刘小革

现在电视台经常有相亲节目,我偶尔晃一眼,这哪里是相亲呢?明明是搞笑嘛,过去的相亲,可完全不是这个味道哦。

我这一生唯一的一次相亲,并不是自己相亲,而是陪人相亲。虽然只是一个陪衬,却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我当知青的1970年初夏。一天晚饭后,妇女队长彭商琼来找我:“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让我明天去相亲,我想借你那件灰卡其布衣服穿,要得不?”

“当然要得啰!不过,你不是才做了一件新的花衣服吗,很好看呀!”

“花衣服是好看,就是有点土,不如你们知青的衣服,样式好,素净,穿上身反而显得洋气。”“那好吧,你喜欢就拿去穿嘛!”

自从我们知青来到生产队,彭商琼和队里几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一有空闲就来找我们玩,让我们讲城里的事情。过去她们不刷牙,见我们刷牙,也开始天天刷牙。还说:“知青牙齿白生生的,好看!”衣着上她们也是羡慕我们,其实我们那时的衣服根本也没什么式样,但毕竟是城里裁缝铺做的,相比农村多数人自己手工缝的自然好看些。

彭商琼虽只读过初小,但人很聪明,天生的白皮肤怎么晒也晒不黑,农民把这叫做“竹麻人”。她五官也十分端正,特别是双眼皮下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透着一种清澈。她人长得好,干活更是一把好手,去年原来的妇女队长出嫁后,大家就推选了她。

彭商琼原来梳长辫子,而且和别的农村姑娘一样,辫子梳得反扭着立在耳朵两边,很难看。她见我们的辫子不一样,就让我教她梳,很快就梳得和我们一模一样了,还把辫子也剪成和我们一样齐肩长。她最爱听队上的人说她和我们在一起就像是知青。

她喜欢和我摆谈,说是“其他知青都是犍为人,说话口音和我们差不多。你说的是省城话,叮铃当啷,多好听的,像唱歌一样。”我才知原来口音也会引起农村姑娘的好奇和好感。她时不时还跟我学说一些成都话,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有时我同学回城去了,她晚上就来给我作伴。

我们躺在一个被窝里闲聊,我跟她讲我读过的小说,有时讲一些原来学校里的事。她跟我讲队上的人和事,还给我说一些很贴心的话。虽然我们同岁,但我对男女之事,完全不知晓,平时同学间也从来没说起过。是从她的口中,才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可以说,她是我性知识的启蒙老师。

后来我问同室同学,没想她居然早就知道。原来是她的邻居大妈大嫂有时会说起,她们小孩在旁边玩经常听到也就懂了一些。仔细想想,我从小生活在校园宿舍,邻居都是学校老师,绝对不会公开谈论男女隐私。再加上家中没有父亲,没有兄弟,因此对男性是非常陌生的。

而农村对男女之事并不避讳,而且还有听床的习俗。哥哥结婚后,当弟弟的会去偷听偷看哥嫂行房事。结婚后的小媳妇也会给同龄的伙伴说起这些事,因此农村孩子很小就懂得男女之事了。和彭商琼接触越多我越感到她虽然读书不多,但知道的事并不少,特别在待人处事方面,一套一套的,比我可强不少呢!

那年,我们都已经20岁了,这个年龄在农村是老姑娘了。我们队娶进来的新媳妇,多数都比我们小,只有十七八岁。

以彭商琼的人材和家境,在农村是不愁嫁的。她之所以还没出嫁,是因为眼光比一般农村姑娘高。我们队上有一个姓李的青年早就看上了她,小伙子高小毕业,家庭经济条件也算队上数一数二的。但彭商琼一直没有同意和他谈对象。她对提亲的人说:“他和我一样,从小生活在乡下,啥世面都没见过。如果他愿意去参军,我就同意和他谈,不然就算了。”我问她为啥要人家去参军,她说:“凭他是高小生,文化比较高,参军后好好干就可能提干,以后就不当农民了。即使没提干,那也出去见过世面,肯定比现在要有出息。”

我暗暗佩服彭商琼,她的见识真不同于一般农村姑娘。

可惜那个小伙子不愿意去参军,说当几年兵回来还是当农民,还不如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传宗接代。这门亲事就黄了。后来,别人又给她介绍过几次对象,她都没看上。

“这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小伙子呢?”我不由地想。

这时,彭商琼一边试穿我的衣服,一边对我说:“明天你陪我去相亲吧!”

我忙推辞:“不去,不去!你相亲我去干啥子嘛,好瓜哟!”

“哎呀!你一定要陪我去!这次是一个回乡知青,父亲是雷波森工局的干部。人家有文化,我害怕见了面没有话说,你陪我去嘛!你们都是知青,肯定摆得拢。再说,我也想让你给我看一下这个人要不要得嘛。”

我打趣她:“你堂堂妇女队长,还有怕的时候呀?以往相亲从没见你虚过呢!”

“我也不晓得这回咋这么紧张,所以要你一定陪我去嘛!”

我又笑她:“我看这个人的条件不错,就是你一直想找的有文化有见识的人。你一定是还没见到人心里就已经愿意了所以才紧张吧。”

彭商琼赶紧分辩说:“哪个愿意了嘛!就是要你陪我去看一下人到底咋个样,这点忙都不肯帮嗦?”

