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里的广东 ‖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让陈列在岭南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方塘智库 2021-11-11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一】

作为一种大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不仅在地理分布上几乎涵盖了广东全域(甚至是港澳和岭南其它地区),而且沿线地区地形地貌多元、村落景点丰富,它直接关联和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历史人文脉络。所以,广东省对于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的探索与实践,从一开始就秉承着让陈列在岭南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诉求。

所谓“活起来”,就不能仅限于让更多的人知道南粤古驿道的存在,还要让更多的人重新走上南粤古驿道,让南粤古驿道承载的丰富历史人文价值及其沿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再次融入到现代人重建优雅生活方式的过程中,让沿线居民能够同时以在地化和全球化两种方式、两种通道更多的分享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甚至,创新性活化南粤古驿道及其沿线地区的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广东乃至中国的全球价值传播做出贡献,最终实现在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收益也是题中之意。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思考,2016年7月,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石塘古村隆重举行,正式按下了南粤古驿道三大精品赛事之一——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启动键。

当时官方的宣传材料称:首届大赛找准文化发力点,讲好广东故事、传承广东文脉,挖掘极具地方特色的驿道文化遗产,整合出代表华夏民族特征的精神文化标识,凝聚广东文化新味道。希望通过文旅体相结合,推动南粤古驿道沿线的文化产业、旅游业、基础建筑业、户外运动等产业的发展,为广东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由广东省体育、自然资源、文旅、住建、教育等14个省直相关部门作为主办和参与单位,协同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以“体育+”为支点、以定向大赛为平台,突出“一站一特色”“一年一主题”,活化利用古驿道、古村落、古码头等历史文化遗产,串联开发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文化资源完美地融合,激发其经济、生态、文化、休闲等多重价值功能。

五年后的今天,多名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向我们感慨:哪怕是当时最乐观的参与者可能也没有想到,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做成了一个国际知名品牌赛事,吸引了大量国际专业选手的参赛,获得了国际定向联合会的认可和赞誉;不仅为南粤古驿道的品牌推广和价值营销提供了持续的、巨大的以及平台化的支撑,而且,还直接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综合发展,为沿线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通过该赛事平台,不仅为国家定向大赛运动输送了16名专业运动员,而且让大量的沿线居民通过该活动直观和具体地感受到了自己家乡的山水、文化和物产的魅力,激发了当地的文化自信,凝聚了新的发展共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已经并将继续对广东的乡村振兴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国际定向联合会秘书长Tom Hollowell在亲历了一次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活动后表示,他看到了南粤古驿道与定向运动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文化、旅游、运动与南粤古驿道的整体内涵,这也符合定向运动一直追求的理念与精神,即友谊和公平。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定向运动的魅力,也可以让人们领略千年古驿道文化的风貌。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作为一项快速成长的体育赛事,它在推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和广东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发挥的综合价值和效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品牌体育赛事在重建现代人生活方式中的巨大潜力,更展示了它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价值前景。尤其是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和检验,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更是为全国其它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丰富经验,这是非常难得的。”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原二级巡视员方为民分析称。

【二】

公开的资料显示,“定向”一词源自瑞典语Orienteering,原意是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在人烟稀少的野外穿越。1918年,瑞典举办了一次依靠地图和指北针进行的“寻宝游戏”,这次游戏被不少人认为是定向运动的雏形。二战后,定向运动开始在全世界逐渐普及。

定向越野运动在我国按国际标准正式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开展训练和比赛是在1983年。在此之前,作为定向运动基本技术之一——利用地图按方位角行进的训练,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常规军事训练科目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体育报刊上陆续刊登的一些关于国外定向运动的文章,引起了国内体育和军事部门的注意。

1983年3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简称“广州军体院”),参照国际定向运动竞赛方法,在广州的白云山举办了国内第一次定向比赛——定向越野试验比赛。

1984年12月,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IOF)通过香港野外定向会与广州定向运动爱好者建立联系。一年后,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委派白山保(挪威)、索伦(瑞典)、斯蒂芬(瑞典)三人来广州讲课,介绍定向运动。此次交流为中国与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以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并促成了中国与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的第一次合作办赛。

1986年10月12日,广州军体院、广东省测绘学会、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穗港杯定向运动比赛”在广州山北公园举行,这次比赛共计460余人参赛,除广州本地人外,还有来自五个国家地区的外籍人士182人。穗港杯由此成为中国定向运动比赛的“模板”。

时隔30年后,2016年10月,在广东韶关正式开启的首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及其后面所展开的一系列落地赛事,被认为是开创了以南粤古驿道为载体的文体旅融合的定向比赛模式,并成为中国定向运动比赛的“新”模板,再度引起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的关注。

国际定联主席莱欧·哈达纳曾公开表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办赛理念与国际定向联合会一直以来秉承的宗旨和价值高度契合。”

