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不传之秘--药对 药对也称对药,鉴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儿中医学科,中医在临证的时候,常用的相对的,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 《本经》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又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视之。” 根据药物的相辅,相反相成相制的道理。组成针对性较强的两味药作为一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两种药配伍得当,可以降低药物的不良作用,提高用药疗效。 药对最早出于《黄帝内经》。 乌贼骨与茜草根(四乌贼骨一蘆茹丸)、半夏配秫米(复杯汤)等, 至今仍在应用。 医圣张仲景更是运用药对的大师。 他在《伤寒论》中 :桂枝与麻黄、麻黄与杏仁、 杏仁与厚朴、厚朴与半夏、 半夏与茯苓、茯苓与桂枝…… 配对应用演变成许多名方。 近世名医秦伯未先生非常重视“药对”的应用,他在《謙斋医学讲稿》中制药对81则,组合之巧,可法可师。施今墨先生以大方派称著,但很重视精练单捷的“药对”组合 施今墨药对对后世影响很大! 现在咱们临床医生掌握的药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过多学习前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运用。长期的临床才能够熟能生巧,随机应变! 伤寒论中的经典药对 破水救火药对方:干姜+附子=干姜附子汤 泻火护水药对方:大黄+黄连=大黄黄连泻心汤 宣透郁热药对方:栀子+豆豉=栀子豉汤 破湿暖中药对方:干姜+甘草=甘草干姜汤 辛开苦降药对方:梔子+干姜=栀子干姜汤 助心通阳药对方:桂枝+甘草=桂枝甘草汤 宣肺开源药对方:甘草+麻黄=甘草麻黄汤 宣表蠲饮药对方:半夏+麻黄=半夏麻黄丸 柔肝敛阴药对方:芍药+甘草=芍药甘草汤 清胃降逆药对方:大黄+甘草=大黄甘草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