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NGS,为风湿病再感染探因解惑

 文进玲玉 2021-11-12

何为mNGS

mNGS即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指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所有核酸(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进行无偏倚测序,然后与特定的微生物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根据比对结果来判断可疑的致病微生物,从而辅助临床医生快速明确感染致病原,进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用药治疗。

风湿病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高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一大组疾病,其发病多、隐蔽而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较长,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随着医疗诊治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治疗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年来风湿病患者因原发病即风湿病病因导致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但相反,风湿病患者因感染导致的死亡率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这类患者通常有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和广泛的免疫病理损伤,所以本身就属于感染易发人群。另一方面,治疗药物的使用(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也增加了感染风险。目前,在SLE患者中,感染已经成为其死亡的首位病因[1]

图片

当mNGS走进风湿科

发热待查患者的辅助诊断

发热待查FUO(Fever of Undetermined Origin)是风湿科常见的患者群之一。由于FUO病种多,病因复杂,加上现有检测手段有限,导致很多FUO的病原学依据很难查找。文献指出,经全程检查后仍无法明确诊断者约占10%-30%[3]。mNGS技术为临床快速查找FUO病因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方向。

图片

2020年华西医院杜娆等的研究中,纳入了1例HIV感染病例,该患者反复发热2+月,经涂片、5次外周血培养和1次骨髓培养、血清学和病理检查等常规检测均未发现病因。后取淋巴结进行PCR和取外周血进行mNGS检测,确定病原菌为马尔尼菲篮状菌,表明mNGS 能在辅助HIV感染者发热待查的病原学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3]

疾病活动性与感染的鉴别诊断

一些风湿病患者活动期的症状与感染(如脓毒症)的急性发热阶段是非常相似的,但两者的处理原则却不尽相同。故临床在处理这类患者时需要充分考虑是否有感染因素存在以指导治疗,因此鉴别感染与疾病活动尤为重要。

图片

2019年胡必杰团队的一篇病例报道显示,相较于培养法,应用mNGS技术可快速诊断SLE患者由于米氏军团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辅助临床明确感染病因,还可对治疗效果进行半定量监测[4]

CTD-ILD的鉴别诊断

结缔组织病(CTD)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肺脏受累以肺间质病变(ILD)最多见,ILD在各个CTD中发生率及预后均不相同。

图片

肺部感染是CTD较为高发的感染部位。RA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约为16.16%[5]。SLE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比例约为48.12%[6]

继发感染是ILD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患者病情快速进展时,需要鉴别是CTD-ILD的急性加重导致的病灶扩展,还是因为肺部感染所致。多数情况是两者合并存在,互为因果,鉴别起来十分困难。及时明确病因,对于患者的精准治疗、预后都尤为重要。

辅助诊断多重感染

风湿病患者易发感染,且多重感染也很常见。

图片

对于多重感染,临床需要多次假设或试错,以明确真正致病原。但传统检测耗时长,多次测试又延长了检测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的同时,也可能错失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应用mNGS技术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混合感染的检出率(mNGS 48.9% VS 传统方法 4.3%)[9]

MiTopiaTM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检测项目介绍

MiTopiaTM检测可覆盖16000余种病原微生物、2600多种耐药基因以及600多种毒力因子。通过创新的核酸提取和高效的微生物富集技术,有效提高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的提取效率。此外,通过与中科院生信分析团队合作,成功建立了以“PAI-CRP临床病原体知识库”为核心的四级数据库智能分析系统,辅以欧蒙特色的多平台病原微生物检测产品,可为风湿免疫科、呼吸科、神经科等领域提供“多平台”、“一体化”的疾病病因诊断方案。目前已在北京、杭州、广州分别设立医学检验实验室,为全国客户提供优质的检测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