她还说他们这次相亲,也与以往不同,过去一般都是在介绍人家里见面。但这次却定在了在公社镇上的一个饭馆见面。男方说见面后在一起吃一顿饭,边吃边谈,气氛要随和些。

看来,这个人是不同一般农村青年,选择的相亲方式也有点与众不同,引得我也有点好奇起来,加上实在不好推辞,就答应了。

第二天,出了早工回来,彭商琼已经在我家等着了,她连早工都没出,在家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并催促我也换一身干净好看的衣服。我说:“人家相你,又不是相我,我换啥衣服嘛。”但她坚持说:“你穿好看,我才有面子嘛!”我只好听她的,换了一身干净衣服陪她上路。

我们队离镇上只三五里,不一会儿就到了镇口。迎面过来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老远就在招呼彭商琼,原来她就是介绍人。我们跟着介绍人,穿过一条巷子,就到了那家饭馆。

饭馆里早已坐着十来个人,男女老少都有。一见我们到了,立即有人站起来,但多数人都没动,只是十来双眼睛都齐刷刷地向我们射过来。

一见这阵势,彭商琼马上低下了头,我也吃了一惊。哦哟,男方家是开了大队人马来相亲呀?可见是非常重视这次选儿媳的。而我们这边除我这个知青陪同,彭商琼家一个人也没有来。

彭家的人不是不愿意陪她,是她不让家里人陪。她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家里人看上的,她不一定看得上,最后反而搞得不愉快。因此,她不让家里人多管她的事。她妈妈也说:“这个女子的主意太大了,等她自己先看上了,家里人再去看,免得白费精神。”仅这一点,她在队上的姑娘中也是独特的。别人家的女儿多数都愿意由家长来决定婚姻大事,而彭商琼却坚持要自己作主。

这次相亲,事前我们都没有想到,男方会来那么多人。不过虽然他们人多,我还是一眼就认出哪个是男主角了。

小伙子中等个子,长得也还端正。我认出他是因为见到我们,他竟然像害羞的大姑娘一样突然红了脸,如同喝多了酒。我心中暗笑:“呵呵,挺可爱的一个青年嘛,还害羞,外貌和彭商琼很相配的。”再看彭商琼,她居然一直紧张得没敢抬头。经介绍知道小伙子姓李,和队上喜欢彭商琼的青年一个姓,有点巧哟!

只一会儿,小李就镇静下来,请我们坐,然后主动介绍他的情况。他从上小学就离开农村,跟随父亲在森工局子弟学校上学,读到高一。知青上山下乡他就回老家来了。

他父亲在森工局是一个队长,森工局是有招工指标的,他应该比较快就会被招回去。这一点我觉得对彭商琼应该特别有吸引力。

我问:“那你咋不等招工回去后再找对象呢?你以后当工人了,你对象就一个人留在乡下呀?”

小李很老实地说,其实我就算回森工局当了工人,还是不好找对象的。因为森工局招工都是招男工,女工极少。所以他父母和他自己都觉得应该先在家乡把对象找到,免得将来不好找。

他还说森工局规定工人结了婚,爱人可以带去。而且他爸爸是一个队长,可以设法把儿媳安排在家属队搞后勤工作,也能拿工资。

我想,这个小李对于彭商琼来说,真是非常不错的对象哦!

没想到小李说完了后,双眼盯着我说:“小彭,你也说说你的情况和想法嘛!”

我愣了一下,脸忽然发烧起来,赶紧把目光从他脸上移开,声明说:“不是我,不是我!我是知青,是陪彭商琼来的!”又赶紧推了推一直低着头的彭商琼说:“人家小李在问你呢!你自己说哈!”说完,我站起来转身就逃出饭馆。

哪知彭商琼马上跟着我跑了出来!我急了:“你说说你的情况嘛,反正要表个态嘛,咋个跟倒我跑出来了哟!”

“他们那么多人,我一个人,不行,不行!” 彭商琼脸涨得通红。

我悄声说:“我觉得这个人不错,你愿不愿意和他谈朋友嘛?”

彭商琼连着点了几下头。又说:“求你了,还是你去帮我说嘛!”

看她那可怜样,我只好说:“算了,算了,我去帮你说。”

我返回饭馆时已经很镇静了,走到那个青年面前小声对他说:“彭商琼说她愿意,看你愿不愿意。她这样的好姑娘还是不好找的哟!”

那个青年脸又红了,说:“我也愿意!”我说:“你们家来这么多人,把人家彭商琼都吓倒了,人家多不好意思的。今天就不吃饭了。你明天直接到我们队上来找她嘛!”

“要得,要得!那谢谢你了!我刚才搞错人了,对不起哟!”

“我们都是知青,有啥关系嘛,不要客气了。你明天先来找我,我们知青的房子就在公路边上,好找。我再带你去彭商琼家。”我大大方方地对小李说。

小李很高兴地答应:“要得,要得!我9点钟准时来。”

回队的路上,我给彭商琼说已经帮她约了小李明天来队上找她,“这样,你们家的人就可以好好看清楚小李了。只要你看上了,你们家的人肯定会满意的。”

彭商琼听后很高兴,一路上她一会儿问我觉得这个小李人怎样?一会又问他可能有多高?一会又问他身体还可以吧?我想,她一直低着头,也许真没看清人家的模样呢!不过,从她脸颊焕发出的美丽红晕和害羞的眼神看得出这次她是非常满意的。

我也跟着她有点兴奋。第一次陪人相亲,有点新奇又有点好玩。

上山下乡是让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实际上农村青年却非常羡慕甚至崇拜有文化的知识青年。他们自觉地向知青学习城里人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更渴望自己也能成为城里人。

半年之后,彭商琼和小李就结婚了。

而且,她的命运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小李已经被招工回森工局,彭商琼也随他一起去了,从此成为她曾经非常羡慕的吃商品粮的人,我一边真心地为她高兴,一边又不免感到失落。彭商琼虽然是一个农村姑娘,她却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我身为一个知青,回城的希望却比天上的星星还要遥远渺茫。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