为了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打造成国际化顶级赛事,2017南粤古驿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赛总决赛暨世界定向排位赛在黄埔古港、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同时举行。参赛选手来自法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意大利、捷克、瑞士、挪威、丹麦等1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北的优秀定向运动员与国内定向选手同台竞赛。参加这次世界排位赛的精英选手中,有31位运动员世界排名前500名,11位运动员排名前100名,其中来自法国的Frederic Tranchand 在当时更是排在世界第五位。

2018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组委会联合国际定联在古驿道举办了数站世界排位赛。

2019年,定向世界杯决赛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广东佛山成功举行,来自37个国家及地区的定向选手参与了本次比赛。这也是世界定向组织赛事100多年来首次落地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运动五部主任林众说:“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定向世界杯决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次赛事落户广东南海,在富有岭南特色的名山古村展开,这将为定向世界杯增添南粤大地的历史人文元素。”

定向大赛结合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安排和设计,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肯定,被认为“广东把定向世界杯的办赛模式和办赛标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2018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汕头樟林古港站赛事活动中,来自瑞典的定向团队带队人Luc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来参与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契机与南粤古驿道文化传播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去年(2017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团队到瑞典参加国际定向五日赛,他们才有机会了解到中国国内的定向状况,继而有兴趣来此参赛”。谈及当天的参赛感受,两位瑞典选手表示,相比于瑞典的野外定向,广东的村落定向体验大大不同,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老村中奔跑别有趣味。

2019年10月28日,国内首家定向博物馆在广州从化温泉镇荔园路13号、文保建筑“若梦庐”揭幕,并快速成为社会公众常态化了解定向运动的一个窗口和平台,为定向运动的社会普及提供了便利和支撑,由此也被相关人士评价为“标志着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进入新的快车道”。

据介绍,五年多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赛制持续完善,从以所在地名命名各站赛事,到加入数字命名的前缀,再到积分制的采用,不仅体现出赛事系列性,而且增加了比赛粘度、激烈度和专业度,巩固了报名参赛人数,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力。

而考虑到通过定向大赛创造性推动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创新性转化南粤古驿道及沿线地区丰富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资源,进而综合带动所涉及乡村和城市地区的价值传播和转型发展等一系列目标和初心,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除了逐步完善赛制,增强赛事专业度,还在比赛项目、组别上增加多样性,不仅设置了精英组、专业组这样高强度、高水平的组别,还设置了村民体验组、亲子组、公开体验组这样主打入门体验的组别,并逐步引入夜间定向、手机定向、定向猎狐、研学定向等比赛项目,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群体的运动需求。

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吸引了超过37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0万人次、5000多个村民家庭参与体验赛事活动;吸引了超过2万多名青少年学生定期参与比赛,开展青少年定向运动培训超过20万人次;定向运动人口从4万人猛增至超过15万人,定向人群由高校学生广泛拓展为中小学生、年轻人群及户外运动群体。

广东省户外运动协会会长田新德表示,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及相关活动,充分利用古驿道、古港、古村落及岭南特色文化等优势,将“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红色文化”充分融合,极大提升了定向运动的普及化,使得定向运动进一步向全民群众性体育运动迈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也成为广东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着力打造的品牌赛事,对于全民健身意义非凡。

比如,饶平县钱东镇承办了两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和一届广东省定向越野锦标赛,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赛事影响也辐射到了全县,尤其对基层的群众体育、全民参与健身影响很大。

“我最大的感触是,各村村民们参与锻炼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我们经常看到他们跑步、在健身路径上锻炼,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的人非常多,只要有空地,就有人跳广场舞,现在人居环境变好后,群众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全面提升。”潮州市饶平县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麦名城说。

【三】

客观讲,相较于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等体育运动和赛事而言,虽然这几年经过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广和宣传,有效推动了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为代表的国内定向运动的专业发展和社会普及,定向运动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了非常明显的提升。但是,无论是从媒体传播热度还是参与人群的规模来看,都依然只能算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体育运动项目。

不过,当我们亲身经历过一次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后,还真是不得不感慨,当初广东省提出并决定通过定向大赛这种相对小众的体育赛事来推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真是一个充满了勇气、创意、开放性、前瞻性和专业判断的决策——每一站的比赛,都不只是一次针对南粤古驿道某一文化主题的整体性事件营销活动,更重要的是,当运动员和参赛选手们满怀热情的奔跑在乡间田野、传统村落、景区景点等比赛场景中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深度沉浸式的在地文化传播和教育,而每一次打卡成功都可以说是一次美好印记的镌刻,在定向运动赛事与线性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之间,简直是有着完美的适配性——在各站赛事中,参赛选手及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让更多群众进一步了解古村落建筑与文化保护的相关情况,提高大家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而古村落大都布局巧妙,巷子迂回曲折错综复杂,在这样富有古韵而又神奇的古村落里开展定向比赛,能够给参赛选手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2017年首站赛事——江门台山海口埠站赛事中,来自摩尔多瓦的参赛选手赵一帆说:“在中国的传统古村落里、古驿道上举行这样一场定向运动比赛,非常有意思。感觉很好玩,特别是把点设在古建筑物和田野之间,这样既可体验文化也可以感受田野风光,真的很有意思。”

