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尿蛋白的30个常识教你全面认识尿蛋白,请收藏!

 肾之正道 2022-09-05 发布于河北

尿蛋白是肾内科最常见的化验指标之一,尿蛋白升高既反映了肾脏的损伤,又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天为大家总结了50个关于尿蛋白的常识,教大家全面认识尿蛋白。

1、尿蛋白也可称为蛋白尿,“+”为定性检查,出现在尿常规中,出现“+”说明尿液中有蛋白质,“+”多少代表的是单次尿液中尿蛋白的多少。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一个准确的数值,比“+”更能反映肾脏的损伤程度,更有意义。

3、当留取24小时尿不方便时,可以查尿蛋白/尿肌酐来估测尿蛋白量。

4、成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0.5g是临床治愈的标准之一,认为尿蛋白低于此数值,几乎不会对肾功能造成影响。

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g,进展至尿毒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6、留取24小时尿不放防腐剂也不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7、尿液中泡沫多不一定是尿蛋白多,尿液中杂质多、尿路感染、尿糖增加等,均可导致泡沫尿。

8、尿蛋白转阴了,不代表肾脏病痊愈了。

9、尿蛋白转阴了,不能马上停药,还需要继续巩固治疗。

10、尿蛋白转阴了,仍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11、正常人在高蛋白饮食、运动量较大、感染时,也可以出现尿蛋白增多,但多为一过性。

12、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5g。

13、尿蛋白量较少时肾小管间质损伤可能性大,尿蛋白量较多时往往是肾小球损伤为主。

14、尿蛋白量多的不一定难治,反之尿蛋白量少的也不一定好治,还与肾脏病理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关。

1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三个档:<1g为少量尿蛋白,1-3.5g为中等量尿蛋白,>3.5g为大量尿蛋白。

16、尿蛋白阳性说明血液中的尿蛋白在肾脏漏到了尿液中,但仍需要配合低蛋白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有助于减轻肾脏损伤。

17、治疗方面: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g时以沙坦或普利类降压药为主,大于1g时,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18、尿蛋白在不同的肾病中反应的意义不一样,在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中代表肾小球的免疫炎症损伤,在糖尿病肾病中反应的是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程度。

19、如果尿蛋白能够较快的顺利转阴自然最好,但对于治疗难度大、疗程长的患者,不必强求尿蛋白一定完全的恢复正常,降至1g内就属于及格了,降至0.5g以内就属于90分以上了,几乎不会再加重肾功能损伤。

20、降尿蛋白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方面控盐最重要,每天不超过6g,不良习惯方面最主要的是戒烟。

21、降尿蛋白往往需要和降血压治疗同时进行,尤其是应用沙坦或普利类降压药降低肾小球内压,有助于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尿蛋白定量大于1g时血压目标值为125/75mmHg,小于1g时目标值为130/80mmHg。

22、各种形式的感染,如感冒、肠道感染、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都可能会导致尿蛋白的波动,甚至是病情复发,所以预防感染很重要。

23、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但尿常规中尿蛋白为阴性,提示肾脏早期损伤,对诊断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

24、尿蛋白量多不一定代表病情重,如微小病变。尿蛋白量少不一定说明病情轻,如IgA肾病4级、膜增殖肾炎。

25、适量的运动不会加重尿蛋白,反而可以增强免疫力,有助于肾病的恢复。

26、相信正规的中医、西医治疗方法,对于偏方、秘方要谨慎,尤其是那种要求你停用原来所有用药,只吃他的药的人,千万不要相信。

27、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尿蛋白波动,但多数都是一过性的。

28、睡眠不足,长期少于每天7小时,会增加尿蛋白排泄。

29、尿蛋白一直稳在1+或2+,说明肾脏病发展的速度相对恒定,而不是肾脏损伤中止了,认识到这点很重要。

30、病情出现波动,切忌私自调药,一定要咨询医生。

整理不易,请收藏、点赞、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