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第一印象

 木香草堂 2021-11-11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希拉里的第一次见面很有意思,当他们在耶鲁大学的图书馆相遇时,两个人目光长久相视,希拉里走向克林顿,并对他说:“既然我们注视对方,我想我们应该互相介绍。”就是这一句话,打开了克林顿的心扉。

第一次见面可以使一对男女一见钟情,甚至生死相许;第一次见面可以使一个人失去等待许久的机会,只因给上司留下了坏印象;许多女人都是凭第一印象来购买商品……。由此可见第一印象的力量有多大。那么,究竟第一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它将如何引导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第一印象的形成来自于大脑神经系统对新信息的反馈,其中杏仁核和皮质层起着决定性作用。大脑将我们每日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编码,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某个事物,杏仁核和皮质层便根据对方的特征进行快速分类,最终形成我们对该事物的第一印象。其中,观察者的视角以及被观察者的表现都对第一印象起着决定作用,具体的因素包括:容貌、语言、态度、穿着和身体语言等。

人们往往通过第一印象去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如这个人会不会伤害自己或者对自己是否有益,塔夫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纳利尼·阿姆巴迪认为,这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形成的一种快速判断环境危险与否的能力。

尽管人类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凭借本能的第一印象能够迅速的判断敌友,但是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取决于判断者和被观察者,而我们初次见到的事物往往同时存在着许多模糊不清的复杂信息,因此,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很困难的。

第一印象是否正确,要看被观察者所表现出的行为举止是不是真实的。一些进行过严格社交礼仪训练的人,往往能够在任何场合表现得体,那么我们很难通过第一印象来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一些外貌特征会使我们对人产生刻板印象,比如一张娃娃脸、大眼睛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人很亲切、单纯;漂亮的人会让人感到更健康、聪明;喜欢说话,并乐于交际的人被我们认为更善良,其实这些判断通常都是错误的。

第一印象往往并不是客观的,因为这取决于许多偶然因素。比如,我们常常说的英雄救美,一个男人偶然间遇到了正在被歹徒挟持的女人,并出手救下了她,那么故事的结局往往是该女子以身相许。如果这个男人与这个人女人在一个普通的聚会上相见,那么就非常有可能擦肩而过了。其实这个男人并不是常常去救人,只是恰逢其会而已。因此,我们在第一次见面时发觉对方是乐观的、开朗的,或者阴郁的、悲观的,这些都不能作为对此人个性的最终判断。

人们常常是懒惰的,这就好比我们对自己的图书进行分类,在一本书上贴了文学的标签,并归入到文学类后,便很难再费心将它归入其它类别。因此,当我们在一个人身上贴上“大方得体”或者“胆小谨慎”的标签后,便不再费心去改变这个标签。在日后的交往中,我们只需要按照这个标签所代表的内涵去看待对方就可以了。不过,这种粗暴的分类方法会为我们日后与其交往埋下隐患。同时,第一印象常常会让人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比如许多女人第一感觉良好的物品,买回家后却发现质量低劣。

第一印象具有持久性。也就是说,第一印象所形成的认识将持久的主导人们对待另一个人或事物的看法,即便人们在后来的交往中对此人或事物具有了新的认识,第一印象所产生的看法依然不会消失。

加拿大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人的两组完全相反的信息(积极的和消极的)放在电脑上,并将信息展示给两组受试者。当受试者对此人形成第一印象后,研究员们又将相反的信息展示给他们,研究他们对照片形成的印象。让研究员感到惊奇的是,这两组人员对此人的印象完全依照第一印象,之后的信息所形成的判断只在照片置于他们阅读第二组信息的显示屏背景下时才起作用。

这是因为,对违反原有经验的判断,大脑会采取一种“一般性原则下当然有例外”的处理方式,也就是说,当一种新的经验与固有经验不符时,我们将其视作特例,只在特殊情况下才起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第一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师新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学生对老师的看法;新授课的内容,第一次教学时是否能够讲清楚、讲明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很多学生课堂上没有听懂,却形成了对知识错误的第一印象,后面再通过补习等方式来矫正的时候,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往往效果不佳。

当然,在日常看待事物及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也常常会产生误导,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是心理医生,也无法像福尔摩斯、狄仁杰那样洞察人性。人们往往通过容貌、态度、穿着打扮等表象来评价别人,常常因为第一印象而对别人抱有成见。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尽量避免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

一是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我们很难用一个词汇完全概括一个人或事物的本质,凭借第一印象就将某人定性,是极不客观的。要想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切不可在第一次见面时,便对其贴“标签”。

二是客观全面的看待事物。尽管我们都知道客观看待事物的重要性,但人往往很难避免主观心理。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与味道一样,人们对待人或者物也总是有所偏好。即便如此,也要尽可能正确的看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将善看成恶,质量低劣当成品质上乘。

三是知错就改。第一印象有所偏差是在所难免的。当发现第一印象有错误时,努力去重新看待事物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