在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清远市阳山站中,定向选手卢美仪是广东科技学院的一名大三在读学生,在本站比赛中,雄伟壮观的学发公祠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了解学发公祠的历史之后,她非常感慨,“原来学发公祠是广州市第六中学的办学旧址,在抗日战争进行得那么激烈的时候,师生们还能在烽火中、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办学,这种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们的努力也一定给粤北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对这些偏僻乡村的孩子们的成长起到特别积极的作用,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事实上,从第一届第一站开始,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就始终突出“一年一主题”、“一站一特色”的赛事策划和线路设计逻辑,每站定向大赛均提出有针对性的口号,通过挖掘、整理具有地方文化和地域特点的文化资源,优化创新古驿道特色,设计每站比赛特色线路,丰富赛事体验,更是让这种适配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2017年赛事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推动建成全面小康,成功带动了韶关市仁化县石塘古村特色农业及生态旅游并肩发展;帮助梅州市大埔县侯南村建立镇域特色农业、吸引村民自发建起民宿;助推清远市连州市丰阳古村重现明清粤湘桂边贸商道昔日风光。同时,赛事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新增古时广东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湛江徐闻古港、汕头樟林古港、台山海口埠、广州黄埔古港等四站,借助定向大赛让古港焕发新的生机,同时也利用海丝开放精神助推沿线古港改革创新。

2019年突出“薪火相传”主题,希望通过打造南粤古驿道红色之旅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赛事站点结合《国际歌》、梅州平远《寻乌调查》等,追寻惠东革命先烈在南粤古驿道上的红色足迹;走进河源东源县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审计制度创建者和奠基人阮啸仙的故居;走入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把古驿道上的红色基因转化为立德树人的财富。

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潮州潮安站展示了南粤“左联”文化、中央红色交通线文化、侨批文化以及潮汕传统文化,诗朗诵、情景剧、图片展、书籍、全景VR展示,以及多种多样的潮汕传统美食、非遗项目现场展示,让参赛选手、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全方位体验了潮汕地区独有的文化韵味。

此外,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组委会及有关部门和机构,结合每站比赛所延伸开展的当地特色农产展销、文创作品展览、相关主题研学活动以及相关论坛沙龙等,更是让每一站的比赛,事实上都变成了一次次针对当地的全方位帮扶活动,客观上也使得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不仅是一个品牌运动赛事,更成了一个非常综合的推动南粤古驿道及沿线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的服务平台和体系——每一站的定向大赛都融合了当地的特色元素,让当地村民有强烈的归属感,也让许多游客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比如,随着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的打响,韶关市仁化县石塘村充分挖掘古酒文化,打造驿道古酒文化遗产线路,先后完成了古道修复、古宅修缮、酒坊改造、圩镇农贸市场扩建等工程,并完善民宿客栈和游客导览设施,石塘村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酒香古村,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休闲游客。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带红了“堆花米酒”的品牌,带旺了石塘村的人气,吸引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和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再比如,借力大赛热度,阳江阳春站同步举行乡村旅游文化节,实现体育+旅游的双丰收;阳春高村一年实现脱贫摘帽;肇庆市封开站现场,新一批标识系统正式推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南粤古驿道文体游径,将不断丰富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体验;音乐支教、体育支教借助定向大赛这个大平台继续为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出力,等等。

而在2019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清远站现场,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以定向大赛为契机,在主会场举办了“华南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粤北办学历史展”,共有22块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华南教育史。嘉宾们在“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寄语活动”上,写上自己的寄语,并粘上大火炬。在定向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作为广州市第六中学阳山旧址的学发公祠举行了挂牌仪式,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再添“一员”。

提到“三师”专业志愿者,我们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多位受访者在谈到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时都表示,五年来,在赛事开展的过程中,“三师”专业志愿者们持续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比赛场地选址、场地整理、比赛线路周边整治等提供技术指导,确保了赛事的顺利举办。此外,还鼓励引导当地村民主动为运动员及游客提供指引、介绍、农产品及工艺品展销等服务,激发村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将志愿服务精神散播到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群在南粤古驿道及沿线地区'无处不在’的人,也是一群专业而可爱的人,他们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及相关活动的成功举办,增添了一抹独有的光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广东省体育局体育产业与科教宣传处处长庾伟健说。

【四】

守正出新,宁静致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举办五周年之际,南粤古驿道网曾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写道:五年来,大赛始终贯彻“大体育”发展观,在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公共卫生、生态建设和统战外交等民生关切的重要领域,以“体育+”为支点,联接撬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一体推进,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协同共建,全力在参与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展现体育担当、体育作为;大赛成功发掘激发出广大乡村尤其是粤东西北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历史、文化等多重功能,使古驿道沿线各地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乡镇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域旅游持续发展,经济收入大幅提高,实实在在帮助了当地群众,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当地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这也是我们在梳理相关资料过程中所看到的针对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最为客观和专业的点评之一,至今读来,依然让人振奋,并回味悠长。

(资料来源:南粤古驿道网,特此致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