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于10月24日晚21点50分病逝,享年94岁。
父亲生于兵荒马乱的1928年,3岁丧父,父亲的几个伯伯和叔叔,东奔西走,都没有后嗣。父亲这一代,就父亲一人,我这一代,就只我一人。 我的奶奶1984年去世,我曾听奶奶说,父亲幼时读书不认真,经常逃学,躲在庄稼地里玩,父亲十几岁就开始做手工裁缝时,还没有缝纫机,就用一把剪刀和一把直尺,那时他可能就开始吸烟。 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年代,父亲30岁左右,父亲病重期间曾多次告诉我,爷爷的尸骨被挖去制造人造化肥。 最近听我的师母说,解放后,不知是什么原因,父亲和奶奶异地分开居住,幼年丧父,缺少母亲的管教,加上自己有个裁缝的手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可以轻松地混口饭吃,这可能是父亲吊儿郎当的原因。 听我奶奶说,父亲和我母亲认识前,曾有过一桩短暂的婚姻,个中原因,可能父亲非懒即惰。 我的启蒙老师告诉我,父亲38岁以前,是个单身汉,遇到我母亲后,自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母亲丧偶后和我父亲走到一起。 起初的10年间,计划经济年代,生活艰辛。由于母亲很能干,父亲到农民家里做裁缝,虽吃得肚儿圆,但裁缝工钱上交村集体,然后所剩无几,1977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每学期学费5毛钱,家里要拖延一个月后才能交学费。 父亲不理农活(也不会干农活),父母几乎天天吵架,有一段时间,他们的劳动土地和劳动所得,都各自分开。自从我1984年读师范学校,父母吵架的频率才降低。 现在回想父亲年轻时颠沛的经历和乖戾的性格,应有家庭、时代与社会的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社会转型期,大量新潮时尚的年轻裁缝的涌起,父亲这类老牌裁缝,便被淘汰出局。 为了供我读书,父亲实现了由裁缝到农民角色的快速转型,他转型于花甲之年。 1985年左右,父亲承包了村里的林场,林场位于山腰,方圆几里无人,白天开山辟地,夜间独自一人住在土砖屋子里。 大约1986年的暑假,我从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回家去林场看望他,父亲腰间系着一个包袱,正在山地里躬身劳作。
1996年,母亲替我们照看大女儿,父亲仍旧一个人在乡下种地种田,最近我的师母告诉我,77岁的父亲在山上挖地,种红薯,挖红薯,挑红薯,用红薯养猪,父亲挑不起沉重的红薯,我的师母还帮助他挑红薯。 年底杀猪,父亲把正宗的土猪肉送到我们家,前几天爱人对我说,那是她一生中吃到的最香喷喷的土猪肉。 爱人说她进我家的门后,父亲就“归正”了,2000年左右,我对父亲拍案而起,坚决要求他戒烟,他当时对我怒吼“老子十几岁就开始抽烟,抽了一辈子的烟……”父亲后来彻底戒烟。 2008年左右,父亲来到城里和母亲一起生活,2013年,母亲骨折,治愈后勉强能生活自理,这8年间,全靠父亲的照看,我的同事说,要给我的父亲颁金牌奖。 我的爱人说我的父亲很容易满足,平时我们定期给他一点钱,我们也没有细心照顾他们,他就和母亲过小日子,尽管母亲超级啰嗦,但是父亲从不给我们提任何要求。 今年7月,父亲身体突感不适,8月31日还能步行到菜场买菜,9月30日还到了菜场,父亲走得很快,他知道我很辛苦,我要照顾3个孩子和90岁的痴呆的母亲,他可能是心疼我,不愿长时间折腾我。 父亲病重期间,他多次对我说这些话:“对不起你!”,我问他为什么说对不起我?父亲说花了我的钱。 父亲对我说:“如果我身体好,和你的娘一起过日子,还是很好的,但是现在我得病了,我不行了。我死了后,会保佑你们全家!” 我对父亲说:“大孙女很有出息,等大孙女儿回来看望你,给你零花钱。两个小孙子明年就要读小学了……” 父亲说:“我等不到那一天了。” 父亲病重时大喊:“我要死了……” 我也大声对父亲说:“父亲,你不能死!母亲还需要你照顾。” 父亲摇摇头说:“我不行了,我现在没能力照顾(母亲)了。” 父亲分3次把手里的一点钱给我,我对父亲说:“我给你暂时保管,以后你去买龙虾和饺子吃。” 父亲摇摇头,摆摆手。 我问父亲还有什么事情要交待,他说没什么叮嘱我,他只交待他的安葬之地,他对火葬只字不提,尽管他生前极力排斥火葬。 父亲病重期间,一日,90岁的痴呆的母亲喊着要吃月饼,父亲摇摇晃晃地起床给母亲送来月饼,吵架归吵架,关爱归关爱。 父亲94岁高龄,同事说击败了99.9%的人,祝愿父亲在那一边身体健康,因为父亲以后在那一边还要照顾母亲。 等母亲百年之后,骨灰一起合葬。方便父亲照看母亲,亦方便他们一起吵闹,那片青山,也会因为父母的吵闹,变得更加热闹与生机。 我那么多的同学和同事前来给父亲叩头,父亲应该可以安息了! “三生石上望三生,流水年年江月横。曾是天家仙人客,只随江流无痕迹。” 我的大女儿说:“爷爷会变成孩子来到人间。” 我们盼望这一天。 江来军老师相关作品推送如下: 《逍 遥 游》里 悟 人 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